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什么样的社区才是幸福社区?随州为何把建设幸福社区摆到如此重要的地位? 刘晓鸣:对于个体而言,幸福是一种感觉,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感受。但对一个整体或群体而言,幸福应有其具体的标准和内涵,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2.
提高文化素质和从业技能,仅仅依靠传统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要求。因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完成的只是人们进入社会以前所进行的基本的知识准备。而在这以后,要胜任自己从事的工作,适应发展的社会,不断地补充和更新知识就成为一项长期甚至要伴随人...  相似文献   

3.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进行学科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呢?我们认为,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两种能力中,学会学习是学会创造的基础,而掌握学习策略则是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一、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特别是指依据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与调整。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学习不同科目或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最佳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为了提…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管理环境下,提高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是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服务的前提;是时代发展和高校图书馆工作变革的需要。信息素质包含:信息观念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高校图书馆员要想提高信息素质,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已的信息素质,才能适应知识管理环境下知识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只有比他人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才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怎么提高学习效率?各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个人体会是五句话十五个字:善筛选、抓特点、咬重点、挤时间、用为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刑法学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犯罪论构造的大讨论.四要件还是三阶层?仿佛到了一个面临取舍的十字路口.犯罪构成理论这种“知识”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演进的.如何演进?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犯罪论体系?是中国刑法学界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刑法学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犯罪构成理论知识演进的角度,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公安工作发展的灵魂,中国加入WTO后,公安机关必须进行警务创新,而观念创新是一切警务创新的前提,对公安机关来说,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安工作,因此,公安机关只有创新观念,只有树立起开放、法治、服务、创新、信息和人才等新的观念,公安工作才能真正适应加入WTO后社会治安形势要求。  相似文献   

8.
学习知识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训练和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对思维能力的影响不同.学习相对比较艰深的理论知识,人们就需要进行由较少的、不充分的知识材料过渡到新知识的思维活动,这种由较少的、不充分的知识材料过渡到新知识的思维活动就是直觉、顿悟、猜测等等形式的非逻辑思维.长期地、经常地学习相对比较艰深的理论知识,我们就会养成非逻辑思维的习惯,也就训练和培养了非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在法治实践模式上的差异,是以不同的知识观为逻辑出发点的。支撑哈耶克的法治渐进论的哲学基础,乃是一种关于人类理性有限的知识观。哈耶克的知识观以强调人的无知为主要特征。知识的分立存在状态意味着知识是无限分散的、流变的,这决定了个人的"无知"常态。"默会知识"从知识的获取方式维度进一步证成了人的必然无知。人类的无知,不仅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而且是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的缘由所在。主体的自身限定性连同客体的纷繁复杂性,一并构成了"无知"的规定性。立基于这种无知观,哈耶克自然推导出注重社会自我秩序化的能力、国家立法应充分尊重社会内部秩序的法治思想。这有助于我们援以诊断建构理性主义法治模式之弊病。  相似文献   

10.
一、卖淫的成因卖淫的成因有以下几种。1.没有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荣辱观念倒置。我们对100名卖淫者调查,90%的人没有正确的人生目的和道德观念,缺乏远大理想和追求。她们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才活得有意义。她们认为:啥理想不理想,对我有利就想,大利我大想,小利我小想,没利我不想。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和穿戴,为了尽情享受。有人说卖淫是不道德行为,是很耻辱的,是很丢人的,那有啥道德不道德、丢人不丢人,我一不偷,二不抢,两厢情愿有啥不道德,有啥丢人?这些人多数文化水平低、没知识,她们陷入泥坑后就失去了…  相似文献   

11.
"言不尽意"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和宗教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命题。"默会知识"理论为这个传统命题带来了新的视角,提供了一种现代知识论的解释。个人的默会知识,特别是对事物本质的整体性领悟是不可言传的,但它类似技艺却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承。在"道论"这个传统文化的知识信托框架中,"言不尽意"是其一部分,并已成为一种上层知识。通过区分事物的存在与本质、本体与属性,我们区分了对道和意的直接言说和间接言说,而为了实现更充分的"尽意",则可以采取补充语境、形象辅助、诗性语言、指明线索等间接方式实现对语言局限性的克服。  相似文献   

12.
(一) 自我意象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所谓自我意象就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自我观念,就是人们对自己能力、智力、个性等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它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 自我意象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积极的自我意象使一个人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因而是一个人不断走向成功,不断进取的心理保证;而消极的自我意象却使得一个人丧失信心,缺乏斗志,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因而是其不断走向消沉、消极无为的心理原因。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3.
善学管见     
善于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善不善于学习,不仅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而且反映一个人的学风。 窃以为,要有善卷。在网络发达、印刷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无边无际,报刊书成几何级数增长。如果不善于有选择性地学习,也许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伴随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个人的知识管理与信息认知十分紧密的联系起来。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点,文章在阐述大学生隐性知识方面的特点基础上,对隐性知识与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作为个人知识结构中流砥柱的隐性知识,对信息认知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所以培养隐性知识时大学生自身信息认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知识在高等教育当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高等教育应该传授知识还是培养人”这一提法将二者人为地对立起来,却忘记了传授知识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要让知识在人的培养当中发挥作用,必须努力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而这依赖于大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契合来发展理论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这不仅对自然科学是如此,对社会科学尤其如此。究其原因,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更复杂、更多变,社会制度的调整更牵涉复杂的利益关系。正是由于任何社会问题的处理都不是孤立的,必然会与其他社会关系牵涉在一起;因此,要真正理解社会现象,就必须尽可能地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求进行跨学科的教育。不幸的是,随着独立的经济学院与经济学位的设立,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了;结果,不但经济学的学生很少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而且经济学依靠复杂的数理模型构筑起来的封闭体系也使得法学等学科越来越望而却步。同时,受“分”的思潮影响,目前学术界盛行着这样一个极大的误见:“专”即是“深”,而“通”则意味着“泛”。但实际上,对知识“深”的界定并不在于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原有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了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对不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行不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承诺可信不可信?中国共产党人有没有担当精神?这些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实质上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执政能力、执政资源和执政意志的回答。对此,我们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躲闪逃避,而要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地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对这些重大执政问题的思考就会不断深入,就能得出关于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8.
当代我国工人阶级意识的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工人阶级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队伍不断壮大,成员结构日趋多样,就业方式、劳动关系走向市场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意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意识是使工人阶级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重要标志,是让工人作为一个整体行动起来的内在精神动力,它是基于工人阶级特定的社会资源占有状况而产生的绝大多数工人所具有的各种观念、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工人阶级意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它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对此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2000年,笔者跟…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由于他们在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层面的限制,个人自身的整体素质偏低,生活习俗和社会认知度都与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如何加强和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的素质就成了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而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场所就需要发挥出自身优势,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记得几年前,我在办《领导工作研究》时,在读者中槁过一次调查,题目是:“你最喜欢什么样的领导?”读者的回答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的说喜欢品德高尚、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有的说喜欢开拓精神强、敢闯敢干的领导,有的说喜欢能团结人、容纳人的领导,有的说喜欢有真才实学、知识渊博的领导,有的说喜欢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领导,其中反映最集中的,是喜欢开明、豁达、大度、宽容心和包容心强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