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灌输即疏导     
较长时间以来,在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方面,许多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形式主义。在学习内容上贪多求全;在学习方法上千篇一律;在学习形式上搞急风暴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灌输”一词的理解不尽一致,甚至出现了某些偏差。偏差之一,是把“灌输”单纯当作一种学习方法来认识,并且通常把“灌输”理解成强制硬灌。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自然而然地采取了忽视客观效果的硬性方法。当碰到“被教育者”有某些抵触情绪时,还错误地认为,这正是教育时必须进行“灌输”的理由。偏差之二,是与硬性灌输相反,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2.
右的或“左”的错误,从认识论上讲,是主观不符合客观的一种反映;从政治态度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上讲,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态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实践中的不同意见以至偏差,要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不要随意说成是政治倾向上的“左”或右。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和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所以面对客观实际,就会得出正确与错误两种不同的认识。认识是否正确,对于人们的实践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认识,反映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指导人们走向胜利。反之则只能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纠正“左”的错误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由于人们对“左”深恶痛绝,希望对“左”铲而净之,往往把什么错误都记到“左”的帐上,甚至把一些正确的东西也当“左”的东西扔掉了。譬如,我们讲共产主义理想,有人说是“左调入云”;我们讲组织纪律,有人说是“左棍子打人”;我们讲共同富裕,有人说是念“极左经”;甚至把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斥之为“左家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把纠‘左’变成‘纠正’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这种倾向是很不好的,任其发展下去,就有迷失社  相似文献   

4.
“思想领先”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光荣传统。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思想领先”的原则受到责难,有人认为“思想领先”是违背唯物主义原理的,是“把共产主义的东西搬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左’的东西”,等等,结果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引起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差。今天,我们有必要对“思想领先”原则进行重新认识。“思想领先”是指在开展某项工作之前,思想工作先行一步。即用行之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先把人们动员起来,把人们的认识统一起来,把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具体地讲,“思想领先”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思想工作和业务工作相比,思想工作要安排在  相似文献   

5.
1 社会主义作为一项前无古人、因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不断探索的事业,在其发展过程的理论认识上出现若干偏差,从认识论上来讲,是不难理解的。客观地讲,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认识上乃至实践中出现的诸多坎坷,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出现过。现实的问题是,为了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尽可能地少出现一些曲折,其中特别是避免重犯那些过去已往犯过的错误,就需要对过去我们在理论认识上所出现的偏差,作一些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往我们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认识上曾经长期存在着两点偏差,是不能不提及的。  相似文献   

6.
记者: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在不少同志头脑里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象一块没有任何疵点的汉白玉,把社会主义事业看作象北京东西长安街那样笔直。可现实不是这样,就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在理论上说得通,但说明不了现实,你是否可以谈谈应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好”?张一:要弄清社会主义好在什么地方,必须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理解社会主义好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用科学的态度才能理解和掌握。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01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表明,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认识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再认识,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重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目前,理论界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的讨论中,许多人都认为列宁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并据此作了不少文章。其根据是《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第30卷第253页的这样一段话:“我们在剥夺了地主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但是这里还丝毫没有共产主义的东西。”《列宁选集》1972年中文版第4卷第142页上也有这段话。其实,这是误译,《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就改正了这处错误,把这句话译为:“我们在剥夺了地主和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8卷第37页)但《列宁选集》在校译时,仍没更正。“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列宁实际上并未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人们认识的真正任务是追求真理,把握真理,以便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但是,在认识过程中又不免要犯错误。真理和错误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对孪生姊妹。人们不能不去认识真理,人们也不能不犯错误。正如列宁指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那么错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本文就此问题试图加以探讨。错误就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相一致,不相符合。那么人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与客观不相一致,不相符合呢?这是因为“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央,应当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对共产主义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使人们对共产主义这个社会理想产生了许多模糊的认识,甚至怀疑这种理想。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把共产主义这个理想社会说成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或“最终理想”,把共产主义理解为人类最美好最合理、最完善的社会。由此人们也就产生了诸如“共产主义实现以后社会是否还向前发展”,“共产主义那样完美无缺,是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等疑问。继而在实践中对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不感兴趣,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动摇,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使人们逐渐懂得:正确地了解我们社会的性质和它所处的阶段,有助于避免各种极端的认识和做法,特别是有助于克服危害性最大的极“左”倾向。它使我们不会随意地给社会主义贴上一些标签,它也使我们知道不必把许多东西统统归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 ,是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组织部门要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好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最重要的是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实现组织工作的全方位创新。思想观念要有新突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观念创新的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这样说 ,推进…  相似文献   

13.
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思想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对象、标准、方法上存在理论误区,有必要加以澄清。一、在认识对象上的理论误区 1、在主体对象上,把社会主义的理想理解为目前的现实。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他所体现的优越性是全面的、充分的,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们思想觉悟的  相似文献   

14.
群众史观与"领导权力"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贵生  李俊赴 《理论探讨》2007,1(2):152-157
人们一般把“领导权力”理解为支配他人的能力、力量。这种认识过于简单、肤浅,背后隐藏着英雄史观思想。从群众史观的角度认识“领导权力”,实质上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实践活动中为了一定的利益目标,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中,领导者所形成、具有和体现出来的真正能够调动、组织、指挥、率领大多数人凝聚为更大合力,实现特定目标的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统一的能力和力量。这样认识“领导权力”的实质,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践、特别是改革实践,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是摆在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然而,实践在发展,我们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和扩展。这里联系十年来的改革实践和人们的认识状况,谈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的问题。(一)不能固守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模式过去,人们受传统理论和模式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往往作了这样的理解:在所有制方面,认为越“大”、越“公”、越“纯”,越是社会主义;在分配方面,认为越平均越是社会主义;在管理体制方面,认为越集中统一,管得越多,越是社会主义,等等。而在改革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八大时期”、“曲折时期”和“新时期”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新时期”的认识是对“八大时期”正确认识的继承和深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既要防止和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又要防止和反对忽视以至放弃阶级斗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月22日,本报编辑部邀请首都理论界20几位专家学者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当前农村改革的实际,就“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论述,后人对社会主义附加了什么”等议题进行了座谈。本报总编辑张广友及编辑部其他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副总编辑邱文仲主持会议。与会同志指出,在农村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遇到的一个阻力,就是人们头脑中一些僵化的观念在起着消极的作用,种种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附加东西严重地干扰着人们的思想,以至于有些人对改革发生了怀疑和动摇。因此,彻底清理这些附加的东西,无论对于思想理论战线还是农村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都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进行了反复的理论思考和不懈的探索。由过去认识的"不清醒"到现在的"清楚",克服了过去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种种错误理解和认识,引导人们走出误区,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完成了理论上的四个转变。这些转变的完成,标志着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把握已经达到了规律性的认识,开始由理论上的必然走向了自由。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创立党的群众路线中发挥了历史性的政治和理论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各种政治和现实原因,毛泽东在群众问题上产生了认识和实践偏差,到后期逐渐背离了群众路线的本义,给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事业带来较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客观科学地认识产生这种认识偏差和实践错误的深刻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道路上,我们不但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还要科学把握群众路线,正确处理领袖、群众和群众路线的相互关系,正确引导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向健康良性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这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这一决定向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生活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及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推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发展,我愿从哲学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