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凤凰于飞     
江俊涛 《法人》2014,(11):88-91
正暮春时节,凤凰山下。老林头正蹲在院子里抽烟,盯着远处的那片梧桐树,脸色严肃得就像林业局长在做报告。饭好了,女儿雪英来叫父亲吃饭,可父亲却像没听见似的。雪英又叫了两次,父亲这才转过头说,不吃。雪英就说,爸,您还不饿啊?老林头说,不饿。雪英没办法,就叫出了母亲。母亲就冲丈夫喊,老东西,你昨天吃秤砣了,还不饿吗?老林头还是不说话,又点燃了一  相似文献   

2.
用蛋管住鸡     
黄鹤 《政府法制》2013,(23):47-47
春天,考恩从市场上买来几只小鸡,养在了自家院里.他希望小鸡快点长大,能早日下蛋. 一天考恩下班回来,看到有人在院门口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请管好你的鸡,别让它们再窜到我家院子撒野."他警觉地去找鸡,发现一只都没少,便没当回事.那之后,考恩常听到邻居理查德在大声抱怨,一会儿说鸡踩了花草,一会儿说他家院子里有鸡粪……考恩想:不就是几只调皮的鸡,值得这般小题大做嘛! 事态的发展超出了考恩预料,有一天,考恩清点鸡时突然发现少了一只,于是慌张地跑到理查德家,发现那只鸡果然被他关在笼子里,上面还挂了个牌子:再不管好鸡,我就宰了它.考恩抱起鸡,找理查德理论:"我家鸡只是偶尔溜到你家,至于你如此报复吗?"理查德气不打一处来:"它们敢再来破坏,我就下手!"两个人吵了半天才罢休.  相似文献   

3.
一人的朋友跟他打赌说,你在屋子里面挂一只空鸟笼,过段时间,你非养鸟不可.此人不信,朋友说,那我们打个赌吧,你挂一个鸟笼试试.此人真在屋子里挂了只鸟笼.从此,到他家来的客人不经意地都要看一眼鸟笼,然后问:"你的鸟是死了,还是飞了?""要不我给你送一只吧?"第二天,客人又来了,说:"你是不是不会养鸟啊?我给你买一本养鸟的书吧?"第三天,第四天,一拨拨客人不断重复着上面的话,有的还拿着鸟儿,鸟食、鸟书来了……没过一星期,不堪其扰,他终于养了一只鸟.……  相似文献   

4.
女乡长姓司马名飘香,40多岁,风流漂亮,人称她是狼窝岭乡的“乡花”。“乡花”肚子里墨水不多,脑袋瓜子却特别好使。她在狼窝岭乡没干多少实绩,上级领导却对她是一片赞扬,凭得就是那两片抹得通红通红的小嘴唇,靠得就是她那苗条细杆的好身段。狼窝岭是一个穷乡,村民多半靠采撷山货草药换些钱来过活,能解决温饱,但还不能达到小康。司马飘香把村民们采的山货低价收购,然后再高价卖出。她自己在城里开了家山货店,大发其财。钱不缺,仕途平坦,司马飘香是春风得意。但她有一块女人最忌讳的心病,那就是她不会生养。这事说来话长。山里有条小河,河里有…  相似文献   

5.
司马谈作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贞说:“《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史记索隐》序) 司马贞的话,完全符合《史记》创作的实际情况。这就是说:《史记》之作,自司马谈始。《太史公自序》载司马谈临死对司马迁的话道:“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谈既念念不忘《史记》的创作,把它看作是自己毕生的事业,而《史记》的规模又是如此宏大,那么,直到他逝世前还没有动笔,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从司马  相似文献   

6.
一家宠物店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字:“出售刚满月腊肠狗.”这时,一个小男孩走了进来,他怯怯地问道:“我可以看看那些准备出售的小狗吗?”一个女士微笑着说:“当然可以,孩子.”说完,她转身从一个狗舍里取出一个铺得很柔软的盒子.那里面躺着6只毛茸茸的小狗,3只黑颜色的,3只黄褐色的,可爱极了.小狗们都睡着了.  相似文献   

7.
初秋的长武县昭仁镇东关村村委会办公室,夕阳通过门窗玻璃斜射在任新和书记慈祥的脸上,他眼角皱纹更深了。老支书已经60多岁,担任东关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已有25个年头了。多年来,任新和书记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着东关村的村民和这里的一草一木。从人民公社那时起,东关村的名称不知道变了多少回,后来又变成了东关村。虽然政府的领导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那些退了休的老领导,还隔三岔五地来找老支书聊聊天。说到这里,村主任李亚林笑呵呵地说:"不论在昭仁镇,还  相似文献   

8.
北街女孩     
江俊涛 《法人》2015,(3):90-93
北街,像一把古琴一样的北街。北街上生活着不少漂亮女孩,她们那清爽的笑声就像古琴弹奏出来的清音一样,如果把她们比作在琴弦上跳跃的音符,那么苏玉则是最美妙的一个。何况苏玉本身就在北街开了一家琴馆,专门教授古琴,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苏玉家跟古琴有着极为深厚的关系。很久以前的时候,有人就猜测苏玉的爷爷珍藏着一把古琴,一把价值连城的古琴。那么,究竟是一把什么样的古琴呢?据说就是诸葛亮曾经在西城城门楼上弹奏过的古琴,那把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古琴。但谁都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9.
请别关网吧     
张建春 《江淮法治》2009,(22):60-61
冠县21家正常营业的网吧被勒令关闭,冠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理直气壮,说这是上面让关的。首先,一句"上面让关的",立即把中国社会人治到法治的差距暴露无遗。要知道,在中国老百姓眼里,"上面"那是多么的高深莫测,但同时也是多么的晦涩逆耳。  相似文献   

10.
第一部   唐 李林说:“你总不会疑心我在这茶里给你投毒了吧?唉,有时候这人呀,认识了还不如不认识呢!唐,你说,如果我们从不认识,你会把那案子跟我联系起来吗?”李林的话让我的脊梁骨感到阵阵发冷。李林这是要先发制人吗? 我沉住气,装作翻书的样子问李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唐,你看这四根茶叶,就好比四个人……” “哪四个?” “你、刘柳、我。我们是浮在上面的这三根。” “还有一个人呢?” “那个人我也不认识,可能就是沉在杯底的那一根吧?” “哦,这比喻实在是新鲜!我想听你给我解释。” “你看吧,这四根茶,…  相似文献   

11.
陈煜  钱跃 《政府法制》2009,(7X):13-13
<正>台湾著名导演李行讲过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个著名的男演员耍大牌,经常不守时。有一天拍戏,大伙全到了,唯独不见那个男演员。导演说:"等他!"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钟头,导演、演员、摄影、灯光、场记、场务,大家全乖乖地等。终于,那男演员到了。导演没骂他,但是也没开工,而是站起来对所有的人说: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5):9-9
战国时,中山国相国司马熹很得国君信任.但是国君的宠姬阴简十分憎恨司马熹,常在国君的枕边说他的坏话。不久,赵国来了一位使者,小小的中山国对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马熹几乎寸步不离地陪伴着赵国使臣,生怕有一点怠慢。一次在宴会上,司马熹问使者:“听说贵国擅长音乐的美女很多,是这样吗?”使者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说,派驻检察室是检察机关设在监管场所的监督哨位,而检察室的干警就是这个哨位上的哨兵。这话援引到重庆市江北区检察院干警邓思贵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在派驻区看守所检察室的二十五年中,检察室的检察官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邓思贵没有挪过窝;看守所干警走了一批又一批,只有邓思贵还牢牢扎根在那里。与邓思贵一起进检察院的同事有的当了领导,  相似文献   

14.
丹棱 《法律与生活》2016,(24):43-45
知识产权故事:从2.4万元到15万元 老王是一位知名作家,他写的书十分畅销.同时,老王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在圈子里也很有名.两年前,他与一家知名数字图书馆的维权诉讼,一时间为大家津津乐道. 在一次圈内好友聚会上,有人再次提起老王的这场官司.老王笑着说:“都是旧事了,怎么又聊了起来?” “老王,你当年的案子后来怎么样了?那家数字图书馆把你那本书删了吗?”老友问.  相似文献   

15.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震东 《法人》2005,(7):127-128
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在台湾办学校就是这样,如果教室很脏,我问“怎么回事?”假如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报告老师,今天是32号同学值日,他没打扫卫生。”那样,这个学生是要挨揍的。在我的学校,学生会这样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的责任”,然后马上去打扫。灯泡坏了,哪个学生看见了,自己就会掏钱去买个安上,窗户玻璃坏了,学生自己马上买一块换上它─…  相似文献   

16.
公诉人李辰很爱笑,从见面握手到告别,她都在笑,或大笑或微笑。她的笑脸让记者怀疑:这就是那个把毕玉玺送上审判台的检察官吗?她选择了“有挑战性”的工作李辰说:“我一直就是个开朗、阳光的人。”在上研究生时,活跃的李辰同时做兼职律师,“赚的钱比我现在的工资还高”,可是她不  相似文献   

17.
无价之宝     
有一年德国闹饥荒,有个富人把20个穷孩子请到了自己的家里,对他们说“:这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每人一块,拿吧。以后每天这个时候都到这里来拿,一直到灾难结束为止。”孩子们抓住这只篮子,你争我夺,大家都想挑最好最大的面包,可是抢到手以后,也没说一声谢谢就走了。唯有衣着整洁的穷女孩费朗西丝不好意思地站在一边,等到别人散去了,才过去拿了剩在篮子里的最小的一块面包,谢了谢主人,然后悄然地不慌不忙地回家去了。第二天,孩子们故伎重演,还是那副饿狼扑食的样子,可怜的费朗西丝这次拿到面包还没有别人的一半大。但是,等她回到家里,母亲切开面…  相似文献   

18.
学会倾听     
一只乌鸦落在窗外的树上,坐在客厅里的八十四岁父亲便问正在看报纸的四十八岁的儿子:那是什么?儿子看了看说那是乌鸦。一会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说是乌鸦。没多久父亲接着问:那是什么?儿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那是乌鸦!然而,当父亲第四次问儿子窗外树上的乌鸦是什么的时候,儿子有点咆哮了,你烦不烦,我都说了好几遍了,那是乌鸦,那是乌鸦!说完儿子将报纸翻得哗哗响。这时,父亲不声不响地从卧室里拿出一本日记,上面清楚地记着:某年某月某日,三岁的儿子看到窗外的乌鸦问父亲:爸爸,那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小伙子蹊跷死亡徐家富是连云港海州区新坝镇的一个个体洗车老板,这几年跑运输的人多了,他的洗车生意也日渐红火,日子正往小康路上奔。可是,一次意外的事件,却使他的生意一落千丈。那一天是2000年6月27日,洗车的生意一茬接一茬。正忙着,来了一位小伙子。徐宝富的老婆一边应声说“来了,来了”,一边从二楼走下来。下得楼来,却不见人影,转身一找,却发现小伙子靠墙坐在地上,她忙问:“你怎么坐地上?”小伙子一笑:“没什么,没事。”他嘴上说没事,但脸色却在霎时间变青变紫,仿佛是在出演恐怖片中的镜头,徐宝富的老婆吓得大叫一声,叫声引来了其他人,…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江淮法治》2014,(18):40-41
正上瘾行刑前,狱警对死刑犯说:"来,再抽支烟吧!"犯人:"不抽,这玩意儿抽了会上瘾。"离婚律师:"为什么你想同妻子离婚?"丈夫:"我再也不能忍受我太太的坏习惯了,她每天到早上才躺下睡觉。"律师:"那她晚上都干什么呢?"丈夫:"在等我回家呀!"办事某人出门办事,到了目的地发现没有停车位,只好把车停在马路上。他在雨刷下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来此办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