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旅游教育从中等职业教育起步,经过50多年的充分发展,形成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并存的体系。2003年日本制定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高度重视旅游业并且大力支持旅游教育的发展。为响应政府号召,国立大学也开始发展旅游教育,使当前日本旅游教育呈现为全方位、多角度、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的私学振兴与政府资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教育的普及,私学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1950年,各类私立学校的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在各类学校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大学为52.2%和60.6%;短期大学均为88.6%;高中为20.5%和15.5%;幼儿园为58.4%和50.8%。到1991年,各自所占的比例变化是:大学为73.5%和73.0%;短期大学为83.9%和91.9%;高中为23.9%和28.9%;幼儿园为58.3%和78.1%,另外,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由此表明,私立学校在日本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义务教育除外)。那么,战后日本的私学是怎样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呢?政府对私学的发展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需要回顾一下战后日本私学的发展过程。 一、战后初期日本私学的振兴与政府扶持 战后,日本私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两次大的财政危机。一次是战后初期,另一次是经济高速发展期的1965年前后。 战后初期,由于受战灾影响,日本私立学校的校舍大部分被破坏,一时难以复课。而且,当时日本社会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再加上通货膨胀恶性爆发,人们为生存而拼搏,战前所实行的保证私学财政的“供托金”,随之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日本公民馆是战后日本新创建的一种社会教育设施,公民馆的创设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日本的社会教育决不能离开公民馆的存在。公民馆无论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和繁荣社区居民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日本公民馆的发展及其特点,在提倡“以德治国”和把我国全面建设为“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我国的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战后恢复生产与日本公民馆的创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衰退,社会生活混乱,广大日本民众处于极度的迷惘之中。…  相似文献   

4.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世界上学习日语的人数不断增多。在日语教育国际化的推广过程中,日本政府通过建立完善体制、设立推广机构、制定发展战略等举措,推动了日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日语教育国际化不仅传播了语言本身,对促进海外了解日本、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战后日本,如果没有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要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文旨在探讨战后日本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作用以及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的政策。通过这些探讨,为我国正处于两个转变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在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统治的终结。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借机以联合国的名义进驻日本并控制了日本政府,在战后日本社会制度改革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专家的指教。一、战前及战争期问日本教育概况日本是近代迅速崛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封建社会时期日本在吸收借鉴中国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和魄”,也被称为“和魄汉才”教育。19世纪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7.
日本发展企业内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世界各国,以企业内教育见长者,当首推日本。这具体表现在受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数量上讲,战后日本基本上普及了企业内教育,据统计,现在日本大企业对各类人员的再教育普及率已基本上达到了100%,中小企业也达到了80%以上;从质量上讲,凡受过企业内教育的职工,不但绝大多数都达到了所期待的知识、技术水平,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企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成为真正的“企业人”。日本企业内教育的成功发展,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日本企业内教育何以发达到如此程度?他们是如何认识企业内教育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其成功发展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一些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战后初期,在民主化教育体制建立、战前封闭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反思以及社会对“教师”职位认识变化的影响下,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走上了开放型的发展道路.其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整编旧制师范学校、在旧制帝国大学创设教育学部以及在一般大学开设教师培养课程.研究战后初期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措施以及所出现的问题对正处于教师教育转型期的我中教师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教育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战中战败的日本,经过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便成为世界上的超级经济强国。促使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很多,然而教育的作用却是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正如日本前文部大臣永井道雄所说:“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可以举出多种原因,诸如战败后实现了设备更新;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给美国提供了军需以及国民的勤劳和储蓄习惯等等。实际上,最主要的是因为民族国家所教育出来的一亿日本人没有流向国外,而留在日本列岛,并对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确如所言,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教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一直受到日本各方面的重视。日本中小企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战后日本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到1997年底,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约为60%和40%,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75%;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活力的新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战后的民族主义文学表现在对侵略战争的认知态度、对日本战败的屈辱感受和右翼民族主义的复兴。日本“战后派”的作品很少反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相反还存在有意无意弱化甚至掩盖战争“侵略本质”的倾向。以林房雄为代表的右翼作家变本加厉,民族主义思想走向极端化和系统化。随着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日本当代文坛“集体失忆”,将目光转向个人内心的不安和日常生活,形成“反抗战后”的文学潮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极右作家,强调民族精神,美化侵略战争,谋求世界霸权。战后日本文学民族主义的根底是日本民族优越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在广义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影响下,日本专门学校制度产生了,它旨在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量的增加及社会对多种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它的产生完善了日本高等教育体系。本文论述了日本专门学校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专门学校制度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突出作用,提出了我国应借鉴日本专门学校制度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选择在亚太地区推行重振战略、大国战略和拓展战略,逐步减轻战后体制束缚,恢复亚太强国地位,进而掠夺发展空间。三步战略目标明确、实施有序,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帮助日本洗脱战争罪责,骗取国际信任,攫取发展资源。这其中饱含了日本政府的政治谋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由于日本亚太战略始终偏离正确轨道,并且为转嫁政府执政危机服务,所以很难取得最终胜利。当前中日关系紧张微妙。不能对日本保守政府抱有太多幻想,以防落入圈套,可以尝试联合国际力量,强化战后制裁体制,防止日本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媒体,应当承担统合民意、引导舆论与监督政治权利并同其抗衡的双重责任。然而,综观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发展轨迹,尽管不能否认新闻媒体对民主主义的发展起了某种程度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作为民主主义旗手的新闻媒体,事实上从未真正反映民意,而是仅仅将国民视为"观众"。这不但加剧了政治与民意之间距离的扩大,而且也引发了民主主义的危机。文章以《朝日新闻》社论为中心,对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发展过程中媒体的作用与局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试析战后日本外交中的实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外交的性质曾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既有助于对战后日本外交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今后日本外交的走向,很有现实意义。实际上,战后日本外交的最显著特点并不在于“被动”还是“主动”,而在于它的实用主义性质。以合理主义、行动主义、机会主义、非意识形态化和商业主义为内涵的实用主义外交为战后日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就其结果而言是相当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公民馆作为日本社会教育的核心设施,在战后的日本社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为有效的进行资源共享,公民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方式也日臻成熟.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其合作形态对我国的社区教育特别是社区学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田茂(1878~1967)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在二战前长期活跃在日本外交第一线,二战后,又在日本战败改组和重建时期,五次组阁并三度兼任外相,成为战后日本复兴与发展的奠基人。吉田茂的执政时期,正是本世纪40年代后半期到50年代前半期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日本面临经济复兴与国家重建与独立的两大课题。战后初期,日本被盟军占领,旋即即又被冷战风云抛卷至国际政治斗争的夹缝之中,使本已困难重重的日本重建事业更加举步维艰。本文试图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同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相结合,考察吉田茂战后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实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河大学日本研究所是1964年成立的,从此我们就开始了日本经济的研究工作。从70年代末起,我先后参加出版的著作有:《1973~1975年日本经济危机及其特征》、《高速发展的日本工业》、《日本垄断资本》、《日本经营管理体制概况》、《战后日本财政》、《战后日本税制》、《战后日本物价史》、(1973-1989年日本经济发展史》、《当代西方经济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史纲》;现正在研究的课题有:《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和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相似文献   

19.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功能定位清晰、层次结构完善、纵横交错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各类高等职业学校对应社会不同的职业需求,实施多元化职能分工,凸显了功能各异、优势互补的办学特色,无论是在专业课程设置,还是在培养目标上都构成了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综合化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0.
吉田茂是当代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战后曾先后5次组阁,执掌政权达7年之久,被认为是战后日本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生前著有《十年回忆》、《激荡的百年史》等书。他的亲英美思想及其他制定和推行的“向美一边倒”的外交路线,对其后日本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日本外交政策中仍然还带有吉田茂外交路线的痕迹。虽然战后日本的“向美一边倒”外交政策,客观上是由美国战后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及其冷战政策造成的,但从主观上讲,这与吉田茂的外交观不能不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