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拼爹”绝对是一个社会热词。特别是时下正值所谓“最难就业季”,不少年轻人发出“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感慨。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3.5%的受访者觉得身边有很多想加入“拼爹游戏”的年轻人,80.4%的被访者觉得当代年轻人靠“拼爹”成功的多。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与政策系主任陈友华教授表示,“拼爹”盛行会导致各阶层年轻人的心态失衡--上层的因为不劳而获容易专横跋扈,中下层的因为上升无门而消极怠惰。  相似文献   

2.
据说,有一个自视为“奇才”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痛苦绝望中,他选择了投海自尽。一位老渔民将他救起,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年轻人说自己怀才不遇,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老渔民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砂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很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的那粒砂子捡起来。”“这怎么可能?”年轻人说。老渔民没有说话,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很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这当然可以!”老渔民乘机开导年轻人:“你应…  相似文献   

3.
1877年8月8日,英国海军部收到来自外交部的一份文件,上面是即将进入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12名清帝国留学生名单.其中一位叫“严宗光”。按照计划,这个年轻人将成为一名海军将领,并很可能在17年后的中日甲午海战中以身殉国。  相似文献   

4.
人,尤其是要入,活到五十九岁,想法很多——回首往事,他觉得自己辛苦一生,“什么也没得到——划不来”;左右比比,水平不如自己的“得”到的很多,自己呢?“划不来”;看看年轻人呢,岁数虽小,“得”到的却不少,“划不来”……。往前看呢,自己站在退休、离休的边上,试想,六十一岁时,“谁理我”;六十五岁时,“怎么得了”;七十岁时,“完了”。前前后后这么一想,他觉得剩下的这一年,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非得“干点什么不可”。这“什么”是什么,大家明白,不用我说明。大概而言、笼统而言,他因存此想法,便想大干一番——…  相似文献   

5.
我想,先从三部电视剧中的三个人物形象说起。大家可能看过电视剧《亮剑》,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很典型。他说过一句话:“一个团队,它的主官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给这个团队注入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亮剑’,好比侠客狭路相逢,即使剑术不如对手,也要亮剑。”李云龙关于“亮剑”的解释,给人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阳刚之气。仔细想想,会感到这句话说得深刻。李云龙这个团队,注入了“亮剑”精神,显示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我想,先从三部电视剧中的三个人物形象说起。大家可能看过电视剧《亮剑》,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很典型。他说过一句话:“一个团队,它的主官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给这个团队注入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亮剑’,好比侠客狭路相逢,即使剑术不如对手,也要亮剑。”李云龙关于“亮剑”的解释,给人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阳刚之气。仔细想想,会感到这句话说得深刻。李云龙这个团队,注入了“亮剑”精神,显示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林衍 《党建文汇》2014,(4):13-13
台湾企业高管黄冠华不久前撰文说.现在台湾年轻人缺乏老一辈那种对于成功和创业的渴望。这种安逸的心态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前途。黄冠华说,我认为一个关键原因是,台湾的年轻人肚子已经不饿了。媒体调查台湾多数年轻人的最大梦想是开间咖啡店。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找工作的重点是“生活平衡”、“家庭优先”、“合理工时”、“健康为上”等概念。这当然也对。但当安逸想法成为年轻一代的主流思想后。整个社会的成长动能就会明显地停滞下来。  相似文献   

8.
你好!你提出的问题,编辑部交给我来回答。我想,可能是编辑部的同志认为我长期工作在忠县,与你所在的地方一样,经济还比较落后,经常会在“鱼”和“熊掌”之间决策,应该有一些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9.
赵蕾 《廉政瞭望》2009,(10):42-43
“如果将一只青蛙抛到沸腾的水里,它就会悚然惊惧地从沸水里跳出来;但如果将它放入温水里,并慢慢加热,青蛙开始时会很惬意地在温水中游泳玩耍,当感觉到死亡危险来临时,它想跳出已经沸腾的水已是不可能的了。”原河南新乡县副县长郑秀博因贪污受贿罪被判刑5年,在总结自己犯罪原因时,他如是描述。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6):48-49
工作中表现很“烦”,是在每个公职人员身上都可能出现的现象。家里、个人有不顺心的事,不自觉地把情绪带到岗位上,就会显得“烦”;工作量太大、连续工作时间太长,身心疲惫后就会自然流露“烦”;工作上不顺利、遇挫折,因为没有成就感也会“烦”……  相似文献   

11.
这个年轻人在一开始时并不顺利。他在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学习物理,但他的论文却未能通过。“你非常聪明”,他的教授说,“但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从来不听别人的。”之所以会得到这个评价,是因为这个年轻人相信,“一味迷信已确立的理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大敌人”。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逃离“北上广”这句口号在北京等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中流传开来。但与之相对的是,无论是在大学毕业生眼里,还是农民工的心中,“北上广”依然是他们最向往的城市之一。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中国特大城市在当代青年人心中,如同钱钟书笔下的围城一样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那是一年前的事,我乘公交车去办事,车行至一小学门前,司机突然一个急刹车,全车厢的人东倒西歪,互相碰撞,一时间车里像炸了锅,埋怨声、谴责声此起彼伏:“会开车吗?摔伤了怎么办?”“不会提醒一声吗?”而司机却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没想到乘客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有的年轻人甚至想动手,坐在司机身旁的一位老人低声对司机说,你虽然是对的。  相似文献   

14.
王剑  胡坚  毛伟 《党建文汇》2011,(6):35-3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年轻人选择了离乡工作。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者想帮子女带孩子,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这样的老人被称为“老年漂”或“漂族老人”。  相似文献   

15.
《党建文汇》2011,(3):3-3
“我和大家一样,是个恋家的人” “很多百姓都好奇,作为总理,生活跟普通百姓有什么不同?”除了国事,网友们也很想了解我们的总理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6.
只争朝夕     
周翔 《学习导报》2008,(6):62-62
《今》是一篇发表于90年前新文化运动时期至今仍富于启迪之力的奇文。每次阅读,很容易令人想到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庄子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还会令人想到葛洪的“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相似文献   

17.
假如你是老板,若要你在资历差不多的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年龄稍长者之间挑选一个部门经理,你也许会很果断地选择前者;若要你在一位锋芒初露的年轻人和一位经验丰富的稍长者之间选择,你可能会举棋不定:而若要你在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和一位实绩显著的相对年长者之间挑选,你可能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可见,年轻并不是选人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因为,对用人者来说,有许多要素比年轻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只争朝夕     
周翔 《新湘评论》2008,(6):62-62
《今》是一篇发表于90年前新文化运动时期至今仍富于启迪之力的奇文。每次阅读,很容易令人想到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庄子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还会令人想到葛洪的“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8,(3):121-121
时下有一种人似乎很受年轻人追捧,这种人就是“达人”。例如,对化妆用品了解深入的,被封为“美丽达人”;对茶文化有研究的,被誉为“茶艺达人”,等等。那么,“达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又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啃烂杏半筐。”其意思是,注重质量,而不片面追求数量。想那“鲜桃一口”,数量虽少,但新鲜,味儿美,可谓“少而精”,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而“烂杏半筐”呢,数量倒是多了,却没了质量保证,若不拒食,则很可能受到霉菌感染,弄坏肌体,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