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家庭人伦应“以爱为其规定”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家庭伦理关系是整个社会伦理关系的缩影,又是它的基础。在中国,血缘宗法观念有着特别深厚的基础,这使家庭伦理关系比西方有着更不寻常的意义。“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社会就是通过家庭伦理关系的稳定来实现其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2,15(2):85-87
个体家庭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形成的。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有自己的特殊路径,这就是直接由家族至国家,形成家国一体的宗法制。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家庭伦理有自己的特点。一、家庭伦理是宗法人伦人伦,中国人常称为“天伦”,意思是说它是人最自然不过的本性与本质关系。氏族制和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关系,原是人的自然血缘、婚配和长幼等亲属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纽带,他们之间的情感与相互扶持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自然的。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等。但后来确立了宗法等级制度和“礼”与“仁”的文化,这种人为的文化创造改变…  相似文献   

3.
家庭法调整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关系.主流观点认为,家庭法是平等主体法,但这既与事实不符,也有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实质上的不平等之嫌,从而漠视了真正需要保护的家庭关系弱者.家庭法平等主体说反映了家庭法回归民法的努力,但却造成了家庭关系物化的后果.从“财产”到“人”的民法理论转型使家庭法从死亡走向再生,在承认共同具有公私混合法属性的基础上,家庭法可以统一于民法,并在弱者保护法的定位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白领丽人,这个描述职场女性的词汇越来越多的见诸报端,令人心生艳羡的同时,很少有人会看到这个闪闪发光的词语背后的辛苦。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的小圈子,凭惜自己的实力,进入职场,甚至杀入一些以前女性不曾涉及的领域,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烙印犹在,职场女性往往在事业和家庭的夹缝中打拼,扮演妻子和职员两种  相似文献   

5.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法则,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都无法抗拒,人同样不例外。老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死是生命的最终归宿。老和养老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几十年前指出,中国社会的养老是“反哺”式的养老模式,而西方社会是“接力”式的养老模式。在传统中国社会家庭具有育幼和养老的功能,未成年的儿女由父母的劳动成果养育成人,至父母年老体衰时,由成年儿女的劳动成果赡养父母。养育儿女对父母来说是自己为养老进行储备,即“养儿防老”。赡养父母对子女来说,是自己对父母养育储蓄的延期支付。在西方社会,父母尽义务抚养子女,子女到一定年龄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组成自己的家庭,然后又尽义务抚养自己的子女。家庭养育子女基本上是像接力赛  相似文献   

6.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在特殊的亲人(亲属)关系中,滥用自己所占优势的权力,包括体力上、经济上、年龄上或智力上等方面的优势,强行控制他人服从自己,并以暴力的言语和动作给对方造成心理恐惧、身体伤害甚至生命威胁。家庭暴力行为若发生在其它社会关系中早就被视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甚至构成犯罪。然而,当它发生在家庭内部、发生在具有特殊关系的生活圈内时,人们往往另眼看待。有人认为“一个巴掌拍不怀’;有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有的人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还有人认为“宁拆十座桥,不拆一桩婚”。因此,许多受害者难…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家人不拘常礼。在一般人眼里,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讲礼仪”未免太繁琐。太客套了。殊不知,“家庭是个小社会”,尤其是成员较多的家庭,由于年龄、性格、爱好等参差不齐,家庭乐章有时难免会奏出不和谐的音符。“碗勺常有碰锅沿的时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家,婆媳关系、姑理关系处得比较尴尬,甚至有些夫妻之间出现“冷冷热热”的现象。一家人老老少少讲礼节,是当代文明进步的表现。作为当代人,忙了工作忙家务,活得都比较累,倘若先于丈夫下班回家的妻子,见夫君回来而自己的午饭没有做好时,能说上一…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就是祖宗明训,不论世代如何变迁,女权主义如何兴盛,都难以改变每个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男人是顶梁柱,不论在社会、单位还是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女性从“男女平等”的大舞台上静悄悄地退下,回到小天地里营造属于自己的温馨,把责任留给男人去承担。男人也默默接受了这一角色分配,大部分正常男人都以“事业、金钱、家庭”为奋斗目标,并且以此为借口,让自己渐渐放弃了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9.
在巴西边境,住着哈姆诺族的两个纯性别的部落,分别组成男、女“王国”。 他(她)们至不统辖,很少往来。 他(她)们所以能够繁衍生息、至今不衰,完全靠着一种特殊的交往关系。 原来,每年中“男人国”的人都要有一次到“女人国”去,同那里的女人接触,寻找自己心爱的伴侣,其同度过数日“密月”。翌年,当男人再来“女人国”度密月时,便将女人生  相似文献   

10.
“亚丁克”是指年轻夫妻因传统观念、家庭压力或其他因素所迫“非自愿生育”,之后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夫妻重回二人世界,从而使得婚姻关系中本应成为重心的纵向“亲子关系”转向横向的“夫妻关系”.一方面,核心家庭获得来自更大家庭的物质、情感、劳力支持,呈现育儿支持系统的“外扩”;另一方面,因为孩子的暂时“缺席”,家庭关系又被“内缩”为以两性婚姻关系为主线的结构.该研究有助于探讨当代独生子女婚姻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形式和功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11.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对于步入人生黄昏阶段的老人来说,同年青人一样,对爱情的需要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渴望。特别是许多空巢老人,由于得不到亲情的慰藉,他们更希望有一段恋情来充实自己的情感生活。但是老年人各自的婚恋观、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性、社会阅历不尽相同,常常使一些老人的“黄昏恋”步入误区,不单在财产、情感、家庭关系等等方面纠结不清,还把自己、亲人甚至恋人弄得身心憔悴。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八年级新教材(人教版)中的“爱在屋檐下”,是一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教材。它阐述了家庭关系的建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爱自己家的情感;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以及如何将这种孝敬落  相似文献   

13.
<正>父母甘愿被子女“捆绑”,既有父母对现在社会分层机制不平等的质疑因素在内,也是对不合理社会分层的恐惧所致。“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成为家庭战争的最大火药桶。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为了将来,他们把自己和孩子“捆绑”了:活着为孩子、挣钱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没有自己的空闲。(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学习如此把孩子和父母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14.
父母甘愿被子女“捆绑”,既有父母对现在社会分层机制不平等的质疑因素在内,也是对不合理社会分层的恐惧所致。“90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几乎成为家庭战争的最大火药桶。父母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急于传递给孩子,为了将来,他们把自己和孩子“捆绑”了:活着为孩子、挣钱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没有自己的空闲。(4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不谈学习我们是朋友,一谈学习我们是敌人”,学习如此把孩子和父母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15.
刘建兴  张志明 《台声》2000,(8):12-13
从1988年李登辉就任国民党主席和台湾地区“总统”的12年中 ,权谋用尽 ,一方面在政治上、组织上搞垮了“百年老店”国民党 ,扶植和助长了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 ,加剧了海峡两岸关系的紧张气氛 ;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却自己捞了一大把 ,从一个官员一跃成为当今台湾亿万富翁 ,跻身台湾前100位富豪之列。李登辉家境原本不算富裕。但是 ,自他进入官场体制特别是1984和1988年当上“副总统”和“总统”以后 ,他的家庭财富就迅速膨胀了起来。李登辉到底有多少财产呢 ?关于这个问题 ,至今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较准确的数字 ,只…  相似文献   

16.
杨晋涛 《思想战线》2002,28(5):71-76
“称粮”是所调查的川西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要求在子代家庭间平均分摊养老责任 ,反映出中国家庭关系中的“平均主义”倾向。把“称粮”的养老制度和分家的制度联系起来 ,可以观察到亲子之间“平均主义”的互惠关系。平均主义原则和孝道一起 ,构成理解乡村家庭亲子关系的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17.
郝静 《青年探索》2022,(6):41-51
“家庭主义”是中国社会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是家庭内部的两对主要关系。在传统中国家庭,父子关系是主轴,夫妻关系基于繁衍后代的义务成为父子关系的延伸。随着时代的发展,夫妻关系的地位有所提升,夫妻关系与父子关系谁为家庭关系主轴的问题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按照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路径,当前中国应该是夫妻关系取代父子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但是在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现实的经济压力迫使家庭越来越难以脱离父母的支持,夫妻关系地位的提升并不一定会同步带来代际关系的减弱,尤其是针对北方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更是如此。在当下中国北方农村出现的“新家庭主义”等新的家庭现象再一次将父子关系的重要地位推至台前。本文以广州外来务工的河南“的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深描得出结论: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风险将年轻“的哥”推回家庭,代际关系更加密切,并再一次成为当前中国北方农村家庭内部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对高校妇女法教学的思考与建议。法律本身是没有性别的。但是,现代法律确实具有、且应当具有“性别意识”。现实社会生活中,许多女性在求职就业、家庭生活中遭到性别歧视、人格侮辱、权益被侵,她们感到困惑、愤怒,却不懂得或不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法律的“性别”教育应该凸现出来。妇女法是保护女性权益的重要武器,女大学生今天是“院校人”,明天就是“职业人”、“家庭人”。女性必须要学会运用妇女法来武装自己、保护自己。因此,在高校进行妇女法教育,提高女大学生法律素质,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益了。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  相似文献   

19.
独生子女家庭应加强伦理道德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苏颂兴独生子女在成为一种新的国情之后,家庭伦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成员关系简单化。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目前已没有兄弟姐妹,若干年后也将不存在兄嫂弟媳、姐夫妹夫的概念。儒家伦理主张长幼有序,“孝梯”的“梯...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人生的第一学校。也是领导干部修养品德、教化育人、勤政廉政的“后花园”。领导干部要善于打理好自己的“后花园”.使家庭真正成为温馨、宁静、廉洁的“安全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