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7月1日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始实施。其中,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常回家看看",原本属于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道德问题,随着新法的修订,如今变成了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消息甫一传出,网上顿时热议纷纷,称其"缺乏现实操作意义"者有之,疑其"推卸社会尊老责任"者有之……有争议,说明了公众对"修法"的重视;而我更想说的是:不应过于质疑"常回家看看"的法治善意。一度以来,"常回家看看"的简单需求,何以成了许多老年人的"热门呼声"?归根到底,说明在  相似文献   

2.
<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实施,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原本属于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道德问题,随着新法的修订,如今变成了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对此网上热议纷纷,但我们不应过于质疑"常回家看看"的法治善意。值得深思的是,"常回家看看"的简单需求,何以成了许多老年人的"热门呼声"?归根到底,说明人们在对老年人的应尽责任上,做得并不是十分到位和完美。譬如,在"常回家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形下,特别需要对老年人权益加以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是一件民生大事,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要从社会和老年人自身两方面入手,从而充分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正能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数字     
《中国民政》2014,(2):6-6
<正>99.6%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老年人养老形式仍较为传统,99.6%的受访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0.4%的受访者选择专业养老机构养老。另外,老人对养老机构的"资质可靠、值得信任、口碑"方面的关注度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为老年人服务,贵在用心,重在用心,也成在用心。——新华社发文指出,当前社会在适老化建设、老年人服务专业化水平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些地区、一些环节还比较薄弱,甚至还存在欺老、歧老、弃老等社会问题。深究背后的原因,关键在于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可谓找准了"症结"、瞄准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创造》2014,(1):38-38
正在渐行渐远的2013年,既有诸如"常看望老人"这样的新法规出现,也有限塑令、垃圾分类之类的老制度继续推进。但仍有一些法规制度未能"整体着陆"。难以落实的"常回家看看"从2013年7月1日起,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条款,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虽然法律对"常回家看看"进行了规定,但相关条款仅是一个倡导条款。整治难改的"中国式过马路"2013年,北京等城市交管部门纷纷开展行动,将行人及非机动车的交通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我们老龄委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就达30余件。"重庆市老龄委维权处处长吴长文向记者介绍,自直辖以来,人大代表一直关注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在每年的市人代会上,代表围绕老年人各种权益保障的建议一直没有停止过。如九龙坡区市人大代表崔保华在2004年领衔提出的关于修改《重庆市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5月15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京发布《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健康状况整体改善,但仍不容乐观;照护服务需求持续上升,社区老龄服务需求旺盛。老年人问题不仅是当前老年人的阶段性问题,还是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7月1日,一部关系到全国1.94亿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这是全国人民的福音:不仅惠及的是今天已经跨入老年人队伍那部分人,更多的是即将跨入或今后最终将跨入这个群体的所有公民。"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1996年  相似文献   

10.
<正>调查时间:2014年11月15日-11月30日调查方式:纸质问卷调查重点发现:调查说明: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周边地区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太少"是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其中84.8%的农村地区受访者做出此选择。对于老年生活环境,"乡村的形态,城市的设施"为更多受访者所青睐。当前"家庭养老"仍为八成多以上的受访者所青睐,但同时,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害怕孤独和寂寞,  相似文献   

11.
【"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草案】2012年6月2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根据会议通过的议程,本次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预算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等。引人注目的是,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里面,其形成过程中有较大争议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被写进了草案。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遗产纠纷成为社会热点。专家称,目前大部分老人仍缺乏遗产意识,仅中国老龄协会权益部直接收到的老年人遗产纠纷投诉每月就有百余件,各省市、各级部门和相关机构受理、调解的老年人遗产纠纷的数量之多更是难以统计。  相似文献   

13.
"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无疑是孝敬父母的最基本方式,但将之写入法律草案,敬老义务居然要寻求法律来约束,其间的尴尬令人反思。今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常回家看看"被写入草案。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市民政局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为老服务作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一是"三助"让老有所养。围绕居家养老吃饭难问题,全面推广多种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围绕失能老年人洗澡难问题,将助浴行动纳入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围绕高龄、独居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开展全面助医,推动社区医养深度融合。二是"三多"让老有所安。  相似文献   

15.
<正>总有旧法旧规在不断修改、完善,也总有新法新规在及时颁布、实施。辞旧迎新时刻,盘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发现,理想的预期和现实的尴尬却是那样的令人纠结,心情复杂。难以落实的"常回家看看":从2013年7月1日起,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相关条款,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就目前法律执行情况来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养老问题的特殊性、严峻性就在于城乡差异。我国养老问题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老年人不仅数量大,而且老龄化速度高于城市,解决养老问题难度更大。北京市农村养老水平虽高于全国平均,但仍不容忽视。首先,要更加重视农村养老问题。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要逐步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加大农村老年人福利,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其次,要重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6条确立了老年人任意监护制度,适应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人权保障观念深化的时代背景,融入保障身心障碍者福利理念,弥补了老年人监护制度方面的立法空白.但是我国新确立的老年人任意监护制度仍存在受监护对象狭窄、缺乏具体实施办法、监护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我国老年人任意监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该制度中关键的老年人委托监护合同与任意监护监督制度的配套规则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8.
周琼 《人民公安》2014,(1):10-11
<正>背景: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2011年6月20日~28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文超带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执法检查组,赴新乡、濮阳、商丘、洛阳4市进行了检查。检查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真实情况,既看到了成绩,又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立法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三大问题:立法理念层面,现有立法忽视未成年人的独立性,未充分展现未成年人的主体视角;立法内容层面,已有法律法规原则化倾向明显,实效性问题令人置疑;立法体系层面,现有法制保障体系缺失一系列单行、专项立法及一部综合、全面且行之有效的未成年人福利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