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国文化中心在海外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使驻在国人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全方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丰富驻在国人民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知,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深入研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基本职能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建设,对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芦丹  林威 《湘潮》2012,(4):13-14
赣南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厚,本文试从赣南客家艺术、客家文化旅游、客家文化的学术传播等方面探讨赣南客家文化的海内外传播。  相似文献   

3.
海外中共党建研究是对海外学者所做的中共党建研究进行的再研究,从总体上属于海外中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对海外学者研究的视角、方法、材料、成果、观点等进行跟踪和评析,使其一方面对当前党的建设起到借鉴、启发、促进作用,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中外学者人员、观点等的交流碰撞,传播关于党的建设的正确理论和信息,消除海外学者和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误读,引导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舆论,为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两宋是明州(宁波古称明州)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江南经济持续开发和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东南区域经济、贸易和文化的重心。明州是宋廷指定的通往高丽的唯一官方往来口岸,成为宋、丽双方官方贸易的唯一通道和商品集散地。本文主要基于历史学视角研究明州成为宋、丽官方政治及贸易往来的诸因素分析;宋与高丽官方、民间贸易实现的形式和种类;海外贸易对宋代明州政治、经济的影响,对宁波当代国际贸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形象塑造是旅游地确立自身在行业和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进行市场营销和公关宣传的重要依凭。实现形象主体(旅游地)和形象客体(旅游者)二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和良性互动,使旅游地形象成为主客体统一体与旅游活动的激活物,是旅游地塑造良好形象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晓宇 《当代贵州》2010,(21):51-51
<正>近日,龙源期刊网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同发布的《2010年度网络传播数据分析报告白皮书》显示,《当代贵州》杂志在2010中文期刊网络传播海外阅读各类TOP排行榜  相似文献   

7.
2004年以来,海外毛泽东研究出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共出版英文研究专著40多部,在范围、深度上均有新进展。在生平研究方面,描述毛泽东一生的著作仍不断出现;毛泽东与毛泽东时代的国际关系成为研究新命题;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的研究出现新特点。在思想研究方面,对毛泽东思想的总体阐释不断创新;对其基本内容的综合论述逐渐减少;对经济思想的探讨更加深入。近十年来,海外毛泽东研究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从整体趋势上来看,研究走向多元化;从内容上来看,外延更宽,分析趋向科学理性;从研究方法来看,继续坚持比较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微空间平台的大力推广与应用提高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为国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途径.但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存在关注度、浏览度、理解度、认同度低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创新传播内容与手段,增强广大微民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度;优化社会环境,促进微民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发起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微民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度,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微传播中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司文 《世纪桥》2020,(11):69-71
不同传播环境催生了新的传播媒介,新媒介的出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创造了新机遇,提出了新挑战。尤其是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主体、受体、内容、方式等要素均发生改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与时俱进,就要更新传播媒介,采用新旧媒介融合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增强传授双方的互动,持续优化传播机制,增强传播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吴帅 《求贤》2013,(12):56-60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使用,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本文首先对我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发展进行回顾,其次在政策分类的基础上对10个城市的政策进行比较,最后针对当前引才政策体系中存在的引才目标重叠、奖励性政策竞争激励、发展性政策差异不足等问题,从完善人才评价与考核机制、创新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步伐加快,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和投资区域不断拓展,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格局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我国企业"走出去"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本文从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的阶段特征入手,重点研究了通过构建海外研发基地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典型方式,为我国企业今后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海外华文报刊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掀起了第三个高潮.此间东南亚地区在传统华文报刊的基础上有一定发展,但变化不大;欧美华文报刊则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海外华文电子报刊异军突起.新时期海外华文报刊的大发展,是由于大批华人新移民移居世界各地,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等原因结出的硕果.海外华文报刊新高潮呈现出资金来源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机构集团化、手段现代化等特点;其对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评论时政,推动改革开放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吸引了更多海外学者的目光,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领导力量、重大挑战等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据此探讨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与中国交往的策略方针.他们一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反腐败、经济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与挑战.在对中国未来发展进行较为乐观的分析的基础上,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日渐提升,国际社会与中国之间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认知、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共政策传播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海娜 《探索》2001,(5):54-56
公共政策传播的效果直接决定政策执行的效果.目前政府公共政策传播机制还很不健全、不完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传播渠道不健全、传播中的干扰较多;二是信息的失真度高、信息传递的灵敏度低;三是不注重对目标群体的分析.改革现行的公共政策传播机制,其对策有两个一是改革高度一元化的信息传播体制,建立完整的信息传播网络;二是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传播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如:虚假信息泛滥,侵权现象严重,犯罪现象难以杜绝等。当前,应从强化网络新闻媒体的职业操守、完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网络传播行业自律治理模式等方面对网络传播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界翻译引进了一批海外当代中国史的研究译著。这些译著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当代中国的综合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社会及中国领导人研究等方方面面,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海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多元,宏观考察与微观研究并重,注重对地区或人物的个案研究,并且重视比较研究及实地考察,还注意到中国问题的特殊性。海外学者的当代中国史研究有颇多可取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史实叙述及史料解读上的错误,需要国内学者加强借鉴吸收,也要进行批评性对话,并推动国内相关最新成果向海外的推广介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传播者上,媒体的传播力大幅提升,同时也应注意建构多元化的传播队伍,增强传播意识;在传播内容上,在继续推广汉语教学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加强思想文化内涵的提炼与传播;在传播途径上,要重视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平台的建设,同时关注图书出版翻译工作;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对传播受众和效果分析的研究,以此推动建立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一、全球化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战略地位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功能作用必定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进行传播来实现。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有效的文化传播有利于树立国民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形象,在国家整体文化发展战略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中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更多地尝试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达到  相似文献   

20.
对于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海外大体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一种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还有一种认为是“后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析海外人士对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