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人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刊物《中国人大》主编时,为研讨和宣传“依法治国”方略,曾同郭道晖先生有过接触。他年长一辈,我自然对他比较尊重。可是,近年来老先生发表的许多文章、许多观点,我不敢苟同。他在今年《炎黄春秋》第四期上,以披露会议记录、  相似文献   

2.
梁衡 《新湘评论》2010,(15):43-43
我在上中学时读着书里的课文,想象着作者,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课本。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文章陆续入选中学、小学和师范课本。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儿童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相似文献   

3.
梁衡 《学习导报》2010,(15):43-43
我在上中学时读着书里的课文,想象着作者,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课本。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文章陆续入选中学、小学和师范课本。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儿童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相似文献   

4.
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曾被誉为“词坛泰斗”,他所创作的许多歌词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难忘今宵》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他1927年生于山东济宁县的一户农家,  相似文献   

5.
周勇 《红岩春秋》2009,(3):37-38
我拜读过李岚清同志的许多著作,包括《突围》。这次负责筹办“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和“李岚清篆刻与《突围》讲座”,使我有机会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再次学习他的著作,体会个中的思想,品味他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石头的母亲     
罗宾·威廉斯的电影《已故的诗人社团》与《记忆看见我》仿佛是特朗斯特罗姆的一首诗名《在某人死后》的隐喻:去年秋天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演员罗宾·威廉斯自杀身亡的新闻令世人唏嘘不已。他是个很好的喜剧演员,演戏的深度不仅于幽默喜剧,他演过一个美国寄宿贵族中学的诗歌老师,电影原名叫《已故的诗人社团》(大陆译名《死亡诗社》、台译《春风化雨》)。许多学生受到他的启发爱上诗歌,受他的感染以惠特曼的诗歌称呼他  相似文献   

7.
叶梅 《实践》2011,(1):41-41
去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曾举办过《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这本书的研讨会,在京的许多著名评论家给予了认真的评介。最近,内蒙的诸位朋友又向我推荐了《好人丁新民》和《门前一卜槐》这两本书。实话实说,鉴于在这之前对于丁新民老总的了解,我觉得对他的描写已经达到了一个深度,这两本书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阅读空间,我既报有期待,也存有疑虑,疑虑作者还能否有什么新的挖掘。  相似文献   

8.
王景山 《党建》2010,(7):31-31
我是《农民日报》的记者,在我的采访生涯中,有许多优秀人物汇聚于我的笔端。至今最让我难忘、最震撼我心灵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他于2009年11月6日凌晨去世,年仅45岁。  相似文献   

9.
1942年秋,党组织把我从云阳调到重庆《新华日报》当校对,当时只有18岁。调我到《新华日报》工作时,中共南方局组织部秘书于江震叮嘱我:到报社以后,除了当好校对外,还要利用报社的环境认真学习整风文件,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党性。我按照于江震的叮嘱,严格要求自己,在《新华日报》工作和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在这期间,我亲自聆听过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教诲,提高了思想,增长了对党的认识。同时,生活在这个革命的集体里,对上下级和同志之间那种亲密无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景,倍感温暖和鼓舞。由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我于1943年底离开了报社到地方工作。光阴荏苒,尽管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但我对在《新华日报》工作的这段日子,对南方局周恩来、董必武和报社领导人章汉夫、潘梓年等同志的身影,对许多往事,至今还历历在目,十分鲜活,真是终生难忘啊!我从1938年入党时就订阅了重庆《新华日报》,从此它就成为了我学习文化和政治理论的教科书。在阅读《新华日报》时,常读到周恩来写的代论,说服力极强,非常喜爱,于是我就向引导我参加革命的指路人李唯请教,要求他告诉我关于周恩来的革命事迹。他对我说:“周恩来是我党的领导人,文武全才。他领导...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2月30日,李先念在《人民日报》发表《痛悼程世才同志》一文,对程世才的逝世表示悼念:“程世才同志与我结识已达半个多世纪,是我的老战友。他的猝然逝世,是党和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万分悲痛……世才是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恶仗,智勇兼备,能攻善守,屡建奇功,是人民军队的一员战将。”  相似文献   

11.
马句 《北京党史》2009,(3):51-53
许德珩教授是我解放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的恩师.他对我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我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在重庆、昆明读《新华日报》知道许老的。他当时是著名的参政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倒行逆施、专制腐败,抨击最严厉。《新华日报》经常报道他和他领导的九三学社的爱国民主活动.刊登他对国是的看法.很受大后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拥戴。  相似文献   

12.
正欣闻《共产党员》杂志创刊70周年,我发自心底地祝贺,愿《共产党员》杂志越办越好!我常被感动,尤其是在做某件好事的过程中,在成功帮扶困难群众后,在看到大家幸福快乐笑容的一瞬间,还有就是在阅读《共产党员》刊登的许多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时。我小时候,媒体不像现在这么多,那时记忆最深的就是《共产党员》杂志,那是我父亲经常阅读的杂志,也是他的"最爱",因为能成为共产党员并阅读党报党刊,足以让他骄傲一生。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3.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等手稿是怎样带出监狱,交给党中央的呢?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有方志敏在狱中写的《致党中央》、《致胡罟人》两封书信,它反映了文稿转送的情况。 致 党 中 央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一日 方志敏 ……这些文稿,都寄存胡罟人君处保藏着,他答应在他出狱后,送交中央。胡罟人君是国民党的一个官僚,因他倾向革命,胡在狱中给了我一些帮助。我曾与他谈了不少的话,并写了许多信给他,他表示很坚决而且诚恳。他愿意站在党的同情者的立场,接受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老栾和他的报刊剪辑小记榆林地区纪委专职委员栾生发权王军在榆林采访,听到许多同志说老栾,而我最先见到他的名字,却是在《中国专家名人辞典》及《子洲县志·名人录》上。在榆林宾馆,我正埋头于介绍老栾的资料中,敲门声响起,接着走进一个身材高大,满头银发,精神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读中国四大文学名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潮》1992,(10)
关于少年时在私塾读书的情况,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说:“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许多故事,我们几乎都可以背出来,而且反复讨论过许多次。”“我认为这些书对我的影响大概很大,因为这些书是在易受感染的年龄里读的。”  相似文献   

16.
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位高权重的周恩来,抱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态度,对自己严格自律,对亲属严格要求,杜绝任何特殊化,立下许多令人感叹的"规矩"。尤其是他订下的《我的修养要则》《十条家规》《过好五关》和其他层面的多个"约法三章",更值得大家学习。加加强强自自身身修修养养"约法三章"1943年3月5日,在重庆开展  相似文献   

17.
我有很多朋友,《兵团工运》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我的心目中,这个朋友显得越来越重要,给我的人生增添了许多情趣和激情。 认识《兵团工运》是10年前的事。那时,我刚拿起笔,学着写小豆腐块。有一天,团纪委书记吴锦生同志领着一位年轻人来到一八一团一营二连。他指着年轻人向我介绍,这位是《兵团工运》的记者。你喜欢写东西,应该认  相似文献   

18.
生活和风格     
马克思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过过去我曾经想,他能够读那么多书,写出像《资本论》那样不朽的巨著和其他许多许多书,大概总还有一个比较便利的写作环境吧。最近,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和梅林著的《马克思传》、拉法格、李卜克内西等同志回忆马克思的文章,才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马克思传》里说,马克思“在开始社会活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6,(8)
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第四篇标题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在此篇的第三节《革命的前奏》和第四节《国民革命时期》中,毛泽东多次谈到陈独秀对他的影响和他对陈独秀的评价。现按时间先后摘录于下: “一九一九年我第二次前往上海。在那里我再次看见了陈独秀。我第一次同他见面是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认真读了《黄克诚传》一书。这本书全面、客观、生动地记述了黄老艰难而伟大的一生,反映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阅读黄老的传记,回忆对他的了解,被他的辉煌功绩和崇高精神所感动,引发了我许多思考。这部传记的出版,适逢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在全党全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军委"十项规定"、大抓作风建设的新形势下,我更加感到黄老坚强党性和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