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俄罗斯民族的起源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似乎是俄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历史课题。十月革命后,在俄国侨民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思想和政治流派,“在历史哲学文献中称之为‘革命后的’思想流派,这些流派之一就是欧亚主义。”1欧亚主义(евразийство)一词是从其同根词Евразия(欧亚大陆)演变而来。《苏联百科词典》对Евразия的解释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在北半球(其部分岛屿在南半球),面积约534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7亿(1976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和苏联。欧亚大陆包括欧洲和亚洲2。欧亚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哲学和…  相似文献   

2.
欧美学者关于俄国欧亚主义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亚主义是十月革命后,俄国侨民知识分子中出现的思想流派.1921年8月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出版萨维茨基()、特鲁别茨科伊(H.C.())、苏符钦斯基()和弗洛罗夫斯基()的集体著作<面向东方·预感和实现·欧亚主义者的观点>(<()>)标志欧亚主义诞生①.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蒙古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政治、经济及外交等都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与蒙古国关系1989年实现正常化以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学术界对蒙古国的外交政策、经济转轨及政治转型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力图对其进行梳理,并对中国学术界进一步深化蒙古国问题研究提出几点思考,以期推动蒙古国问题研究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1939年9月至1941年4月,正当纳粹德国四处扩张、整个世界聚焦德国之时,苏联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行动:出兵波兰、苏芬战争、兼并波罗的海三同、苏德关系的急剧升温、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等,这一个接一个的举动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拉美研究事业的发展 ,加深拉美学者间的沟通和了解 ,从 2 0 0 5年起本刊特设“拉美研究在中国”这一栏目。它以《国内学术界对拉丁美洲研究综述》的形式对上一年的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载于每年的第 2期。由于水平有限、收集的资料不够全面、时间比较仓促等原因 ,《2 0 0 4年国内学术界对拉丁美洲研究综述》一稿肯定挂一漏万 ,在此希望得到同行和读者的谅解。对如何办好这一栏目 ,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黎明 《东南亚》2006,(2):53-58
民族问题研究是当代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泰国因其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受到不少学者的学术关注。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泰国,少数民族边缘化现象正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瓶颈效应:北部山地民族因经济的落后而被隔离于社会主体之外,南部马来穆斯林因其与主体民族巨大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7.
自丹尼列夫斯基(Н.Я.Данилевский,1822—1885)《俄国与欧洲》1869年问世以来,这位史学巨擘便受到国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丹尼列夫斯基研究是从他去世后开始的。一19世纪80年代,俄国宗教哲学家В.С.索洛维约夫掀起了一场针对丹尼列夫斯基学说的激烈争论。他以自由主义为出发点,通过对丹尼列夫斯基《俄国与欧洲》的分析和整理,发表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8.
东欧剧变已经10年。10年来,这一地区由剧变引发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民族冲突急剧增加,不仅导至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多民族国家的解体,而且使巴尔干地区战火绵绵,至今东欧地区的民族矛盾仍呈趋复杂尖锐之势,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术界对于斯拉夫、欧亚地区包括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在最近三、四十年中大体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酝酿和开始改革阶段。应该讲当时中国改革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我们对于上述地区的关注和研究,包括对其从六十年代开始的改革教训的关注和研究而积累下来的分析与判断。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改革的成功与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分不开的。第二次研究高潮与苏联解体有关。当然这基本上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其中包含着总结教训的意味。但是苏联的解体反过来对于中国90年代走向市场经济的高潮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次研究高潮即与新世纪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有关。面对欧亚大陆国际政治经济的新格局,我们国家的决策和战略需求也对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俄罗斯与欧亚问题研究领域的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更要不断地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涧南的专著《新欧亚主义研究》于2008年8月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资料翔实,观点新颖,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面对国际海洋秩序及其斗争方式和手段的深刻变革,以及中国海权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中国海权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关于中国海权的概念、现状、特征与功能,中国是否有必要发展强大海权,中国解决海权冲突与争端的对策以及中国海权发展的原则、途径、可能性与困难等方面,中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认为,在今后的中国海权研究中要注意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专门与综合研究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研究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1956年3月2日,摩洛哥脱离法国"保护国"体制,宣布独立,[1]国际学术界对摩洛哥的研究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中国学界对中国软实力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文通过对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软实力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软实力发展的路径三个方面学术观点的回顾与梳理,概述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中国软实力发展研究的已有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深化研究的相关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剧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由于建立市场经济的需要,东欧国家实行对外全面开放,并积极开展最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入或争取加入欧洲区域性经济组织,并加强同其成员国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二是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外商前来投资;三是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外援.应该说,在过去的10年中,东欧国家在这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且得益匪浅,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政局剧变后,民主德国实行制度上的某种转变.仅在政治取向上,民主德国放弃共产党即德国统一社会党一直对国家事务的绝对领导,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德国统一后,原民主德国地区(德国东部或"5个新联邦州")全面采用联邦德国政治制度.十多年过去了,德国东部新旧政治体制"转换"早已结束,从宪法和法律上已完全实行联邦德国政治制度.但是,要按照联邦德国模式在德国东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民主"政治制度,则仍有一个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德国东部政治制度转型尚未完全结束.德国现任总理施罗德称,"路仅仅走完一半".人们通常也说,德国统一十多年了,钢筋水泥筑造的"柏林墙"早已被推倒,而一堵无形的"墙"依然顽固地遗留在许多东德人的头脑中,即"新"的政治制度尚未为他们所完全接受,尤其是地区差异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差异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调整和磨合.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和拉美国家虽然相距遥远 ,但它们在政治利益和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上基本一致 ,经济实力和发展目标相近 ,经济和科技需求互补 ,具有广泛发展经贸 -科技合作关系的良好基础。2 0世纪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实行亲西方的对外战略方针 ,一度放弃了苏美曾激烈争夺的拉美地区 ,致使俄拉经贸 -科技合作关系几乎中断。 90年代中期 ,尤其自 1 996年普里马科夫出任外长后 ,俄罗斯调整了对外战略方针 ,开展全方位外交。它开始重返拉美地区 ,恢复和发展俄拉政治和经济关系。1 996年以来 ,俄罗斯和拉美一些国家进行了多次高层互访和会晤 ,签…  相似文献   

17.
非传统安全研究反对国家中心主义与国际关系中的零和思维,与强调国家间竞争甚至对抗关系的地缘政治具有难以调和的内在张力。然而,当前世界正处于自冷战结束以来地缘政治回归且不断强化的时期:美国视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并在“印太战略”名义下采取广泛的对华遏制措施,俄乌冲突成为冷战结束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地区战争,世界还见证了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突然爆发。地缘政治的回归对非传统安全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原来更多强调合作与非零和关系的国际贸易、环境保护、科技合作、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议题,越来越被传统安全逻辑所影响、扭曲甚至控制,非传统安全议题成为大国博弈工具,非传统安全合作举步维艰。通过检视自2014年以来的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少量成果意识到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传统安全化”,但多数研究仍然对非传统安全概念与范式抱有过度乐观的期待,对地缘政治的回归重视不够,对非传统安全及其研究所受到的影响估计不足。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要求,未来的非传统安全研究必须更具现实感和针对性,通过重新发现安全事实和完善分析框架,强化对地缘政治变量的重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13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举办10周年,也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10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收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对东盟的开放合作。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精心策划、高端运筹,各方领导人的远见和共识及不断强化的软硬件环境是成功举办9届博览会的经验总结;打造高端平台和载体,整合资源和力量,深化友谊,发挥人文要素的作用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对中国深化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10年,拉美政局趋于稳定,但隐忧仍然存在;经济得到恢复和增长,但经济风险日增;对外政策突出务实原则,靠拢西方和多样化趋势并存.在新的10年,拉美政局有望保持基本稳定,经济继续改善和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但在如何纠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上各国仍将面临严重的挑战;在对外政策上,发展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将继续是拉美国家平衡对欧美关系、寻求创造更良好国际环境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