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政协天地》2014,(6):1-1
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列举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包括“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3.
王德兵 《现代领导》2001,(11):51-51
“好人主义”又称“好好先生”,“老好人”。现实生活中,“好人主义”并非少见。当前,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应大声疾呼:坚决反对“好人主义”。“老好人”为人不诚实。貌似谦卑,实则城府很深,是“老好人”的待人之道。这种人对人一团和气,见人就说好,笑口永张开,见面只说三分话,吞吞吐吐,拐弯抹角,藏在一副“老实人”的面具后面,以求仕途无阻。  相似文献   

4.
欧志葵  廖丰 《今日广西》2010,(16):25-27
冠着“至尊”,“黄金”,“宫廷”,“极品”等颇具气势的名字,以鲍鱼,鱼翅,燕窝,干贝,螺旋藻等“精贵”材料为馅,身价不菲的高端月饼在“群芳”环绕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国人“理直气壮”为从众腐败辩护之“理”,从根上讲,正是反对礼制不公的“造反有理”的“理”。封建礼制造成的贵贱地位差别,本身就是不公的,否定这种差序制度当然有正义性。但是,此“正义”非法治正义,它不以“法”定是非,而是以“劫富济贫”为目此,弱势者永远“有理”。问题是,由于缺少法治社会基础,“造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的精神,不仅对今天缓解“多重紧张”很有作用,而且对“共建和谐世界”也极具功能。那么,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又如何从心开始呢?  相似文献   

7.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9.
东山岭,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东面3公里处,因地处城东而得名。东山岭方圆10余平方公里,又名笔架山,由八峰组成,最高海拔184米,雄伟挺拔,风景秀丽,自古被誉为“珠崖第一山”和“仙山佛国”。有万州八景之首的“华封仙榻”,“蓬莱香窟”“七峡巢云”“仙舟系缆”“海眼流丹”“冠盖飞霞”“正笏凌霄”“瑶台望海”“碧水环龙”等东山八景颇具风情。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7,(1):68-68
在经历了去年的“迷航外交”风波后,1月8日陈水扁启程展开所谓的“嘉欣专案”之旅,即“过境”美国“出访”中美洲“邦交国”尼加拉瓜,陈水扁此次“过境”可谓兴师动众,不过,面对美国“如临大敌”般的防范措施及限制条款,“过境”的真实滋味恐怕只有陈水扁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11.
香港歌手莫文蔚不久前出席她的新 唱片宣传活动时,4名保镖随身护驾,表演期间, 4名保镖硬是搭起一座“人体坐轿”,穿越疯狂的歌迷,把莫文蔚抬上了舞台。保镖们的这一“抬”,着实让莫文蔚出尽风头,惹得台下歌迷疯狂喊好。保橡行业的“战国时代”竞争也激烈 据称,范围极窄的香港艺人保缥市场现在也进入””战国时代””竞争空前激烈有保缥公司不惜绞尽脑汁。提供保缥以外的”特别服务”、”延伸服务”。以迎台演艺界一众”大哥大”、”大姐大”的不同口味。 事实上贴身保缥现在已经成为香港当红演艺明星重要的”身份象征”,每逢公开…  相似文献   

12.
放大爱心     
“仁”是孔子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概念,一部《论语》共有11000字,109次出现“仁”字,有58章谈到“仁”,孔子对“仁”的解释很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一个重要解释是“仁者爱人”,换成今天的话,“仁”就是“爱”,我们可以认为“爱”是孔子学说最核心的概念,我们就从这个概念出发,讨论职场君子应有的爱。  相似文献   

13.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14.
魏大业 《台声》2002,(5):1-1
前不久,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一次“台独”色彩浓厚的会议上,提出所谓“五拼”,即“拼经济”、“拼安全”、“拼外交”、“拼正名”、“拼宪政”。这里所谓“拼经济”只不过是幌子,其他四拼实际上都是拼分裂、拼“台独”。其中尤以“拼正名”最为要害,就是要为台湾脱离中国而“正名”。近一个时期来,岛内的一些“台独”分子之所以气焰嚣张,主要是因为他们昧于大势,高估自己。当年,李登辉误判形势,逆潮流而动,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结果是身败名裂,遭到两岸人民的唾弃。今天,岛内一些人一叶障目,也误判形势,头脑发热,企图向不可能…  相似文献   

15.
陆彩鸣 《群众》2008,(1):79-79
“平均数”和“大多数”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用的概念。“平均数”是指经济指标的人口平均值,如人均收入等:“大多数”是指大部分人民群众。应当看到,“平均数”与“大多数”所反映的实际情形有很大不同,必须区别对待。在有些情况下,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无关紧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则必须将“平均数”与“大多数”区分清楚,决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务实、求实,  相似文献   

16.
《远去的“凌志”》一案,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一心想发财而辞职“下海”的张惠为“找出路”而走向犯罪的轨迹。正当张惠想“下海”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发财门路时,遇到了身为台湾商人的舅舅,轻而易举地当上了他舅舅在大连的代理商老板,开上了“凌志”轿车,神气十足地开着它兜风访友。转眼间.又失去了“凌志”,心里真不是滋味,可想要再得到它,谈何容易。张惠认为“大楼(机关)里这俩钱,吃不饱,饿不死”,为了“富”起来,不如另辟蹊径“发大财”。  相似文献   

17.
肖永明  戴书宏 《求索》2013,(8):113-115
在理学视域中,“中”可以从“时中”与“在中”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内心情感尚未表现于外在行为,能够恰如其分。无所偏倚.这是“未发之中”,或称“在中”;另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已发之后,表现于具体行事过程中,恰到好处,各得其宜,这是“在事之中”或称“时中”。二者之中,“在中”为体,“时中”为用。“和”实质上指的是“时中”的状态.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与“和”的关系中,“中”是“和”的本体,“和”是“中”的发用。“和”的修养功夫必须落脚在“中”.不能仅仅关注“中”的显发状态而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其基本思路是“由中而和”。由于“中”并非实体.没有具体的实指的内容,需要通过“诚”,才能达到“中”的状态。“诚”是“中”的根本,而“中”是“诚”的外在显发。简言之.即“诚”能达“中”,由“诚”而“中”。  相似文献   

18.
佐人 《现代领导》2008,(9):17-17
从“面壁”到“破壁”,关键在于一个“图”字。“图”,就是要有一股创新精神,让思想冲破牢笼,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本本,而应当掌握书本知识的精神实质,善于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否则,从“面壁”到“面壁”,从书本到书本,纵然你能把“本本”倒背如流,也不过起“留声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核心期刊”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落户我国之后,就像一个巨大的无形磁场,吸引了一大批学者的参与,也吸引了那么多的部门为之“奔走呼号”,动辄“数百名专家共同参与研制”,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难以计量。“核心期刊”研究也似乎是一个怪圈和陷阱,一旦陷入则难以自拔,且越陷越深,纠缠于计量方法是否准确。就我国“核心期刊”研究的整体而言,遴选指标完全西化,未有多大的创获。“十年磨一剑”,谁都没有想到,在“核心期刊”的问题上,三十年磨出了却是一个弊大利小变了形的“双刃剑”。在我国,“核心期刊”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功能,非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却不断泛化、异化,负面效应滋生、蔓延,是典型的“得不偿失”和明显的“弊大于利”。十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有许多个人和部门对“核心期刊”趋之若鹜,顶礼膜拜,还在不恰当地抬高“核心期刊”的地位,不恰当地遴选“核心期刊”,不恰当地使用“核心期刊”,实不可取。相信人们总会有醒悟的时候,当人们澄清了相关认识之后,必将能揭开“核心期刊”的面纱,冲出藩篱,走出误区。笔者峰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异化的“核心期刊”现象必将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20.
盘点上海人     
王俐敏  楚梅 《今日上海》2011,(12):15-21
编者按:2011年是“十二五”第一年,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首的官方调查统计结果纷至沓来,作者围绕其中有关上海市民目前最基本的“民生环境”串联成文,内中有“成绩”,有“改善”,有“不足”,有“建议”,也有体现努力目标的“规划”,综合在一起供各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