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其中,人工智能就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亏损”一词是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状态的描述。对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能简单套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也要核算。也要讲效益,但不能仅用“亏”、“盈’这些概念采算计。譬如说为净化空气、治理污水、绿化城市,投入了很多钱,但不能说这是一种“亏损”。政府“财政”来之于民,用之于民,向公众提供低价、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天经地义,建设与发展公交.便民、惠民是首要的,不能把投资回报率作为决策前提。  相似文献   

3.
勇立潮头写春秋──谈如何成为合格的跨世纪领导人才何事忠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说,关键在人。”这“四个能不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  相似文献   

4.
发展若不能“以人为本、群众为先”,不善于“联通”群众的情怀,不把群众路线当做生命线,就可能偏离科学发展的正道,也就无法保持蓬勃发展的生机。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谈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们把这条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中心”不能动摇,坚持“两个基本点”也不能动摇,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要紧紧围绕“中心”,抓好“两个基本点”,一个也不能放松。 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仁卿  袁英华 《前沿》2008,(10):14-16
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在中青年与晚年时期各有不同的理论旨趣。中青年时期马克思是持“渐进”的理论观,晚年则是持“跨越”的理论观。相对于其“渐进”理论,“跨越”理论是粗线条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晚年“跨越”理论的发展.考察马克思东方共产主义理论,既不能过分夸大“跨越”理论的作用而贬低其“渐进”理论成果,也不能拿他“渐进”理论成果去谤毁其“跨越”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1,(10):86-87
“如果不能阻止发展,那就让发展是绿色的吧!”这是当今世界各国形成的共识,也是中外沟通中交集最大的共同语言。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已逐渐显露出中国特色,而“十二五”规划更是成为中国首部绿色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也标志着中国发动和参与了世界绿色革命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8.
国家要发展,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应该根据本国实际,从发展计,灵活运用,不能刻板死搬,也不能从一个倾向转变到另一个倾向。市场经济是一种摆脱专制意识的自由,是竞争发展的动力,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如:工人丧失主人翁作用,企业变成雇佣关系等。搞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经济,而“医药”市场是“人命关天”的行业,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章师明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里所说的“人”,我体会主要是指人的素质,人的精神面貌。而改善人的素质,提高人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大建设》2009,(5):55-55
《人民日报》近日刊登张恰恬的文章说,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增”与“减”的关系,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增速度、增产值、增效益是发展,减物耗、减浪费、减污染也是发展。“增”与“减”,做的是量的文章,影响的是发展的质。”增”以“减”为前提,“减”以“增”为目的,二者辩证统一于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之中。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节能减排降耗,这样的“增长”不是真正的增长,也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0,(19):5-5
在当前经济回升的同时,个别地区对推动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在减弱,甚至出现了旧体制“复归”的苗头,“不愿转”、“不能转”、“不会转”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相似文献   

12.
近年,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建设被弱化。一些涉农站(所)有的合并,有的撤销,仅存下来的也因“断奶”(经费匮乏)而处于“站垮、网断、人散”的状况,不能适应“三农”发展的需要,甚至变成农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一语中的。党的组织工作同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最佳结合点,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把人的工作做好,要关心人、尊重人、使用人、激励人、教育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保证。1、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做好用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理解“以人为本”,不能将“以人为本”等同于个人本位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工具理性主义。“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开辟出来的崭新视阈,群众史观、实践观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能力发展统一起来.把制度建设与保障人权结合起来,并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小国 《政策》2004,(8):44-45
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如果领导干部对“发展”的认识产生误区,就会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增长”。如果用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必然导致片面的政绩观。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需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普惠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既要杜绝平均主义,又要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是“全面性”与“重点性”的统一,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它的内容既有相对确定的历史含义,又要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共同富裕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又要坚持和平发展,不能以剥削压迫其他国家人民为代价。  相似文献   

17.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体会纳麒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是产生于实践和经过实践的检验而高扬起来的,并成为进一步推进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旗帜”,一个政党更不能没有自己鲜明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14,(9):35-35
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不断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加快实施“百镇千村”工程,以乡村文明家园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美丽胶州”建设。目前,在全市发展形成了瓜果飘香采摘、生态休闲观光以及历史民俗文化三条乡村旅游路线,初步构筑起村庄美、村风好、村民富的“美丽胶州”建设格局。一、改善生活向服务生产延伸,以环境承载力释放生产力。胶州市洋河镇山地较多,全镇瓜果种植面积12597.8亩,该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摘旅游业,但由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游客“摘了不能吃,吃了不能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足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江总书记还重申解决台湾问题不能没有时间表,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再次显示出对台政治斗争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底线伦理”,即道德“底线”或基本规范,主要是相对于较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来讲的。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有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比如不能强迫他人,不能杀人越货,不能坑蒙拐骗等,即把人当人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这种对“底线伦理”的认知与共识,寻求道德建设的动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