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原材料案到稀土案,中国在WTO有关出口限制措施的争端解决中都以失败告终。GATT的一般例外条款能否适用于《加入议定书》第11.3段,争议各方对此莫衷一是,WTO规则亦无明确规定。原材料案评审团和上诉机构报告对此持否定态度,稀土案评审团所作的结论虽与之相似,但稀土案评审团报告又以罕见的方式详细记录了其中一位评审团成员就《加入议定书》第11.3段与GATT第20条之间的关系所持的不同意见。由于《加入议定书》文本的诸多纰漏以及其附件6的限制,中国在出口限制措施方面争辩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稀土案这位评审团成员的意见对于正在苦苦找寻维权之路的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上半年一系列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其中,GDP增速“破8”、创3年新低最受国内外舆论瞩目。西方媒体充斥着大量悲观议论,国际上甚至有人将“破8”看成中国经济“崩溃”的疑似预兆。与此同时,决策层对于经济增长的担忧显而易见,“保8”又一次成为政府政策的核心目标,不然不会有一个月内两次降息的非常举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稀土案”的上诉机构报告显示,作为双边协定的《中国入世议定书》,因为《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12条和以该第12条为依据的《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2条而成为《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附件多边贸易协定的组成部分,从而具有了多边属性。议定书与多边贸易协定在谈判主体和过程、体系、内容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入世议定书》的解释在依循《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解释规则的同时,需要更多地考虑缔约过程,并结合相应的WTO多边贸易协定规则进行解释。当议定书对某一事项有特别规定时,应当首先适用议定书,再整体适用对同一事项做了规定的多边贸易协定,而不限于该议定书条款所提及的多边贸易协定具体条款。部长级会议和总理事会可以通过决议的方式明确《中国入世议定书》与WTO多边贸易协定的法律关系和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     
《科技与法律》2009,(6):1-1
我国启动欧盟对华反倾销案WTO专家组审议程序 10月12日,中国政府通过常驻WTO代表团致函WTO争端解决机构,就欧盟对中国紧固件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案提起设立专家组请求,正式启动WTO争端解决专家组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5.
《保障措施协议》是对GATT第19条规定的保障措施规则的澄清和细化。但GATT第19条“未预见的情况”条款并没有出现在《保障措施协议》里。对于这一规定上的差异引发的争议,WTO争端解决机构已通过一系列案例和解释对“未预见的情况”作出了判断即GATT第19条应与《保障措施协议》累加适用,成员方在援用保障措施时必须证明“未预见的情况”的存在。此种做法值得商榷,从乌拉圭回合的谈判过程、WTO协定和文本、保障措施的实践以及各国国内立法等都表明“未预见的情况”不应被继续适用。否则,可能会给现行的保障措施体制带来更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和造成适用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何申权 《法人》2004,(1):114-115
美国的妥协让久悬未决的钢铁纠纷案尘埃落定,中国也从入世第一讼中取到了不少真经。2003年11月10日,中国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张玉卿的心情特别好。正是这一天,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对美国政府提高钢铁进口关税引发的贸易争端作出最终裁决,确认美国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这是中国自2001年12月加入世贸以来第一次作为起诉方参与并且赢得胜利的案件。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频繁对中国出口产品同时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中美双反措施案中,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综合运用多种条约解释方法,否决了美国和专家组仅根据中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性质而将其视为公共机构的做法,继而否定了美国将中国国有企业向涉案企业提供原材料的行为认定为构成《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第1条意义上的补贴并征收反补贴税的做法。中美双方关于公共机构的争论实际上是自由竞争经济理念与计划经济体制冲突的体现。因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认为公共机构的范围和特性因其所属国家不同而不同,也因具体案件的案情而异,且维持了专家组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界定为公共机构的裁定,故中国应当及时就涉案法律或法规以及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规划和各级政府相关文件进行修正,以避免再次被有关国家以公共机构为由而发起的反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慧 《中外法学》2008,(2):246-272
<正>"措施"是贯穿整个争端解决程序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审查的范围,以及"相符性专家组"的审议范围。此外,准确界定"措施"还具有重要的执行意义。所以,如果起诉方对"措施"叙述不准确,将动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管辖权根基,也不利于建议和裁决的执行,这将为整个争端解决程序埋下隐患。[1]既然"措施"如此重要,明确其内涵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事实却相反,DSU并未对"措施"下定义,在其他适用协定下,也找不到它的相关定义。但是,没有界定并不代表其不需要规则。在争端解决的实践中,起诉方和被诉方经常就"措施"相关问题大打口水仗,还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平安诉比利时案"的核心争议是条约适用的时际法问题。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仲裁庭对该案的审理过程过于倚重形式法律推理与条约文本解释,未按照《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8条的要求充分考虑中国与比利时在缔结2009年双边投资协定时的立法意图。目前中国有大量双边投资协定处于"自动续期"状态,有待签订新约予以取代。在谈判新的双边投资协定时,中国应制定内容明确的过渡条款,或纳入专门的时际法适用条款。当某一投资争端涉及新旧双边投资协定的衔接问题时,中国投资者可考虑先寻求东道国当地救济,再适时诉诸国际仲裁。  相似文献   

11.
正-农民摔伤急需卖房筹手术费公证处开辟办证绿色通道2013—12—16中国江苏网中国江苏网12月16日讯2013年12月2日,南京钟山公证处公证员李振阳接到一个咨询电话,电话是一位姓高的中年妇女打过来的。经交流,公证员得知高女士的丈夫杨某因一场意外摔伤造成全身骨折,目前住在南京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已经一个多月了,治疗费花去40多万。杨某是农民无医保,这一个多月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