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0,(13):60-60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  相似文献   

2.
《湘潮》2021,(5)
正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相似文献   

3.
"敬而远之"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法律形成的一种普遍态度.在大部分国人眼中,守法就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过日子,就是不蹲监狱不进派出所,就是万事大吉一切平安.在中国,如果说绝大部分守法者都是"法盲"(包括一些高层次的知识分子),这是不足为怪的,因为对绝大部分守法者来说,他们的法律知识大多来自父母对他们从小的道德说教,或者自己在生活成长环境中的偶尔见闻,从来就很少去专门地学习.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说,他们懂得的与其说是法律知识,不如说是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1.今天,我们回眸30年前发生的那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需要真正读懂其真实的历史含义.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在西方启蒙时代,"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惟一尺度"[1](P355).就像当年恩格斯说的确立理性法庭一样,实践权威的恢复也意味着理性对盲目信仰的拒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恢复了实践的权威,从而把一切都纳入实践的法庭重新估价,使人们确立起一种批判性地反省态度和姿态.如果说在西方历史上,蒙昧主义是以神学面目出现的,那么中国在极左年代存在的现代蒙昧主义,则是以教条主义面目出现的.对于教条主义来说,实践的至上性无疑是一副真正有效的解毒剂.因此,确立理性的至上地位是西方启蒙运动的任务,而确立实践的至上地位则构成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求是》1998,(21)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贯穿于这个理论始终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这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国情,科学地认识形势,创造性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富于创造的精神,是邓小平理论的鲜明风格。邓小平的科学态度,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态度。他的创造精神,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僵化保守思想,大胆实践,锐意创新的精神。这种科学态度和创造精  相似文献   

6.
走进庄严肃穆的郑州海关办公大楼,一楼报关大厅的人们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在海关同志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关长办公室。偌大的办公室陈设很简单。没有花,也没有任何装点,只有书柜里的书是满满的。室内其他灯都没有开,只有办公桌上的台灯发出一团亮光;亮光之下,一个两鬓染霜的“老海关”正在伏案工作。他面目慈祥。态度温和、谦恭,要不是那一身海关制服,人们很难把他与威严、刚毅这些字眼联系起来。他就是郑州海关党组书记、关长周冀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种新面目在党成立的初期已经开始鲜明显示出来。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充分认识到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对工人阶级开展国耻教育活动对于团结工人的力量来争取民族的平等和自由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多渠道对工人阶级开展国耻教育,唤醒工人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1956年,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他因此断言,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45年过去了,毛泽东预言的“大变”正在成为现实。   80年前,当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的时候,她只有五十多名党员; 80年后的今天,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她已是拥有六千四百多万党员的大党。 80年来,为着民族解放、…  相似文献   

9.
从一般意义上说,求真务实作为人对于世界和事业的一种态度和作风,本身并不直接地就是一种政治属性。不仅共产党人应该求真务实,就是广大群众,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尽可能地求真务实的问题。但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求真务实是一项郑重的政治要求,是党性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0.
领导工作是一种组织、协调人们进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群体活动。领导者要力图使被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使这个愿望变为现实,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情感因素对领导工作的重要作用。什么是人的情感呢?所谓情感乃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对于周围事物,对于自身,以及对于自己活动的态度的体验。它是意识的一种外部表现。这种体验乃是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长期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别,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需  相似文献   

11.
知足     
知足,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是一种生命的境界。懂得知足并能做到知足的人是幸福的、快乐的。相反,不懂得知足,整天为自己的名利得失斤斤计较、牵肠挂肚的人,只会被各种各样没完没了的  相似文献   

12.
长时间以来,有些人一直持这样一种看法,就是认为毛泽东回答和解决了中国革命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而没有回答和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毛泽东思想只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而不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持这种看法的人,不仅不了解或者不承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许多正确的思想、理论,而且不了解、不懂得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几度出现形式主义严重泛滥的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尖锐地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号召全党"必须揭破它",把这种"毛病切实改掉".但形式主义如同牛皮癣一样,的确是个顽症,不但一直未能根除,而且在相应的环境下总会以不同的面目出现.那么,形式主义为什么能够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4.
1942年12月30日早晨,在南通县四安镇北的广场上,一位面目清癯的中年人走上了讲台:“我目睹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看到新中国的光明已经在望了!”在那段极其艰苦的岁月,这番话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这个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出版家,杰出的民主革命斗士邹韬奋。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力量【解说】西方学者曾把中华文明视为早熟的文明。这种早熟的中华文明如黄河长江,源远流长、海纳百川,给中华民族注入了一种特殊的力量,那就是:不管遇到多大的灾难、险阻和变故,民族在血浓于水的情感下终归会团结一致,国家在匹夫有责的召唤下终归会和谐统一,社会在共享太平的引领下终归会繁荣富强。显而易见,这就是中华民族强劲的内生动力——中国力量!鸦片战争以来,正是这种中国力量,引导着这个东方大国,洗刷"东亚病夫"的耻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个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是万万不能下论断的,那就是中国没有文化。中国不是这样的,以前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传播这种扭曲的形象对重要的国际关系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最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几十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取得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也不会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些人却认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失误。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进行一番历史考察,无论对于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或者对于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最近,“抓大放小”作为企业改革的一种思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所谓“抓大”就是抓住作为“中国脊梁”、国民经济命脉的500——100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下力气将其搞好;所谓“放小”,就是放开中小企业,让它们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去求生存、求发展。对于这种思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9.
信不信由谁?     
生活中确实有这样一种人,“只相信自己”,此外“什么也不相信”。对于他们,当然只能采取“信不信由你”的态度,因为这种人如果不是神经不正常,那就是怀疑狂患者。从这点上看,我赞同《信不信由你》(载本刊今年第3期)的观  相似文献   

20.
理想,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信念和希望,而把这种信念付诸实践就是一种追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追求,这种追求是同理想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生活充满着乐趣,生机勃勃,就好像蜡烛一样,从顶燃烧到底,一生都是光明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那么他就不懂得人生的意义,也就没有真正的生活,只能在混沌状态中浑浑噩噩地打发日子,从而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屠格涅夫有一句名言:“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