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生活在厦门、泉州、漳州地区的闽南人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的地域文化。闽南滨海的地理环境和外来文化的融入,多元文化的双向交汇的丰富性和特殊性拓展了闽南文化,使闽南文化具有不同于中原黄土文化、具  相似文献   

2.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较早和较成熟地接触世界其他地区异质文化的区域文化,为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持续发展、进而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为保护和弘扬作为中华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闽南文化,2007年6月9日,文化部公布设立了以闽南的泉州、漳州、厦门为特定区域的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与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冀平的访谈中,他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这一重大课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强调要重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的思想文化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3.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泉州、漳州、厦门三个设区市的范围内,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2007年6月,福建省编制出台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确定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目标,制定了具体任务、相关项目和政策措施,以有效指导和统筹泉州、漳州、厦门的文化遗产以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4.
《福建乡土》2016,(4):62-64
正泉州,别称"刺桐城",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马可·波罗的游记里,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早在宋元时期,伴随着世界各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泉州的贸易往来,各种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也漂洋过海来到闽南泉州。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丰富了泉州乃至闽南地区的饮  相似文献   

5.
程朔 《台声》2013,(7):32-34
六月的古城,乡音浓浓,乡情深深。6月15日至19日,由文化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第五届海峡论坛·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在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泉州盛大展开。来自世界六大洲3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嘉宾共襄盛举,1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名记者见证与记录了她的盛大规模、丰厚内涵、浓郁特色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福建泉州惠安女是最具闽南特色的一个群体,以奇特的服饰和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惠女风情是近年来泉州旅游的一大热点。惠安女的服饰、蛇崇拜、蝴蝶崇拜和长住娘家的婚俗与百越故地许多少数民族习俗具有相似性,显示了惠女民俗旅游资源蕴藏的闽越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其中的闽越文化底蕴,可以让人进一步认识闽南文化,是成功打造惠女风情民俗旅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历史上,台湾隶属泉州府管辖。台湾人口中闽南籍的占到近80%,而在闽南籍的人群中,95%的人祖籍在泉州地区。在台湾,除了普通话,闽南话几乎是通用的语言。从台湾大选或其他集会上可以看到,演讲者在用普通话演讲过程中,经常夹杂闽南话,以此提高语气语调,可见闽南话在台湾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3,(4)
为弘扬和发展闽南文化、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的交流,增强海内外乡亲对中华民族同根、同宗、同源的亲情认同,中国音乐家协会、福建省文联、福建东南电视台将联合举办首届中华闽南语歌曲电视大赛。本届大赛将以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上海昆山台商投资区、浙江温州地区、广东潮汕等地区的闽南语歌曲作者和歌手为主,向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以及全球的华人文化区域辐射。主办单位希望能通过大赛,将中华闽南语歌曲电视大赛作为一个传统大型活动延续下去。通过邀请赛的方式,将瑰丽的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得以传承发扬,从而更好地推动闽南…  相似文献   

9.
前言 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批准并命名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家对文化遗产进行活态的、整体性的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生态包括了泉州、厦门、漳州三个设区市区域内保存较为完整的闽越文化、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直接辐射台湾、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言     
《政协天地》2012,(8):10
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批准并命名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家对文化遗产进行活态的、整体性的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生态包括了泉州、厦门、漳州三个设区市区域内保存较为完整的闽越文化、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直接辐射台湾、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清晨旭日初升,漫步在泉州古城的街巷里,看着鲜艳通红的古厝砖墙,总能退去几分冬日的寒意,这是一种小确幸。有人这样说过:去掉文化,泉州就没有特色,将沦为平庸的中级城市。泉州应大打文化牌,在文化名城上大显身手。何出此言呢?答案就在于,泉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遍布全市各地,而承载这份厚重文化的,无疑是那些保存至今的闽南传统建筑,其中有供人朝拜的寺庙,有供人居住的民居,还有供人经商的店铺。  相似文献   

12.
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以其数量类别的繁多和有异于五大宗教的特色而引起各界的关注。其中,泉州通淮关岳庙则是闽南最负盛名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一。它位于涂门街,与清净寺毗邻,有着千年历史,是关公信仰六大祖庙之一,历来作为泉州官绅祭祀武圣专庙。关岳文化,其精神精髓是“忠”、“义”2字,“忠”就是忠于祖国,“义”就是民族大“义”。关岳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可贵人文特质。关岳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河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邰雯暄 《台声》2014,(11):63-65
<正>9月29日至10月7日,"闽南古韵·两岸传情——海峡两岸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在国家大剧院艺术沙龙展厅隆重举行。其间,前往参观国家大剧院的游客,都十分有幸地一览了独特的闽南文化的别样风情。此次展演活动以"弘扬闽南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圆两岸同胞中国梦"为主题,分为"亲情"、"乡情"、"海峡情"三个篇章,通过展览和演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呈现漳州锦歌、泉州高甲戏、闽台歌仔戏、闽台木偶戏、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两岸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3)
<正>1月17日至23日,第三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在泉州举行。本届挑战赛活动为期6天,以"品味海丝古城·文化寻根之旅"为主题,"手牵手、话新闻",他们聚焦泉州,用眼睛观察、用文字讲述、用镜头记录同根同源的闽南文化。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兰明尚,中共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铁晗,《泉州晚报》副总编辑郭培明等出席挑战赛启动仪式,来自海峡两岸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23)
正广东佛山与福建厦门、泉州和福州有许多相似之处,厦门与台湾隔台海相望、佛山与香港连江海相通,泉州与佛山都是GDP过万亿元的地级市,福州与佛山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三座城市对闽南文化的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对佛山深入推进岭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可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厦门、泉州和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泉州府曾是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泉州和台湾一衣带水,明清时期大陆向台湾的几次移民潮中,泉州人捷足先登,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沿海地区。据1926年台湾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台湾汉族居民83%祖籍为福建,其中,泉州府人占44.8%,漳州府人占35.2%。  相似文献   

17.
泉州文庙,又称府学,位于泉州市区百源川池畔。文庙气势宏伟,布局规整,占地8255平方米,为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群,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8.
闽南“金三角”纪行邹霆第一次听到大、小“金三角”之说,大约是在15年前。所谓大“金三角”即福建、香港、台湾,而小“金三角”则是漳州、厦门、泉州。不久前,我自闽南“金三角”驱车观花归来,顿觉在岁月流逝的同时,昔日的漳州、厦门、泉州也已大改旧貌,宛如三位...  相似文献   

19.
<正>9月9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台联届别委员为期7天考察活动圆满结束。考察组一行就福建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情况,先后赴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实地走访考察了厦门海沧青礁院前社、开台王文化公园、漳州闽南文化走廊、泉州晋江金门供水点、闽台缘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情系闽南     
由中国侨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闽南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2月中旬在福建省的古城泉州隆重举行,来自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日本、泰国、法国,英国的海外华人近两百人及港澳同胞一百余名、台湾同胞五十余名来到泉州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与泉州市民一起观看大型民俗主题的踩街游行,参观文化古迹和展览,欣赏地方戏曲,感受家乡的亲情和民情。行在故土,他们兴奋地感慨着、追忆着、畅想着……而这一切都源自浓浓的故乡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