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当前的突出问题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期,也是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利益冲突加剧的时期。在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调整中,维护农民工这个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的利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结合浙江的实际,我们认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农民工是一个快速增长的社会群体。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农民流动制约的放开,农民工这个现象最早就出现在我省的乡镇企业中。伴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队伍迅速壮大为浙江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民工是权益较易受到侵害的社会群体。由于长期城乡二元结…  相似文献   

2.
桑坤 《农村青年》2007,(8):52-54
凭着“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可干出好成绩”的打工理念,他从年薪不足万元到年薪7万元;从普通农民工到厂长、共产党员;从被拖欠工资到为农民工讨回公道,被众多的打工者尊称为“好大哥”……十年打工,苦乐人生,风雨相伴,他用农民工特有的勤劳、执著和热情感动了浙江,被评为2006年度“和谐中秋——浙江省十大最感动你的民工”。他就是  相似文献   

3.
杨春文 《中国工运》2008,(12):44-46
杨春文是一名农民工,他在沈阳鲁园加入工会组织并担任过鲁园工会副主席。在担任鲁园工会副主席期间,他为农民工讨薪等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农民工的欢迎。工作变动后,他继续关心和帮助其他农民工,亲身体验农民工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难度,潜心调研,对农民工这一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这篇《关于农民工工伤案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解决农民工工伤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及相关政策法规中值得探讨的地方,提示我们从政策层面更深入地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文章中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身份歧视——面子上不体面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建议,取消"农民工"称呼。他认为,所有劳动者的社会地位都是平等的,而用"农民工"这样的字眼,对农民的出身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5.
胡英 《中国工运》2013,(4):38-39
浙江衢州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为有效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通过职工法律维权中心这一有效载体,多举措、全方位地开展对农民工权益的援助与维护工作。一、提高认识,健全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体系一是通过"平台"实现维权。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以职工法律维权中心为平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同时开通"12351"职工和农民工维权热线,  相似文献   

6.
黄又红  李永利 《工友》2012,(9):37-37
作为中建三局一公司北方公司沈大经理部经理,陈中艳已经记不清接触过多少农民工,出身农村的他比常人更了解农民工兄弟的艰辛。工作10余年来,他坚持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己所能及对周围的农民工兄弟施以关爱和照顾,他这个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也因此被农民工亲切地称为"小老弟"。  相似文献   

7.
阿成是我们在昆明市农民工维权中心工作中遇到的因为涉嫌犯罪而前来向工会组织求援的第一个农民工,无论他当初的动机如何,法律禁止的事情在哪里都是不能做的。希望阿成的刑事诉讼对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曹旭峰 《工友》2007,(5):4-7
坟头上的小草,荣也罢、枯也罢,并不会引起人们的驻足。老实巴交的随州农民工丁宇付外出打工,不明不白地死了,至多只是激起了一阵田头地角的传闻。然而,他的亲人却沉浸在悲痛之中,久久不能止泣。  相似文献   

9.
张峨 《中国工运》2009,(12):41-42
近年来,通江县总工会以农民工人会、农民工培训、农民工维权、农民工帮扶为有效抓手,以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农民工的积极性为突破口,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焱华 《工友》2015,(3):30
"如果不是你们帮助,我们一分钱也拿不到啊!"2015年2月11日,胡先付、董小波等人来到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区(钢城)分局八大家派出所握着所领导的手连声谢道。他们是代表来自湖南、浙江等地的41名农民工兄弟专程到八大家派出所送"执法为民,一身正气"锦旗而来的。感谢八大家所民警执法为民,使41名农民工兄弟终于在春节前领到了辛苦大半年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广东省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计生委主任张枫再次建议关注农民工性问题。他说,自己去年曾就此向省政协建议,对农民工的性问题进行调研,但这个提议被“枪毙”了,使他感到很遗憾。而与会的一位省政协专委会领导则表示,这类问题应由性学会来调研,由省政协调研不方便,“外来农民工的事有很多,这个关心得这么尖锐……”。  相似文献   

12.
刘义明 《工友》2008,(7):39-39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农民工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现行城乡二元体制决定的,农民工权益受侵害也与此有密切关系。要切实保护好农民工权益,必须不断改革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为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平台。大量的农民工加盟城市建设.在成为建筑业劳动力主体的同时.也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他认为,为了避免和减少建筑企业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施工,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7,(4):58-59
今年全国“两会”上,农民工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焦点。对咱农民工来说,这个问题受到这么大的关注,是好事也不是好事。说是好事,是因为有这么多人在关心咱农民工;说不是好事,可见农民工遇到的问题之多,农民工的普遍生存状况之差,要不是这样,又怎么会引起这么多代表委员的关注?不过说到底,社会各界的关注还是一件好事。这么多代表委员都关注到了,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大会上都成为热议的话题了,咱们境遇就容易改善了。说实话,咱们盼望着下一届、下两届“两会”,农民工问题不再成为热门议题。那时候,就是农民工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和全体人民一样了。  相似文献   

15.
陈家顺,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兼任该局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因在浙江一些企业"卧底",体验农民工的工作生活,从而找到为农民工维权的着力点。陈家顺的故事在网络上热传,很多网友称他为"卧底局长"。  相似文献   

16.
刘黎 《工友》2012,(1):50-51
我国有1亿多农民工在异乡为生活打拼,如此庞大的群体,他们有着怎样的精神世界?近日,一位河南籍的农民工把自己十多年来打工的经历浓缩在了一部小说中,他要用艺术创作的形式讲讲农民工的情感世界。写小说的农民工叫王子群。  相似文献   

17.
一名仅有初中文凭的川籍农民工,工作之余经常帮助工友维权,维权的艰辛让他备感压力;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关爱农民工,他克服种种困难,以自己14年来的苦泪人生和打工经历作为主要素材,历时17个月,创作出了45万字反映农民工原生态艰难打拼生活的巅峰之作——《中国式民工》,作品上网后,便引来包括著名作家海岩在内的近百万网民的关注和热评,称他为不折不扣的农民工“代言人”,为此,他还走进了央视“实话实说”和“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18.
肖金成 《工友》2014,(3):10-1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农民脱离农业,离开农村,进入工厂,来到城市,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时至今日,虽然在统计数据上他们大部分已成为城市常住人口,但身份问题没有解决,家属没有进城,未能享受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目前,中国农民工已进入代际转换的重要时期,处在第一代农民工向第二代农民工转换的后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和他们父兄最大的不  相似文献   

19.
数量大、潜力大的青年农民工是城市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训青年农民工,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是社会全面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的现实吁求;大量受过良好培训的青年技工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青年农民工素养,帮扶其成为技工是个人与社会健康发展的“内需”.拉低城乡差距,推进包容性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我们要厚待、尊重农民工,必须重视、大力地培训青年农民工;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企业大学时培训农民工的主体,在培训青年农民工上它们要积极介入和敢于担当.  相似文献   

20.
《工友》2008,(8):F0002-F0002
中建三局二公司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为农民工健康体检,开办农民工夜校,帮助农民工提升技术素质。对优秀的农民工给予各种关爱、荣誉或褒奖,在企业形成了尊重农民工、理解农民工、保护农民工、关爱农民工的浓厚氛围,从而是调动了农民工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