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仙葫,一个短促、古朴的名字.久在南宁居住、工作的人可能对它有相当的了解,说的就是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但是,假如仙葫跟盘古、开泰等字眼连到一块,不少人就要以为,这"仙葫"肯定是仙家的至宝,毕竟一些神仙故事中经常出现仙葫的身影,那些可都是装满珍奇异宝、无上仙药的葫芦.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虽然不是天上仙家所有的宝物,但是,却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满地的商机,称得上是南宁市经济开发中的一块宝地.  相似文献   

2.
派出所民警丢失枪支后求助于“仙娘”。根据“仙娘”的“神谕”,一个老实无辜的守法公民由此被作为盗枪犯罪嫌疑人,被关押并受到公安局副局长等人发指的刑讯逼供而致残。不久,真正的盗枪者在外省落网。检察机关闻风而动,与刑讯逼供者展开了一场权与法的较量。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13,(12):F0002-F0002
庞红兵律师,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代理过大量民事和刑事案件。他代理的这些普通案件,对每位当事人和其家庭来说都是"重大事件"。作为律师,他为当事人提供了哪些法律帮助?《律师庞红兵,从海漂到北漂》一文(详见本期P28~31页)详细地记录了一名普通律师和他的当事人的命运故事。  相似文献   

4.
日本汉文小说的作者构成以江户时代为界呈现出不同面貌。江户时代之前,其作者多为显贵出身,之后则多为儒学学者和普通文人。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小说题材和描写对象的选择,社会底层的生活因之而受到了更多关注。日本汉文小说的创作宗旨有四:"备修史之料、补史传之阙";为治世者及大众提供"守文施治之术"、"修身处世之方";与众同乐、彰显风雅;为学汉语者示以"作文之法"。在文体上,日本汉文小说基本承袭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所有样式,但以杂记体和传奇体的运用最为普遍和娴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水仙",大体有两种意指类型:一者为通过神话、传说衍生出来的水中之仙,一者为花卉植物意象.两者往往互相渗透,从而使得对水仙植物意象的歌咏产生了更加丰富灵动的意韵,以及浪漫清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16,(1):42-49
通过作为"他者"的西方法律文化的扩张和作为主体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偏离等方面的剖析,以期找到法律史研究中"自我"与"他者"的平衡。探求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真知,从精神上疏远"自我"以及以宽容之心接受"他者"均是必要的条件,只有在"疏远"与"亲近"之间达到同样的协调和均衡时,才能对"自我"以及作为异质文化的"他者"做出合理的判断。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进行研究时,我们不仅要"得古人之言",更为重要的是"得古人之心"。对不同的法律文化进行"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才是我们法史学研究得以正确进行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暹罗猫》是由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撰文,著名画家谢兹配图的儿童小说,它向西方读者再现了"古老"的中国形象--既神秘美丽、令人向往.又衰朽落后、缺乏理性.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将其改编成儿童电视连续剧,使得"古老"的中国形象放大,加强了西方读者心目中被扭曲的中国形象.小说作者、画家和电视制片人凭着想象,共同建构了一个神秘、充满异国情调,但又原始落后的他者,展示了根植于西方人心目中的东方刻本印象,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和夸大中国的负面形象,从而疏离、排斥、诋毁中国和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来,海珠桥几乎已经成为广州的跳桥"胜地".从4月1日到5月21日,"跳桥秀"一共发生了11起.海珠桥每每被封,公众的态度也渐渐从同情、理解转向麻木、厌烦乃至愤怒.甚至有老伯将一位跳桥者从桥上一把推下,致其多处骨折……跳桥者为何总是选择海珠桥?在所有"跳桥秀"乃至其他"自杀秀"发生的背后,又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汪百克发飙了.7月14日早上,广州生意伙伴马志航(化名)突然愤怒地打来电话:"你邮寄的废品收到了!"汪闻言脸色大变--7月12日11时,他从西宁市互助路邮局投寄出去的明明是十多斤的冬虫夏草(以下简称虫草),咋成废品了?难道投递员在变魔术?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哥哥最近被撞成了重伤,但他没有固定收入,请问他的误工费该怎么算?杨锦文杨锦文读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的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期间,一次送别他的同乡好友 薛存义,"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极尽 依依深情,并为之挥毫赠序。序不长,其文曰: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 己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 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 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 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 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 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文见《柳宗元集》第23卷)  相似文献   

12.
葡萄皮     
赵亚当是名演员,以擅长演感情戏而著名,近年来他竭力想改变过去的演艺风格,因此其经纪人频频和张凯歌接触,希望能在张凯歌下一部新戏《有极》中扮演"有机仙"这一角色,为此赵亚当还开始了天天站梅花桩走钢丝的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13.
李念慈为清代关中诗人,其诗学理论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论如"诗本性情"、"文以明道"、"江山之助"、"诗穷而工"等许多优秀思想,并将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清初文艺思潮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他不但重视作家的人格修养,而且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认识价值,有着积极的用世精神。其诗歌理论兼容并包,内涵丰富,体系严密,在清初诗论中独具特色,值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语境下,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提供了一个对中国法学的批判和开放的观点,并力图揭示其未来的某种可能。基于对中国法学在过去26年里发展的研判,邓正来得出结论,如果中国学者试图理解与解释中国法学或中国法律建设中的问题,那么他们将不得不作出自我检省的智识活动,并审视基本"范式"——"现代化范式"。由此可知,邓正来建构的是关于"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规范理论,其直接针对的是"法律知识的范式"问题。其中他关于"中国法学"的双重认知结构也并非是自明的:首先,他建构了中国法学理论的固有模式和它们普遍共享的"规范性信念",这关乎如何将"中国法学"问题化;其次,他的论证中包含了由某些主导价值引领的建构性方面,这涉及到如何理解"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显然,"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细节 吴敬琏     
宁益 《法人》2005,(4):20-25
吴敬琏注定是个新闻人物,从他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各重要关头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直到最近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他似乎一直是媒体的关注焦点.在一次次的新闻轰炸中,媒体和公众早已熟悉了"吴敬琏"这个名字.但远离了闪光灯,真正的吴敬琏是什么样的人?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法人》记者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位知名经济学家,感受细节中的吴敬琏  相似文献   

16.
把心放低     
陈明 《江淮法治》2014,(13):58-58
漫步公园中。枝叶稀疏的杨树迎风打着口哨,哗啦啦作响。天很蓝,从枝叶的空隙能看到一片片散落的碧空。在这落英缤纷的时候,想起了胡兰成的一句话:“愿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是多么平凡而简单的心态啊!碌碌尘世里,常怀如此心态的人实属少有,而正值青春年少就能彻悟这种境界的,更是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7.
周潇 《金陵法律评论》2007,(2):133-137,153
"清空"被清代浙派词家标为艺术至境,对"清空"艺术的追求,在不同作家手中呈现为不同的风貌.中期的宗主和巨匠厉鹗在审美趣味上偏好"孤淡",取境萧疏,意象冷寂,用字寒瘦,形成清幽冷峭的特色;浙派早期领袖朱彝尊则趋向"傅采",形成深情绵缈的风格.这是由于二人在性情品操、生平经历、爱情生活、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从浙派"雅正"、"清空"的论词标准看,樊榭词才是其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专利制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且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国来说,专利制度还很年轻。在市场机制不怎么健全的情况下,专利制度是不是也能像其在西方世界中那样发挥积极的作用呢?专利制度在中国有没有"水土不服"呢?  相似文献   

19.
我偶然地出席了一次会议,自然是有关文学创作的研讨会。被研讨者是一位南方某特区城市的官员,他从政之余从文,写下不少感情真挚、犀利深刻的散文随笔,大家评价不低,认为他在官员与作家身份之间、在非文学与纯文学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马其伟,男,1937年9月出生于浙江杭州,曾任湖南省交通厅副厅长,1999年3月退休。2001年8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002年5月被省高院改判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是怎样从一名高官堕落成囚犯的呢?日前,笔者在他所服刑的长沙监狱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