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2.
本文就"我国是否应该在刑事诉讼中引进沉默权制度,并修改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沉默权的含义和本质,总结了当前法学界在沉默权问题上的争议和不同主张。第二部分对沉默权和我国刑事政策的关系做了具体的分析。第三部分权衡沉默权制度的利弊,对"我国在面对沉默权时的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制度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制度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奉行的一项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刑事诉讼制度。我国尽管加入了有关的国际条约 ,但尚未在法律上将其正式加以确定。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不仅是必需的 ,而且也是可行的。 (一 )是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有利于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和提高办案人员的执法水平 ;(三 )可以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防御力量 ,维护司法结构的平衡。(四 )实行沉默权制度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五 )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为沉默权制度提供了现实性前提和法律保障。确立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必须首先要克服思想障碍 ,法律障碍和实践障碍 ,为沉默权制度确立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缘于诸多原因。刑事法律中未能确立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便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倘若在刑事法律中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享有法定的沉默权,就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侦查人员的讯问行为,从而减少直至杜绝刑讯逼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论沉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一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 ,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沉默权在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出发 ,着眼于其对诉讼公正尤其是对程序公正的重要意义 ,论述其产生之后即取得各国认同与接受的原因即其自身在实现刑事诉讼基本价值过程中的作用 ,及其对刑事诉讼走向文明、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贡献。而我们立法对此作了恰恰相反的规定 ,似乎与现代刑事诉讼法治化的国际潮流不相一致 ,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想南辕北辙。本文在最后认为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沉默权规则乃大势所趋 ,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与如实回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提问享有缄口不语的权利。如实回答 ,是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本文阐明了二者尖锐对立的关系 ,主张若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 ,就必须删除刑事诉讼法关于“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沈森宏 《法制与社会》2011,(22):142-143
西方国家的沉默权在克服刑讯逼供和保护人权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但从伦理学、经济学以及对实体正义的冲击方面,沉默权又具有不可忽略的短板,在考虑综合国情的基础上,我们对于沉默权必须慎重引进。  相似文献   

9.
郑瑞琨 《政法学刊》2001,18(2):56-58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沉默权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中尚无明确规定,但无论是从权利的自身属性,还是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意,或者是从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等方面,都有充分理由证明沉默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客观存在。因此,如何确实有效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杜绝刑讯逼供现象发生,应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急需研究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刑事沉默权(the Right To Silence),是指刑事诉讼中,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享有的,可以对司法人员(包括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而不自证其罪的权利(the Privilege against Self-incrimination)。①此权利自“米兰达规则”建立之始,时至今日已被世界各国公认乃诉讼程序特别是侦查程序中人权保障之标志。然而沉默权在我国却是命运多舛,在全面保障被追诉人诉讼权利与保证刑事追诉质量的激烈争论中,至今仍未得以确立。笔者以中国现实司法状况为基础,以沉默权自身价值为前提,拟提出有限沉默权制度,以期在各执一端中寻求中点。  相似文献   

11.
孙燕  李志栋 《河北法学》2002,20(Z1):134-136
1998年10月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如今正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批准。该公约明确规定了任何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由此引发了学界对沉默权问题的关注和探讨。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却没有规定沉默权,沉默权的引入就成了广为探讨的话题。论证沉默权可否在中国实现,有必要先澄消沉默权的含义与由来,分析引入沉默权的必要性以及我国立法规定的现状,再来讨论沉默权在中国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沉默权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制度的沿革人类社会的司法证明方法 ,经历了神证、人证、物证这三个发展阶段。在以神证为司法证明主要方法的人类社会早期 ,被告人只有按照“神”的旨意进行宣誓和协助“神”调查、证明的义务 ,而不可能有沉默的权利。以人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取代以神证为主的证明方法后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世界上许多国家如中世纪的欧州大陆国家和封建社会的中国 ,由于视口供为“证据之王” ,“断狱必取输服供词” ,因而被告人也不可能有沉默的权利 ,因为被告人如果想沉默 ,司法官员就会用刑讯的手段逼取口供。正是这种口供主…  相似文献   

13.
许勇 《政法学刊》2011,28(3):59-63
现代社会,由于土地的分层利用、立体利用日益普遍,空间权制度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随着《物权法》规定了"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空间权制度在我国迈出了第一步。至于空间役权是否有在我国设立的必要,目前尚有争议。空间役权是空间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特殊的存在价值。空间权的设立,一方面是完善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需要,地役权和相邻关系都无法替代,另一方面是解决新的空间利用社会问题、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15.
慎重对待沉默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否确立沉默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近年激烈讨论的热点问题。并且随着我国1998年对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签署 ,这种讨论进一步走向深入。如果说在这以前 ,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对沉默权在国外的规定及运作状况进行客观介绍的话 ,那么在1998年以后 ,则有大批学者纷纷撰文明确要求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应当肯定 ,从必要性的角度来说 ,部分学者所提出的确立沉默权的理由是完全成立的。然而 ,任何制度的生成和运作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实现的。虽然沉默权制度的建立的确有利于提升被追诉者的程序主体地位 ,…  相似文献   

16.
论沉默权制度及其在我国的确立与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已签署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有关刑事被告人人权保护的国际公约 ,意味着中国已承诺并承担了保障这些公约中所确立的被告人最低限度人权之义务。但是作为这些基本权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的沉默权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尚未明确规定。沉默权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 ,已成为现代国际刑事诉讼主要价值取向和重要内容。我国应当确立有限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问题:超越两种理路之新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洪波 《法律科学》2003,9(5):106-115
关于是否应当在中国刑事诉讼制度中设置沉默权及其可行性的问题,在学界先后经历过两次探讨,但并未形成普遍的共识。导致分歧的原因,不仅仅是价值选择的不同,更主要是分析的视野较为狭窄和缺乏理论深度所造成的认识偏颇,所以,对沉默权问题有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其实,沉默权制度得以在西方国家形成,有其特定的制度文化基础,它与辩诉交易、自由心证等诉讼制度和社会治理状况有重大关联。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与中国刑事诉讼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孙长永 《现代法学》2000,22(2):18-23
中国现行法之所以没有确认被追诉者的沉默权,有政治、诉讼制度、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原因;在中国建立沉默权制度。既要从价值判断上明确其必要性,又要充分考虑到可能面临的技术难题;但从社会的宏观背景来看,中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艰巨性远远超过技术设计和价值判断的范围,必须特别注意相关制度的建设和程序规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沉默权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啸虎  房保国 《现代法学》2002,24(1):101-105
本文认为 ,沉默权首先应是一项宪法权利 ,诉讼法有关沉默权的规定 ,无非是宪法规定的具体化而已。确认沉默权制度体现了宪法保障人权的终极价值目标 ,是民主宪政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宪法中公开确认沉默权 ,是符合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