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鄂伦春民族是我国人口在10万以下的较小民族之一。保护鄂伦春民族文化遗产、整合民族和地区旅游资源,以加速鄂伦春自治旗旅游业的发展,是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高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马,一人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也打不尽……”这首50年代从大兴安岭崇山密林中传来的民歌让世人认识了勇敢瞟悍的鄂伦春民族。半个世纪过去了,鄂伦春人一改歌声中所描述的原始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跨下马,放下枪,躬耕沃野,融入现代文明。 1999年,是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也是鄂伦春民族实施禁猎后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鄂伦春人用自己的双手生产出5800吨粮食,人均收入2400元,步入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炼狱之痛 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珍贵的、枪声,曾是鄂伦春民族的生命。 终于有一天,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陷入了迷茫。林子越来越稀,野物越来越少,猎枪没了用武之地。生态失衡,鄂伦春人的生存也随之陷入了危机。 打不到猎物,生存怎么办?猎民们仍然伴着日出日落逡巡于山林中,但每次都是徒劳而归。他们怀抱着猎枪,开始思忖寻找新的生存之路。 党和政府从考虑鄂伦春民族的生存,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出发,1996年1月23日,颁布实施了《关于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布告》,号召猎民弃猎从耕,发展多种经营,走一条全新的生活之路. 一时间,鄂伦春民族震惊了、禁猎就意味着放下猎枪。没了枪,鄂...  相似文献   

3.
杨兴江  杨同元 《世纪桥》2009,(10):49-49
为了丰富、完善和准确掌握鄂伦春抗日斗争史料,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鄂伦春双枪女侠——关丽华》一书的主要作者刘德娜专程从黑河市于2009年4月30日再一次到杨靖宇被劫遇难地——巴彦县山后乡平阳村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4.
1996年1月23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她将载入鄂伦春民族的史册。这一天,这个从森林中走出,世代以游猎为生,定居还不到四十年的民族,庄严向全社会宣布:刀枪入库,马放耕田.彻底告别猎业。拉开了转变生产方式的序幕.奏响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进步的序曲。‘“鄂伦春”直译为汉语便是“山岭上的人们”,鄂伦春猎人世代游猎于广阔而富饶的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直到20世纪50年代,鄂伦春猎民仍然住着“刹住柱”,穿着袍皮装,骑着措马,扛着猎枪,以古老的方式在深山密林里游猎和生活。“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  相似文献   

5.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里打呀打不尽……”这首五十年代从大兴安岭崇山峻岭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民歌,描绘赞美的就是我们勇敢剽悍的鄂伦春民族。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党的民族政策犹如大兴安岭茂密森林中投下的一缕阳光,温暖了这个曾经饱尝艰辛与困苦的弱小民族。如今,弹指间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鄂伦春民族跃下马,放下枪,躬耕沃野,以积极的心态和崭新的风貌跨进新世纪,步入一个依靠科技求民族强盛的新时代,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鄂伦春民族是一个勤…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有55个民族,2008年末,少数民族人口533.68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36.47万人.区内有以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为主体成立的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有以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满、回、朝鲜、俄罗斯为主体成立的19个民族乡(苏木).  相似文献   

7.
大讨论带来大举措鄂伦春旗告别猎业──鄂伦春族将改变生产方式完成第二次飞跃维丽一九九六年元月二十三日,鄂伦春族历史上难忘的一天──鄂伦春自治旗委、旗政府召开“全旗禁猎动员大会”,颁发“关于禁止猎捕野生动物的布告”。它标志着以传统狩猎方式作为基础产业的鄂...  相似文献   

8.
任岩 《理论研究》2003,(3):44-45
本文从回顾鄂伦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正视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在本地区形成“学习型社会”、提高人的素质和民族素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1,(21):66-66
[中国56个民族简介] 鄂伦春族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伊春市嘉荫县等地。鄂伦春族人口数约为一万人。“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二是“使用驯鹿的人”。这一名称于清初始见,新中国成立后称为鄂伦春族。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相似文献   

10.
孙一丹 《世纪桥》2013,(11):72-73
剪皮艺术是在鄂伦春族游猎历史进程中,由鄂伦春妇女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术形式,是游猎文化在艺术上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从剪皮艺术的制作工艺、剪皮艺术的主要创作题材(人物形象、神话故事、动物形象、装饰图案)和剪皮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儿童皮质玩偶、皮艺装饰、“额勒敦”装饰图案)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鄂伦春族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因此,剪皮艺术至于鄂伦春民族,不仅是图案艺术,更是表达民族审美意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鄂伦春族是一个人数较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8,(12)
正"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也打不尽……"上世纪50年代,一曲《鄂伦春小唱》唱遍大江南北。改革开放40年,鄂伦春自治旗猎民村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卫生室、便民超市和小广场,安装了路灯,硬化了路面,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猎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一匹烈马一杆枪"的狩猎生活成为鄂伦春人永远的回忆。如今,在祖国北疆呼伦贝尔市,多民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1,(16):66-66
鄂温克族鄂温克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扎兰屯市、阿荣旗、根河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人口少而分布广,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等民族交错杂居。鄂温克族人口数约为三万人。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法治化保护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村落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极为迫切。目前的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着法律定位不明、保护对象混乱、保护手段有限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由全国人大制定一部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法,解决传统村落的法律定位、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规划等基本问题,为传统村落保护制定长效机制。同时,还应鼓励通过地方立法来保护传统村落,包括改变传统村落富集地区的城镇化考核方式、对传统村落进行分类保护、制定地方传统村落的保护标准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前线     
《当代贵州》2013,(18):6-6
中国建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6月4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天津大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是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天津大学批准,依托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组建而成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机构。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2012年4月,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并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列入了国家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6.
简汲 《实践》2013,(8):54
上世纪50年代,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民族识别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先后成立了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这充分证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加格达奇是鄂伦春语,意为樟子松生长的地方,有"万里兴安第一城"的美誉,十里青山半入城是它绝美的写照。这里群山环抱、绿树参天、冬季漫长而寒冷,亘古以来被人们誉为不可逾越的"高寒禁区",可就在这样一个"禁区"里,却生活着一群大山深处的文化守望者,他们以战严寒、破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执着坚守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古老的鲜卑文化、神秘的鄂伦春文化到铁道兵和知青代表创造的大兴安岭精神,加格达奇这座美丽的林海汇聚了众多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5月,贵州省出台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进行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档案保存和利用是实施贵州省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贵州省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一、传统村落保护与立档调查贵州省历届政府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都给予高度重视,建设了中国最  相似文献   

19.
许淇 《共产党人》2007,(16):34-36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诞生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地区是蒙古民族最大的聚居区,又是一个汉族占多数,还有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回、满、朝鲜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多民族地区。民族区域  相似文献   

20.
屈虹 《理论研究》2020,(2):57-63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基础是遗产保护理论。源于其具有的遗产价值,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方面。面对城市化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扰,应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原则,健全法律法规,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提高传统村落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