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苏联的人道援助,对我来说既非必要,也是不幸的。说不必要是这种援助不符合苏联人民的实际需要。事实上苏联生产的粮食足够养活自己的人民。但是,丰产不丰收。据我们所知,苏联每年大约有20%的小麦烂在地里。相当于苏联全年进口的粮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农庄庄员按月领取工资,对收获没有兴趣。我们知道,1990年秋,由于风调雨顺,苏联土豆大丰产,但是有一半没有收上来。为了挽救这批土豆,苏联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苏联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谷物生产,谷物生产好坏,与苏联的粮食政策直接有关。粮食政策对于制约农业生产、保证城市粮食供应、稳定物价、安定社会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但粮食政策是一个复杂而涉及面广的问题,在不同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的情况和任务的不同,在粮食政策的制定上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本文拟就苏联的粮食收购、消费供应以及与之有关的农业政策的沿革作一个初步的探索。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十分重视粮食问题,把粮食政策的制定看作是提高劳动人民生活水  相似文献   

3.
1954年,为解决粮食问题,赫鲁晓夫在中亚、西伯利亚、北高加索、乌拉尔等地发起垦荒运动。该运动是苏联、更是中亚当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垦荒对中亚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治进程、现代化进程乃至地缘政治方面都带来深刻后果。中亚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受益,现代化进程加快;同时,垦荒也提高了中亚各共和国在苏联的地位,在中苏关系从友好走向对抗的过程中,垦荒在客观上具有地缘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本世纪后半期开始,现代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时代正在来临。新技术革命在苏联称为“科技革命”或“科技进步”。他们比较早的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苏联经济、科技、社会、教育等领域带来了广泛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业发展迅速苏联从60年代末大量投资建立国家科技情报系统,70年代苏科学活动向集约化过渡。从70年~80年苏联情报馆藏增加了一倍。80年代初全国馆藏总数已有20亿单元的书,小册子、杂志、专利发明及其它情报源。在第九和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全国情报咨询馆藏平均每年增加10%。1980年苏联有2600多种情报刊物,其中信息情报杂志210种。信息处理  相似文献   

5.
《苏联教育》一九八二年第十一期,刊登为纪念苏联成立六十周年写的一篇文章谈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文章说,苏联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一九二二年的百分之一提高到现在的百分之二十。如果整个国家在苏维埃政权的年代里工业生产增长到169倍,那么白俄罗斯增  相似文献   

6.
1969年苏联与保加利亚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保加利亚在苏联境内参与建设工业和生活设施的协议。从1969—1984年期间,保加利亚的建筑队伍在苏联参加建设了诸如阿尔汉格尔斯克纸浆造纸联合工厂、“联盟”输气管道等一些大型工业  相似文献   

7.
1991年12月25日,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通过苏联中央电视台和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台,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他最后一次作为苏联总统的讲话。他说:“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之后的局势,我停止作为苏联总统的活动。”同日19点38分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至此存在了74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了69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相似文献   

8.
1968年苏联为什么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极端手段?原因在于苏联认为捷的改革是非社会主义的,所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面展开,它是由开始的观察到怀疑,由内部指责到公开攻击、公然出兵,我们从68年的苏捷关系中,可以看出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教条认识怎样使得苏联从警告、阻止直到武装干预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是在勃列日涅夫许下他那有名诺言——”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之后才  相似文献   

9.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苏联,有三十七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使伊斯兰教成为继东正教之后的第二大宗教。根据苏联一九八○年三月公布的一九七九年人口普查资料,苏联现有二亿六千二百万人,其中四千三百万人是穆斯林,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在二十年的时间中,穆斯林的人口比重从11.6%发展到16.5%,使苏联成为继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之后穆斯林人口名列世界第五位的国家,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下,以及由于国际政治形势的恶化,“冷战”的升级,而基本断绝了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贸易联系。直到五十年代末,苏联同西欧的贸易关系才有所恢复,六十年代初期又同美国达成了儿项较大的粮食买卖协议。但总的来说,在战后的最初四分之一世纪里,苏联同西方,尤其是同美国的经济贸易联系仍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种情况直至七十年代才出现较大的改善,苏美两国在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的往来明显增多,彼此都从相互间贸易联系中获得一些好处。本文试就七十年代苏美经济关系发展的原因、特点及结果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91年底,苏联在十月革命爆发74年后不复存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两极格局也随之解体。无论从历史和文化的连续性,还是从国际法角度来看,俄罗斯联邦都以苏联法定的继承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然而,从颐指气使的超级大国到分崩离析的帝国、从苏联到俄罗斯、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突变不仅使当时世界各国的普通百姓迷惑不解,甚至连外交家和俄国问题专家都始料不  相似文献   

12.
自1990年11月1日起苏联开始使用新规定的卢布对外币的商业汇率。这样,在苏联的汇率体系中共有四种正式汇率:官方汇率,商业汇率、专用汇率和在外汇拍卖行或交易所中使用的拍卖汇率。根据苏联国家银行外汇经济管理局副局长伏伊琴柯夫的介绍,在苏联从行政命令  相似文献   

13.
能源状况 1982年,苏联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居世界首位,天然气产量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1981年为4,650亿立方米),而居世界天然气生产国第二位的美国却从1981年的5,430亿立方米下降到1982年的4,972亿立方米。至于石油产量,1982年苏联也有明显的增长(见表三、四)。苏联碳氢化合物的总储量以及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将继续对东西方的能源贸易起到支配的作用。据1983年1月份统计,苏联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40%(见表  相似文献   

14.
《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6期刊登了韩秀晨撰写的《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所有制形式的比较研究》文章。作者从所有制的形式方面对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一、“大、公、纯”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由三种形式构成,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三种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春夏,布什政府提出"超越遏制"对苏联战略及"完整而自由的欧洲"构想。美方要求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试图利用欧洲常规裁军谈判促使苏联从东欧撤军。两德统一进程开启后,美国设计了"二加四"谈判框架,使其与欧洲常规裁军谈判相配合,以此推动统一的快速实现,并使苏联尽快从民主德国撤军。最终,美国实现了使德国按西方方案统一的目标,同时又为北约东扩打下基础。两德统一的溢出效应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在此期间美国放弃了"超越遏制"战略中把苏联引入国际体系的目标,转向管控其退出欧洲及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先从实例谈起。近年来苏联在经济改革中作了不少试验。其中有些试验是比较成功的。六十五年来的苏联经济也确实有许多严重的教训。我们觉得,在吸取这些教训的同时,对苏联目前经济改革中的某些有成效的试验,也要细心研究,从实践上以至理论上取得借鉴。“切利亚宾斯克模式”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长期以来苏联工商两个部门界限分明,各自有一套计划指标,各自有其部门和企业的利  相似文献   

17.
由于沙俄长期的殖民统治和苏联数十年的中央集权统治,遗留下大量民族问题。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从法律上宣布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已不复存在。继而出现的15个新国家的民族情绪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高涨。鉴于苏联时期俄罗斯处于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地位、俄罗斯人占据总人口的大多数、解体后仍  相似文献   

18.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新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揭开了苏联新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近四年来,苏联的改革步步迈进,不断深入,从以经济改革为主发展到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首位。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在理论上的破与立上.  相似文献   

19.
苏联从1957年开始,就对其经济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到现在已经历时三十年。但无论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还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每次改革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难以彻底,因而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体制问题。对此,人们不禁要问,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如此步履艰难?阻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是什么?对于这一事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的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已经 20 年.从不同视角,对苏联解体原因有几种标志性看法:社会主义制度先天不足、斯大林模式"原罪"、戈氏"叛变"、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等等.应该说,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是一系列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