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楚社树考 古时国必立社,社必树木。《说文》社字下曰:“各树其土所宜木”。《周礼·大司徒》曰:“设其社稷之(土遣)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我国古代史籍中载有“桑林之社”、“栎社”、“槐社”、“枌榆社”等社名,源于树木之名的地名亦尤为多见,即是古代以社树“名其社与其野”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清末官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由于体制不适应,清政府不断进行官制改革来协调各种矛盾,开始只是小修小补,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清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实施大规模的官制改革,而改革的结果却不尽符合既定目标,也不能满足各种势力的利益需求。但不能说这就是清政府的一场骗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代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物资最富的国家。用苏秦自寺话来说:“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战国策·楚策一》)“粟支十年”,这明显地是指楚国粮食充足;“带甲百万”,过去常理解  相似文献   

4.
楚国灭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史书关于“楚国灭巴”的有关记载及学术界对“楚国灭巴”的四种主要观点作了考证、置疑,认为:所谓“楚国灭巴”是不存在的,史书中一些貌似可以说明楚国灭巴的史料其实均别有所指,巴人之最终亡国灭族是在前316年秦灭巴蜀,史有明载。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还未出现“制度”一词,春秋中前期也还没有成文的法律典章。直到春秋末期.郑国的“铸刑书”,才开创了中国成文法的历史。但是先秦时的国家,从组成为国家,有了国家机器,开始管理国家事务时起,就有了一定的法规和不成文法。这些法规和不成文法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协调和维持着社会的秩序,成为社会共同遵守的准则,这些就是我们要说的先秦时期楚国的典章制度。  相似文献   

6.
春秋中、后期、倚江傍海的吴、越崛起,与“皆在江上楚蛮之地”的楚国分庭抗礼。从此,春秋争霸战场上的战争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陆上作战转变为水陆两路作战,我国古代最早的水军(《左传》记载,当时称为“舟师”)开始出现了。正如清人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春秋左传兵谋表叙》中总结的:“传文所载,初年仍古法用车,最后毁车崇卒,吴楚越则用舟师。”本文拟通过对楚国水军及水战的探讨,反映春秋争霸战史的一个侧面。舛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楚国的货币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对楚国的货币作了研究和考证。楚国的货币完整而自成系统,有金、银、铜三种。主要是具有独特形式的金版、金饼和铜质蚁鼻钱。被称为“郢爰”、“陈爰”的金版及金饼等贵金属的流通使用,始于春秋晚期或春秋、战国之交,反映了当时楚国的国力强大,商品生产、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蚁鼻钱,又称铜贝,系殷周以贝为币的遗制,约始于西周,后因楚国国势凌弱、经济衰落,铸造质量逐渐轻小,一直使用到楚国被秦灭亡为止。  相似文献   

8.
戊戌维新中的官制改革胡建华发生在1898年的戊戌维新,既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启蒙和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革故鼎新的社会变革。它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领域,其中以变革官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这场变法维新的中心内容。在维新运动兴起和...  相似文献   

9.
西汉侯国官制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封国分为王国和侯国两级。封国官制 ,特别是侯国官制问题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之研究仅停留在侯国的演变和传统设官等粗浅的认识上 ,而且某些观点和史实与地下出土之文物明显不符。关于列侯之执掌和侯国之财源本人已有专文论述。今仅就侯国官制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试图作一研究 ,以期抛砖引玉 ,就教于方家同仁。一 武帝之前侯国之设官汉初 ,侯国直属中央 ,中央设主爵中尉管理列侯 ,侯国当与郡平级。由于列侯“自置吏 ,得赋敛” ,故侯国设官很大程度上受到侯之制约。早在汉初 ,侯国就存在着以侯令长为核心的地方行政系统和以侯家吏为代…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随着外部局势的变化及自身力量的壮大,楚国多次北进中原讨伐征服诸侯国。楚国北进中原经由两条不同的路线:春秋前期由汉水而上到申、邓或息,然后北上伐郑、宋等国的西线;以及春秋后期由长江下游北上到黄、徐、群舒等,进而伐宋、鲁、齐等国的东线。对于春秋时期夷族群的特征、影响等问题,当前学界的关注较少。通过对史料仔细梳理、考据发现,海岱江淮地区夷族群势力非常强大。夷族群与周边诸侯国通过征伐臣服、联姻会盟等方式增强政治上的融合,最终在战国时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15,(4)
<正>楚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与各诸侯国朝、聘、盟、会频繁,赴告、吊葬、贺庆、犒师、请成、乞师等外交活动不断,随着邦际往来和涉外事务的日益增多,楚国形成了由外疆至宫庭,由地方至中央的较为完善的处理外交事务的外交官体系。太宗楚国太宗史料记载较少,西汉刘向《新序》记载:"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秦圭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楚国对西南地区的经营主要体现在启 濮、对巴地的侵逼、对蜀地的经营、对夜朗的占领和庄蹻入 滇等诸多行动上;楚国在经营西南地区的过程中,采用了诸 多不同方式,如战争、移民、监管、直接管理和变服从俗等; 这些经营方式的有效运用,对西南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不 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 合,开通了楚滇通道从而加强了中西文化交流,同时还在客 观上加快了秦统一中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正> 楚人是周成王时期封于南方的一个子男之国。楚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其先祖祝融时代,楚国的婚姻状况从祝融时代就有最初的记载。《大戴礼·帝系》记:“颛顼娶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纟呙)氏,产重黎及吴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单伟 《前沿》2012,(6):142-143
剖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苏联高度集中的官制问题。苏联官制的产生有其历史、理论以及政党本身等渊源。本文试从这几个角度分析苏联官制的形成,从而提出观点,即在苏联官制形成的渊源中孕育了官制高度集权的特点,这也是导致苏联历届领导者改革没有成功,苏联最终解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独特的楚国历法王胜利楚民族不仅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历法。一、独特的大事纪年法楚国纪年主要采用过两种方法。一是以各代楚王在位年数纪年。例如,楚王章钟、上的铭文记云:“惟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章乍曾侯乙宗彝”。《史记·...  相似文献   

16.
袁朝 《世纪行》2007,(12):27-29
楚国的历史长达800年,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同中原政权发生关系。公元前11世纪,楚人的先祖鬻熊率族人参加联军,随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西周建国后,鬻熊后人熊绎被周成王封为楚子(《史记&#183;楚世家》),立国于荆山一带,“筚路蓝缕,以辟山林”,在荒山野林开垦土地,艰苦建国。春秋时,楚国建都于郢,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强国。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问鼎中原”,有北取中原之志。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所谓“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成为战国七雄中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强大国家。  相似文献   

17.
西周时期,朝聘礼作为重要的邦交礼节,对于巩固周初统治、维护周天子的权威起了很大的作用.春秋以后,在“礼乐崩坏”的背景下,朝聘礼仍为各诸侯国所继承.楚国在从“蛮夷”之邦发展至中原强国的过程中,受到中原文化影响,逐渐开始重视朝礼“别尊卑”功能的发挥,利用与他国间的朝礼来标榜自身地位之改变.新出土的楚国纪年简资料,有很多楚国聘问活动的记录,与传世文献如《左传》、《史记》中记载的楚国朝聘活动相互参照,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实力的变化过程,以及中原礼仪文化对楚国影响的展开.  相似文献   

18.
郭俊然 《求索》2012,(6):128-130
大量印章、封泥、简牍等实物资料的出土,修正或弥补了先前关于汉代中央官制研究的诸多内容。通过对传世文献资料和出土实物资料的考察,文章发现了大量文献所遗的职官内容以及能够校正文献所载的职官内容。主要分成太常、宗正、光禄勋、太仆、少府和水衡六大系统分别论述。这补充和拓展了汉代中央官制的研究内容,对构建全面、系统、详细的汉代中央官制系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刘纪兴 《世纪行》2007,(12):19-20
从初创时期“土不过同”(方百里为一同)的蕞尔小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战国时期楚国先后翦灭江汉、淮泗地区的60多个诸侯小国,将疆域拓展到横跨今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江苏、贵州、陕西等省数千里的广大地区,一跃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雄居南方的第一大国。为促进先秦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的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楚国的商业都会刘玉堂商业都会的繁荣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商品经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据文献提供的信息,楚国的商业都会主要有郢、鄢、宛、陈、寿春以及吴和番禺等,现依次予以考察。郢,位于今湖北江陵纪南城的楚郢都,又称郢中、南郢和纪郢,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