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     
《江淮法治》2012,(2):4-4
1月10日.中海油总公司和康菲双双表示,已收到天津海事法院通知.29名渔民索赔超过2-3亿元,中海油总公司表示将依法应诉。据悉,这是首个被法院立案的渔民诉讼。事情缘起去年6月的中国海上最大油田19—3油田溢油事故。  相似文献   

2.
美国已建立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oil spill response systems),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统一协调,集中处理海上溢油事故。应急计划(contingency plans)贯穿应急行动的始终,成为溢油应急工作的执行蓝本。美国政府通过溢油信托基金(the oilspill liability trust fund)及发放补贴的形式,为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系统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11,(18):62-63
最近,国家海洋局对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作出认定,认定康菲公司“没有尽到合理审慎作业者的责任”,“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属于责任事故”。本次事故联合调查组专家表示,从B23号井溢油事故到C25号井更为严重的井涌事故,康菲公司存在多次违规作业并连发低级失误的错误。调查组专家详解其“三宗罪”——  相似文献   

4.
丁寅 《江淮法治》2011,(14):1-1
公众对渤海湾漏油事故的质疑,并没有随着7月5日国家海洋局的新闻发布会而消除。此时已距事发一个月之久。对于这么久才通报,国家海洋局的解释是:海底溢油在我国尚属首次出现,需深入分析。但这一个月的分析,也并没分析出让人信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曹明德 《法人》2011,(9):40-42
渤海溢油事故的主角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有没有及时披露事故信息?为什么相关行政部门不及时主动代表国家提起损害赔偿诉讼?本次案件为何没有考虑到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公益组织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公众正期待这一连串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相比改革开放前,人民法院正更多地分享社会治理的权力。现实中法院面临与党委、政府、人大、公众等关系的尴尬境遇,这既有社会环境及政治体制的原因,也有法院自身原因。在应然的现代司法理念之外,中国的法院还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谐社会中人民法院有不同于西方国家法院的角色特质.  相似文献   

7.
刘丹 《行政与法》2012,(3):111-117
2011年我国渤海溢油事故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尤其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形成挑战。本文着眼于2010年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中的相关赔偿问题,比较美国溢油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分析了渤海溢油事故中涉及的"海洋生态损害"的概念界定、责任主体与索赔主体、赔偿范围、索赔额度及评估标准等法律问题,总结并分析渤海溢油事故对完善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前,渤海湾溢油事件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整个事件中,事故责任方、执法部门和公众都对此次事件给予了不同的回应。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海洋伦理的缺失是发生事故的关键。造成海洋伦理失范的原因既有价值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利益驱动、法律制度的缺失以及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因此,相应的海洋伦理建设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构建人海和谐的新海洋伦理观,以杜绝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6月欧盟法院就法国最高法院向其"请示"的Erika轮油污案之裁决入手,分析油污民事责任公约的立法背景,指出在民事责任公约的体系之下承担污染损害责任的应该是船东,而不应向作为货方的石油公司进行索赔。欧盟法院所认定的石油公司可被视为欧盟废弃物相关法律之下的废弃物制造者,以及石油公司可能需要就因船舶溢油事故导致的海域石油污染损害负责之观点与现行的油污民事责任公约相悖。  相似文献   

10.
刘丹  夏霁 《河北法学》2012,(4):113-120
2011年我国渤海溢油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尤其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提出了挑战。在对渤海溢油事故所涉及的"海洋生态损害"的概念界定、责任主体与索赔主体、赔偿范围、索赔额度及评估标准等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后,还将揭示该溢油事故对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我国渤海溢油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尤其对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提出了挑战.在对渤海溢油事故所涉及的“海洋生态损害”的概念界定、责任主体与索赔主体、赔偿范围、索赔额度及评估标准等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后,还将揭示该溢油事故对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中国现行法应对渤海溢油事故,行政罚款的力度有限,生态损害索赔的现行法依据不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也难认定。建立海上溢油损害赔偿机制、确立海洋溢油生态损害防治各项制度,是中国应对海上溢油生态损害的当务之举。以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增进生态利益的保护和预防、控制生态损害发生为立法目标,确立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立法模式,完善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建设,是应对海上溢油生态损害的立法进路。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11,(18):14-15
今年以来,在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温州“7·23”动车相撞事故、故宫瓷器损坏事故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中.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质疑和批评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4.
马丽 《法人》2011,(9):34-39
中国的环境污染犯罪很普遍,但是受到追究的却寥寥无几,已经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康菲石油公司这一次同样会逢凶化吉、不了了之吗?针对康菲石油公司的生态索赔之诉其实只是渤海溢油事故中的一个小环节一除了环境公益诉讼,还有环境私益诉讼,除了民事责任精行政责任、刑事责任,除了国家海洋局有责任作为,几乎失声的渔业行政部门,农业部门一样负有作为的责任。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中,即使国家海洋局提起了生态赔偿之诉且获得了胜诉,就能说渤海溢油事故已得到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李雨  单海晶  周佳 《法制与社会》2011,(36):133-133
本文由渤海湾溢油事故所引发的有关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过程中的最大的问题是诉讼原告资格确立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原告资格确立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也将有助于唤醒公众对社会环境公益的保护意识并使其参与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公共场所群众自发聚集活动导致伤害在我国现行法律中难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主体。美国一些州法的经验是:政府对其管理的区域的安全负责,对事故易发的区域应积极地、持续地开展研究,消除影响安全因素。法院确定政府负有安全注意义务,并采“有条件的豁免”原则。“有条件豁免”的审查以无“过失”为基本标准。中国可参照美国作法确立政府对发生在公共场所的群众自发聚集活动的安全注意义务,并在有过错的情形下承担赔偿责任。在衡量过错有无时应考虑政府是否是危险(事故)发生地的所有人或实际管理人,导致危险(事故)发生的原因中是否有政府因素,政府对危险(事故)的发生是否能够合理预计等因素。通过适用我国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文,辅以扩大解释,可以解决政府责任在我国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相比改革开放前,人民法院正更多地分享社会治理的权力。现实中法院面临与党委、政府、人大、公众等关系的尴尬境遇,这既有社会环境及政治体制的原因,也有法院自身原因。在应然的现代司法理念之外,中国的法院还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谐社会中人民法院有不同于西方国家法院的角色特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月上旬,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由于其规模的巨大及相应处理的不合理,该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赔偿的法律机制并不健全,导致溢油污染的损害往往得不到充分合理的赔偿.因此,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对改善我国海洋环境和对油污损害进行合理索赔,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渤海溢油事故从法律责任,诉讼机制方面的分析,指出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的秘密审查制度:美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法院对行政机关保密的文件可进行秘密审查.但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法院则经历了从不审查到谨慎审查的变化.尽管秘密审查的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法院自律克制的态度却始终如一.法院在保留最终审查权的前提下,以示弱放权的姿态,换取了更少精力的投入和行政机关更大程度的配合,促进了政府信息的公开,保护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20.
正转型中国,法治未立,面临着道德危机,公益受损严重。当今中国的社会公共利益的侵犯是触目惊心的:在北京,空气已经污染到不适合人类生存,许多城市面临着水污染,上海甚至发生地下水海水倒灌,此外还有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损害着社会公众利益。近年来发生大量的环境污染案件,如美国康菲公司溢油事故;昆明、成都环保事故,引起昆明大规模游行活动;成都彭州、昆明均将建石化项目,影响严重。民众从身边的权利开始维护。在这些环境案件中,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