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原本名不见经传,自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此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井冈山才声名鹊起。毛泽东在井冈山战斗、生活仅一年零三个月,但他对井冈山情有独钟,先后为其赋词《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三首词均以"井冈山"为题,又都提到"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  相似文献   

2.
周港 《求是》2001,(15)
建党80年前夕,为参加在井冈山召开的党建研讨会,我们翻山越岭,亲临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革命摇篮。  井冈山是一座野性的山,高峰、深谷,组成连绵不断逶迤相随的群山,云雾景观美不胜收,令人称奇。然而,真正脍炙人口的,还是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的革命轶事。那载入党史的会师桥,使我们想起桥上走过的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官兵,想起毛泽东和朱德在桥上相见握手;那毛泽东、朱德等同志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八角楼,让人想起昏暗灯光下他们奋笔疾书的身影……井冈山给人们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座庄严厚重的井冈山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0,(6)
正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句。而在前线指挥黄洋界保卫战的,就是驰骋井冈山的骁将、时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的陈毅安。陈毅安,1905年1月出生在湖南湘阴县界头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部到井冈山。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连长、营长,红四军三十一团副团长兼一营营长、团长,红五军副参谋长、参谋  相似文献   

4.
王树人 《党的建设》2010,(11):62-62
两位王良王良(1905—1932),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的著名将领。原名王化赅,字傅良。四川綦江人。1926年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部到井冈山,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先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一连连长,不久就率部参加了保卫井冈山的黄洋界战  相似文献   

5.
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这里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自然之美与精神之美的相互辉映间,处处都有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一处处革命文物,一处处故居旧址,都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不凡历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站在黄洋界哨口,八百里井冈尽收眼…  相似文献   

6.
五、黄洋界击敌龙源四大捷之后,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期。可是,执行中央“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湖南省委派代表社修经来到井冈山,令红四军调往湘南。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湘敌吴尚率4个团起虚而人,企图偷袭井冈山。这时,留守井冈山的卫团一营远在永新;朱良才任一连党代表。敌兵压境,一营一、三连披星戴月从永新赶回了井冈山。朱良才在团、营首长指挥下,深入部队基层和附近农村,发动群众,挖战壕、削竹钉、垒石块,加固黄洋界工事,筑起了五道坚固防线:第一道是竹钉阵,第二道是竹篱笆障碍,第三道是滚木石,第四道是壕沟,第…  相似文献   

7.
正在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件非常珍贵的大衣,这件大衣是彭德怀元帅赠送给"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之子陈晃明的,1996年清明前夕,陈晃明将这件珍贵的大衣捐献给了井冈山会师纪念馆。说起陈毅安,他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指挥者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驰骋于湘赣边界井冈山区的一员骁将。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井冈山黄洋界哨口上立有两块纪念碑,一块横碑,一块竖碑.这两块碑屹立在黄洋界哨口的最高处,遥相呼应.其中横碑的正面镌刻的就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镌刻的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三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  相似文献   

9.
常笑 《党史博采》2022,(10):59-62
<正>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65年5月,毛泽东重回曾经战斗过的井冈山,站在黄洋界,神色凝重地伫立眺望,往昔回忆不禁涌上心头。他挥笔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相似文献   

10.
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有3首词是因井冈山而作的,这就是《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遗憾的是只有《西江月·井冈山》留有手迹。那么,毛泽东为何作《西江月·井冈山》,其手迹又是如何获得的呢?1928年8月,井冈山军民在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营长陈毅安的率领下,发动群众、凭险抵抗,终于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黄洋界保卫战进行时,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保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  相似文献   

11.
我的党史情     
毛秉华 《求是》2013,(4):61
我今年84岁,宣讲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有45个春秋了。对怎样提高党史宣讲的理论水平,在认识上是有个过程的。起初,只是讲讲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改造绿林、朱毛会师、黄洋界保卫战,一直讲到向赣南闽西进军。好处是让听众了解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程和重大事件,不足是就事论事,而且与革命博物馆陈列内容重复。后来,我认识到杰出历史人物的重要作用,就把重点转到讲英  相似文献   

12.
陈晋 《党史文汇》2004,(3):26-31
第五集用兵纪实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重新回到了井冈山.车到黄洋界,他快步走向山顶,神色凝重地伫立眺望,深情地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了一句:"这就是黄洋界!"然后让人去查看一下,当年修的工事掩体是不是还在.  相似文献   

13.
在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对袁文才、王佐农民武装实施了成功改造。1928年2月上旬,袁、王这两支农民武装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朱、毛会师后,又升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这标志着这支部队获得了政治上的新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正规的革命军队,也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顺利创建。  相似文献   

14.
情满井冈     
披着柔和的日光,迎着清爽的晨风,蹭上一级级蜿蜒陡峭的石磴,我们兴致勃勃的爬到了井冈山茨坪的南山顶,站在高高的工农兵塑像台坪上,透过朦胧的雾障,凭栏远眺,黄洋界、杨木岭、朱砂冲……隐约可见,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山峰,犹如一道道连绵起伏的铜墙铁壁,将茨坪围护在中间。 茨坪南山,海拔八百多米,是井冈山天然的风景区。这里山势优美,竹木葱茏,五彩缤纷的鲜花,一年四季都在竞相开放。清晨,人们常到这里锻炼;黄昏,人们喜欢来这里散步;节假日,青少年总是愿上南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站到顶峰,远处可以望见五大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井冈山我并不陌生,早在上小学时就从课本里知道了井冈山,知道了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说起来,这是我第三次来井冈山了,但真正走进井冈山、读懂井冈山、感悟井冈山,还是在这次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的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上。短短十天的培训,既重温了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史,也亲身体验了井冈山精神,经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相似文献   

16.
1928年8月30日发生的黄洋界保卫战不仅对井冈山斗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对整个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没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将失去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精神是一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刘孚威同志主编的《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一部深入研究和宣传井冈山精神的力作,在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上有着鲜明的特点。 本书站在新的高度与角度去分析、研究井冈山精神,充分凸现了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作者把井冈山精神放到中华民族精神和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精神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对井冈山精神产生的社会条件、思想渊源及其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准确而精练的阐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披着柔和的阳光,迎着清爽的晨风,踏上一级级蜿蜒陡峭的石蹬,我们兴致勃勃地爬到了井冈山茨坪的南山顶,站在高高的工农兵塑像台坪上,透过朦胧的雾幛,凭栏远眺,黄洋界、杨木岭、朱砂冲隐约可见,一座座巍峨险峻的山峰,犹如一道道连绵起伏的铜墙铁壁,将茨坪围护在中间。 茨坪南山,海拔800多米,是井冈山天然的风景区。这里山势优美,竹木葱笼,五彩缤纷的鲜花,一年四季竞相开放。清晨,人们常到这里锻炼;黄昏,人们喜欢来这里散步;节假日,一队队的青少年登上南山接受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9.
正"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江西井冈山被誉为"革命摇篮",那里的一茏茏竹子、一个个南瓜,曾被中国的作家和艺术家反复描绘和歌唱。今天,根据重庆搪瓷厂美工谢绍章的回忆,我们来看看井冈山名门望族谢氏家族的八角楼和三角炉。三角炉很少有人知道,1970年代曾  相似文献   

20.
群山苍莽,云海浩淼。雄伟壮丽的井冈山,巍然屹立在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在1927年以前,没有几个人知道天底下有个井冈山。 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段不平常的岁月。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那乌云翻滚的日子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力挽狂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把握住中国革命的正确航向,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