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务问题是村务中最为敏感的问题,是广大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最容易滋生腐败,也是最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关键问题。1995年以前,巴林左旗信访部门在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中,因村财务管理混乱问题而引发的其它社会问题所占比重较大。仅1995年信访部门接待的137件信访案件中,反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上访案件就达98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案件95%是反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旗委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落实到了整顿村级财务管理这一“突破口”上。责成组织部抽调纪检、监察、…  相似文献   

2.
问 :什么叫集体上访 ?如何处理 ?答 :5人以上为了同一问题而串连一起 ,集体到党政机关或主管部门上访的活动 ,叫集体上访。集体上访的特点是声势大 ,影响大 ,涉及面宽 ,政策性强 ,如果处理不好 ,容易激化矛盾 ,扩大事态 ,影响社会稳定。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章和宪法规定 :支持、保护群众通过正常渠道、采取正当方式反映情况、揭发问题 ,但不提倡群众采取集体上访的方式反映问题。要注意发挥信访网络的信息作用 ,做好集体上访问题的预测和防范工作 ,有效地化解矛盾。处理集体上访总的原则和要求是 :领导重视 ,多方配合 ,分级负责 ;坚持实事求…  相似文献   

3.
孙中全 《先锋队》2011,(18):24-25
不久前,永济市开张镇枣圪塔村部分村民到市纪委上访,反映村主干的问题。对这个事件的深入调研,引深了我对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的理解,引发了我对解决农村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处理农村问题的核心是维护农民利益,只要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结合其他基层上访问题,我认为维护农民利益、解决村民上访问题应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4.
西部随想     
老枪 《党风与廉政》2000,(11):46-46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农村党员,今年 5月份,我和 100多名村民集体到省上上访,反映我村村委干部的有关问题。前不久,县纪委在处理党支部有关成员在上访中的违纪行为时,以我也参与集体上访为由,给了我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我很有些想不通。请问,党员为什么不能参与群众集体上访 ?读者 赵英俊 赵英俊同志:   所谓集体上访,是指有 5人以上 (含 5人 )的信访人,以走访形式结群到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同一问题的信访形式。   根据宪法和党章的规定,人民群众或党员有权以信访形式向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党的机关和法律部门反映问题,但必…  相似文献   

5.
咨询台     
《正气》1999,(4)
监察机关能否撤销违纪人员的荣誉称号?党员犯有两种以上错误如何合并处理?编辑同志:我们准备向上级部门上访反映问题。不知如何才能最有效地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朔州刘建生刘建生同志:你来信谈的实际上是如何上访的问题。我认为:1.上访反映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尽可...  相似文献   

6.
2007年起,广东兴宁村民陈伟华等多次上访,反映在水库移民身份确认时所遭遇的不公。上访途中,政府部门屡次截访,并陪同游山玩水。据悉,信访花费已成当地政府重要开支,有政府工作人员说,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近年来,群众涉法类上访呈现了逐年上升趋势,占上访总量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一些涉法上访事件呈反复性和规模性,时有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的现象。涉法上访的内容主要是对执法部门行政行为、法律纠纷、民事刑事判决、经济合同纠纷和山林土地纠纷等不服或有争议。这些信访所反映的问题中有一部分是可以或者应当通过正常法律渠道解决的,但信访人不愿走司法诉讼这条路;有些是走司法途径时,有关机关又不受理;还有些是经法院一、二审判决后,当事人不服,转而到行政机关信访反映。  相似文献   

8.
《正气》2000,(8)
今 4年4月8日 ,临县城庄镇太平村十几名村民到县城上访。镇政府知道这一情况后 ,于上访的第二天把这些村民邀请到镇政府进行了认真座谈。在会上 ,镇党委书记曹春明和其他党委委员认真听取了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 ,并答复了上访人员所提出的部分问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财务公布不详细、修建太平大桥收支不明、去年育种价格偏低三方面的问题 ,曹春明责成太平工委主任高福贵负责 ,并抽调其他几位同志组成工作组 ,当天进驻太平村认真调查处理。工作组进驻该村后 ,前后用了十余天时间 ,上门入户走访党员、老干部、群众80余人 ,召开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马海涛 《先锋队》2012,(15):43-44
一是对待群众要讲"真"。对上访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纪检监察信访干部要有真情、真美、真德、真善,切实帮助上访群众解决所反映的问题,绝不能假心、假意、假情,把上访群众哄走、骗走、撵走。二是承诺群众要讲"诚"。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2005,(4)
集体上访是社会成员中以某共同利益、共同观念和共同目为基础,临时组合的一种特殊上访形式,它是人民群众反映己意愿,行使民主权利、履行监职责和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一途径。但是集体上访爆发速度,问题要求急,其负面影响是显某目殊映监一度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影响接待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因此要争取尽快处理好集体上访的问题。2003年12月12日,古县古阳镇杏家庄村60余名村民集体上访,聚集县委大院,反映杏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务不公开、重大事情决策不民主及挪用专项款等问题,要求县委、政府立刻解决杏家庄存在的问题。县…  相似文献   

11.
陈开冬 《党建》2012,(4):48-48
现实生活中,一些群众由于在当地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采取上访求解决之道。为何要上访,归根结底,是有的干部官僚主义,缺乏群众观念,不把群众反映问题放在心上,以致干群矛盾越积越深,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2.
《党建与人才》编辑部:我是一名从事组织工作的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纷繁复杂,但尤其令我头痛的是群众上访问题。一些单位群众上访特别是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不断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敏感因素。尽管我也摸索了一些处理群众上访的新路子,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总有一种疲于应付的感觉。请问,怎样才能有效地处理好群众上访,使工作成效事半功倍呢﹖薛宇飞[解答]薛宇飞同志:您好当前一些地方群众上访不断增多,这既是深化改革中多种社会、政治、经济矛盾的体现,也反映出我们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做好群众上访工作是做好群众工…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9):69-69
长春市自去年开始开展信访攻坚战,集中解决重大疑难上访和历史遗留问题,对越级集体上访问题落实了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对非正常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组织了复查复议,对上级要结果的案件逐案督查督办。今年,长春市在坚持常委包县(区)、分管市长包战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到包具体案件,建立了党政领导包案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全市的信访“老大难”问题,大大提升了信访案件办结率,收到了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江源县纪委监察局受理的农村上访信件呈上升趋势,其中反映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信件居多。调查表明,一个时期以来,村级班子瘫软涣散,村级干部违法违纪,给农村经济和集体积累造成严重损失的问题突出并带有普遍性,导致了村民上访,甚至出现了大批的集体访、越级访。  相似文献   

15.
上访的本意,是人民群众向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要求解决.这本来是很正常也很正当的事,但现在一说到上访,人们常常会想到与它相近的一个词:告状.由于上访的对象越来越集中于基层干部以及基层政权,即所谓的"民告官",就使得有些人把上访看得既不正常也不正当了.  相似文献   

16.
常红  李彦鹏 《先锋队》2014,(12):50-51
今年以来,稷山县纪委将重复上访案件做为案件查办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四个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重复上访案件的发生。一是注重初信初访,掌握实情,对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作出客观有效的处理,给上访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二是注重清理排查,并同反映人及时沟通,分类、分轻重缓急逐一解决。  相似文献   

17.
1999年3月19日 ,离石市坪头乡赵家山村七旬老党员薛保荣 ,组织煽动60多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到市委集体上访 ,在党内外造成很坏的影响。1999年6月26日 ,他与两名群众在家中玩牌参赌被抓获。身为50年党龄的薛保荣不按组织程序向上级反映问题 ,而是组织群众集体上访且在家中设赌参赌 ,经坪头乡纪委报请乡党委研究决定 ,给予薛保荣留党察看一年处分。薛保荣:目无党纪国法 煽动群众上访@警鸣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信访活动中,共产党员亲自参与、组织集体上访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看待共产党员集体上访,这是新形势下我们遇到的一个新课题。我想着重谈以下几点认识。一、应肯定共产党员有这种上访的权利。在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中,对共产党员集体上访如何看待,存在有不少分歧,多数干部认为共产党员反映问题不应该采取集体上访的方式,我们的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也基本采取否定态度,即不提倡、不支持,甚至有的还出台了相关的文件不准集体上访等等。共产党员能不能集体上访?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看它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看它是否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  相似文献   

19.
如今每月中旬的信访接待日,巴中市巴州区三江乡值班干部总感到格外冷清.1999年全乡有100多人次上访反映收费问题,而2000年仅10人次.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以前,大英县卓筒井镇的三兴村是出了名的"烂村"、"上访村".村干部不为老百姓办事、解难,村民经常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举报村干部的问题,致使干群关系十分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