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涛  邵冰 《理论探讨》2006,(3):138-140
科技成果只有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真正发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显著的提高,但整体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要增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而增强公共财政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2,(2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科技成果如停留在实验室里,是不能变为生产力的。因此,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使之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就成为当前经济工作和科技工作的急迫要务。 90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依靠科技,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这已是既定的方针。要贯彻落实这一方针,就要求科技和经济结合起来,而加速科技成  相似文献   

3.
张殿军 《求知》2000,(1):9-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如何快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并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助力产业兴旺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湖南省益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现状为分析视角,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必须的推广和应用。以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农业技术推广效益、农业技术推广满意度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创新力等四维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这是由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功能决定的.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技.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它只能物化在生产力各个要素中,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使劳动者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主要是指劳动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责任心和积极性.决定社会全貌、制约历史发展的终极因素是现实的生产力,而不是人们所拥有的生产能力(或生产潜力).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社会拥有的全部生产能力.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买的生产力.则必须促使生产力结构中的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这个结合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在同样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成果的转化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现在各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竞争已突出地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程度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把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放在了首位 ,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也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成绩面前 ,我们还要保持冷静 ,清楚当前存在的问题 ,就科技成果而言 ,有些高校仍滞留着大量的没有转化的科研成果 ,这是个极大的浪费。所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还要深刻领会十五大精神实质 ,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要充分估量未…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服务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是新时期农业科技服务的中坚力量,在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和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科技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结合实际,通过对目前科技人员服务三农行动的现实进行探讨。论述了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素质培养在新时期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本身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能够避免大量科研成果的浪费,对企业、高校自身、社会经济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与法律保障不完善的关系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和日本两国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制,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9.
蔚林 《瞭望》1994,(47)
宗旨明确 慧眼独具 十年前,当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还在蕴酿和探讨中,人们就深切地感到,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固然与世界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但更大的问题是已有的科技成果绝大部分在实验室中“出生”后,就再也无人问津了。因此在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特别强调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然而,在成果与生产力之间,有着一段漫长的路。十数年过去,整个社会在对待科学技术的观念上已有了很大变化,但客观条件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成果最终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比如渴求成果、又有投资能力者,经常“众里寻他千百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个部分。基于四川省21个市(州)1999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测度和定量分解。研究发现:(1)四川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4.56%,增长速率呈现递减的趋势;(2)四川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是增长的主要源泉,年均增长达到5.51%;规模效率变化年均0.45%;(3)技术效率变化是农业全要素增长率的主要阻碍因素,技术效率变化年均降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1.42%;(4)技术进步一方面推动了四川省农业TFP的增长,另一方面却加剧了技术效率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思维根植于历史唯物主义,但将历史唯物论直接应用于现实经济的分析却会遇到很大障碍。主要体现为:(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存在重大歧义,并且在拓展过程中出现外延交叉;(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并不存在一元而单向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由此导致分析社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3)历史唯物主义因嵌入自然主义思维而在历史预告中存在问题,乃至会蜕化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而看不到问题的存在;(4)历史唯物主义主要适用于对历史发展的描述和预测以及社会出现尖锐矛盾时的宏观大势分析,而不适合对具体的微观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事实上,在社会经济关系总体上平和的当今时期,马克思经济学中更值得承继和发展的是那些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的高次元思维而不是预告未来和推动社会革命的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党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的科学论断.为了加深对这一科学论断的认识,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经济的特点作一初步分析.一、农业生产力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总体上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但这种提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力的状况.严格说来,我国农业生产力基本上还处在依靠自然能量的初步转化和畜力人力大量投入的低层次的水平.不管处在何种水平上,都是依靠自然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当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中国农业生产走上新台阶时,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况:全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仅为20%,绝大多数的农科成果依旧停留在实验室内,未能形成生产力。农业科研项目争取难,成果获得成功难,推广应用更难的困境,使农业科研人员感到困惑和迷茫,但这毕竟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农业科研人员带着技术成果推广时,必须和农民签定赔偿合同,如果失败,全部损失由科研人员承担;但若获得成功,科研人员又很难得到合同规定的报酬。不少地方的农技推广网络已不复存在,往往推广一项技术成果需要一家一户去示范。  相似文献   

14.
任凌云 《学理论》2013,(14):92-9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借鉴国外经验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共识。近年来,我国农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成效很大,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发展瓶颈。以临猗县苹果专业合作社为例提出对策:一是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二是加强财政税收支持;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四是提高政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吉 《瞭望》1986,(21)
现代管理是生产力,这是一个重要的大生产观。为了说明这一观念,我们从生产力和管理的两个方面进行历史的和现实的考查。 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更具体地说,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是二因素(劳动力+劳动工具),还是三因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或是多因素,关于这个问题,已在学术界争论已久。其实,问题不在于抽象的论证,而在于怎样把它放在历史的现实中去考查和认识。马克思说得好:“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以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梳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内部及外部法律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条件及模式选择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总结出符合法理和市场规律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农业科研成果不少,水平不高的爬坡徘徊局面给未来农业的发展笼罩了一层阴影的话,那么,现有的新成果新技术很难推广,就更是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科技部门迫在眼前的烦忧了。举例说,我国是个水资源很紧张的国家,过去我们1毫米水只能生产0.2—0.3公斤粮食(发达国家早已达到1公斤/1毫),现在我们这方面的技术已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可至今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经过9年来的改革,农村新体制(土地公有、家庭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框架已基本确立。制约农业生产进一步增长的主要矛盾,已由生产关系的“超前”而束缚、压抑生产力转化为生产力本身的落后、低下。因而农村深化改革的重点,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释放业已形成的生产力潜能转向提高农业生产力本身是必然的要求。提高生产力的首要和根本的一环在于科学技术的输入。这是因为现代科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只有输入科学技术,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尤其是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整个农村经济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在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中挣扎、徘徊的状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成果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有: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农业生产对农业科技成果有效需求不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功能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为此,应在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扶植和培育农业技术市场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沈阳,打破科技与金融之间的壁垒,疏通科技信贷流向科技开发领域的渠道,用“大金融”助推大科技,用大科技振兴大工业,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明智的“倾斜” 沈阳拥有“六路科技大军”40万人,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10年来每年平均有上千项科技成果问世。但由于缺乏技术开发资金,有一半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在治理整顿中,沈阳市把“依靠科技、振兴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