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艾禾 《党员文摘》2009,(12):10-11
百年前,被西方列强打得一败涂地的中国.曾经派出过一个空前规格的政府代表团,赴西方考察政治.诚心取经.一路受到西方各国高规格接待这在晚清中国的国际形象普遍不好的情况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三种在西方原本历时递进的文明形态,在中国却共时并存,异常复杂。要么西方化而丧失自我,成为西方的附庸:要么以本土文化为本位而无法进入现代,无法融入全球文化。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正面临着这一两难困境,也正在为走出这一困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近现代中国输入西方思潮的经验与教训。五四前,维新派和革命派在介导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同时,并不排挤社会主义,甚至还将社会主义视为追求的理念之一;两者都企图融合自由主义与社会主我,但没有找到可行的途径。在五四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团结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但“西方”与“传统”的二元对立也达到了颠峰;同期崛起的以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为代表的一派的思路,已  相似文献   

4.
侯涛 《党建文汇》2010,(1):36-36
一个多世纪前,西方列强恣意分割非洲,演出了一幕幕闹剧,也给非洲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欧洲列强的“争夺危机” 在历史上,欧洲人对非洲充满着好奇、敬畏和贪婪的心理,但由于非洲地形复杂,入侵者们一度在海岸边停下了脚步。  相似文献   

5.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也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前驻法大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近日回顾了50年来中法建交历程。  相似文献   

6.
《学习导报》2012,(22):11-16
(一)2012年就要过去了。 当玛雅人的世界末日预言即将落空,西方在“震荡的十年”为自己合上21世纪前十年书页,中国用一个“不平凡”的十年,增强了一种新型发展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宋凤英 《世纪风采》2008,(11):20-22
中国图书馆前称藏书楼。藏书楼的主要特征是封闭性,是保守的藏而不用或藏而难用。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藏书楼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清末维新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倡导新学,呼吁启迪民智,主张仿效西方国家的公共图书馆,筹建新型藏书机构,既允许公开借阅,同时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书之外,备置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图书。到1918年,全国已有各种图书馆百余所。但图书馆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迫切需要新思想,需要探索者、领导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8.
一、危机管理与公共政策 (一)危机及危机管理的含义与特征在西方,“危机”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普遍用于医学领域,以形容一种至关重要的、需要立即作出相应决断的状态。18世纪至19世纪,“危机”一词逐步引入政治领域,表明政治体制或政府面临的紧急状态,是相对于政府的常规性决策环境的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现代社会,对“危机”的解释,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作家与画家1964年6月2日,外交部副部长黄镇作为首任中国驻法国大使,乘飞机去巴黎。坐在飞机上,黄镇陷入了沉思……早在1925年,黄镇读上海美专时,就想毕业后积蓄一大笔钱,去巴黎学几年西洋画法。想不到40年后,终于成行了,不过不是带着做画家的梦,而是作为新中国驻西方国家第一位大使来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位神秘的人物,黄镇虽未与他见过面,却对他有些好感。这不仅是因为他和罗斯福、邱吉尔齐名,更重要的是,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戴高乐冲破了美国和西方势力的阻挠,使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中国建交前,法国…  相似文献   

10.
张灿 《学习月刊》2010,(20):10-11
一百多年前.东亚在西方人的眼里既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又是一个贫穷、愚昧和落后的地区。因此被西方人称为“远东”,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日本、朝鲜和台湾列岛也被视为蛮荒之地。可是.100多年后的今天,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却飞速发展,并先后启动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东亚奇迹”。围绕东亚奇迹,世界各国学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结果学者们惊奇地发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包括随后崛起的亚洲“四小虎”,  相似文献   

11.
公共选择与西方行政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西方的行政改革内容繁杂.形式多样,但基本上是围绕三条主线进行的:①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做到管少秘好;②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弥补政府财力利服务能力的不足;③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仅围绕前两项内容,讨论西方行政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及主要措施。政府面临困境——改革的主动因当代西方的行政改革固然是对新时代、新环见的适回过程,然而更务的是对过王厂政管理实践的思绪和反思。政府处于困货是双星的王…  相似文献   

12.
数字智能革命的兴起最先推动算法政治在西方国家成型。政治选举的算法操纵、社会民意的算法操控、公众舆论的算法干预、意识形态的算法传播、政党形态的算法形塑是西方算法政治兴起的五大现实表征。西方算法政治的兴起是多种社会原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兴起既根源于西方国家的技治主义传统和政党政治竞争,也根源于西方社会治理的智能转型和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的崛起。算法的深度介入极大影响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与发展形态,既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形成西方权力黑箱,制造西方民主幻象,加剧西方政治极化,加固西方“监控社会”,终结西方“人的政治”,给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制造了巨大伦理危机。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4):110-113
抗日战争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的GDP远高于日本,约为日本的1.9倍至2.8倍,但无论是日本政府、中国政府,还是西方的观察家,都认为日本明显强于中国。2009年6月19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报告指出,按照目前趋势,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将在今年或明年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甲午战争前一年出生的他,与同时代的志士仁人一样,为民族独立、为国家富强积极追求探索。他曾醉心于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实现,先赞成“君主立宪”,后来转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路向”。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2,(15):21-22
西方的主流社会正日益担忧,中国道路或者说中国模式,是对西方模式的挑战,甚至是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西方曾有两大冲突理论,一是“社会制度冲突论”,二是“文明冲突论”。值得警惕的是,西方正在形成第三种冲突理论——“发展模式冲突论”。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社会曾对中国击掌欢迎,认为中国很快会演变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加入他们的阵营。但是,当他们的期待“受挫”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些西方国家便掀起一轮接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并进行了以“围堵”和“接触”为代表的两手策略。  相似文献   

16.
西方道德文化在从前现代到现代的历史嬗变中,其理论范式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前现代的德性追求为现代的道德功利主义所代替,现代德性论在文化内涵上也出现了重大的变更。同时,现代道德危机与道德冲突日益凸显出道德文化现代性的尴尬境遇。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张沛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近年来,西方跨国公司一改往日徘徊观望的态度,在华投资规模出现了空前的扩大。目前,世界排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200多家来华投资,投资领域日益广泛,且呈现出大规...  相似文献   

18.
《党的生活(河南)》2008,(1):F0002-F0002
科学家预言,未来的医学将是基因组医学的时代。在中原大地上,有一所解读“生命科学奥秘”的医学遗传研究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即河南省医学遗传研究所)。该所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产前诊断技术中心、河南省法医物证(DNA鉴定)中心也设立于此。  相似文献   

19.
关飞 《党员文摘》2009,(12):30-30
伊朗大选前后,反对派领袖穆萨维的支持者用绿色的旗帜、标语、衣装表达着他们对内贾德的反感和愤怒。素来成为内贾德口无遮拦的攻击目标的西方各国,对这些“绿衫军”也表达了无限的同情与支持,美国媒体甚至用“绿色革命”一词来形容伊朗的动荡局势。  相似文献   

20.
吴彬 《世纪桥》2009,(23):56-58
提到西方社会与我们的不同,人们做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他们重视个性,凡事以个人为中心,注重自己的自由选择,个人主义化倾向较强等等。这和西方由来已久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在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中,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意义,它构成了西方人赖以把握人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和存在状态。具体而言,弄清楚什么是西方的个人主义,恐怕还要到古希腊寻根问底;要弄清楚西方的个人主义传统发展与变化,还要到历史之流中去查找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