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权力即公共权力,其本源和主体是人民群众,党员领导干部及其他国家公职人员受人民之托行使权力,其权力理应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相关制度的制约。滥用权力是党内产生腐败和决策失误的重要根源,滥用权力会使执政能力消失殆尽,民心丧失。着力关紧滥用权力的"笼子",就要以明确权力受托者的自我定位为前提,以构建运行有效、程序严密、内在互动的科学机制为重点,以推进网络建设为保障,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监督制约框架体系,从根本上防止和杜绝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首先 ,腐败是公共权力的滥用 ,而权力主体的本质 ,决定了参与反腐败斗争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权力的人民性要求掌权者掌权为民 ,执政为民。而现实的权力嬗变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了人民的利益 ,实质上是对人民权力的剥夺。因此 ,作为权力主体的人民群众 ,在权力和利益受到侵害 ,掌权者信任度下降的情况下 ,有权而且必须对委托出去的权力实施监督检验 ,义不容辞地参与到反腐败斗争中去 ,运用检举、揭发、举报、举证等合法手段 ,同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作斗争。其次 ,反腐败作为权力的特殊运作形式…  相似文献   

3.
马利  周文龙 《求实》2000,(1):18-19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然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力的运行同样蕴含着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用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种是成为某些人用来谋取特殊利益的工具,即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这就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行为。古今中外的历史变化也充分说明,在掌握和运用权力方面,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腐败的权力必将被人民反对而走向消亡。因此,对权力实施有效制约,保证权力以正…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与人类政治社会相伴而生、形影相随。可以说,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难以摆脱腐败的幽灵。它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弄权读职、挥霍浪费、敲诈勒索、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奢侈腐化、糜烂堕落,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蜕化变质,也即权力的腐败,而权力腐败的核心则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腐败的这一共性寓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背景。一般说来,在私有制社会,“公共权力”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剥削阶级利用这种形公而实私的权力来谋取私利,进而导致腐败,是符合其内在逻辑的。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遗失声明     
管荣保 《求贤》2007,(6):47-47
第一个条件是权力运行的封闭性和隐蔽性。一切腐败都是违反公共道德和法律原则的见不得人的丑恶现象,一般只能在暗中进行。一旦把权力运行过程包括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序地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消除权力运行的封闭性、隐蔽性和神秘性,掌权者就难以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即使发生了腐败,也容易发现并及时追究。  相似文献   

6.
所谓行政权力腐败,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超越行政权力运行的范围,不受约束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其核心是权钱交易。当前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腐败的发生,就必须从源头上遏制行政权力腐败。   一、立法规范行政权力   从源头上遏制行政权力腐败,关键是要立法规范行政权力,使行政权力的行使和监督都有法可依。   首先,要立法界定各级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范围,规范其权力运作程序,有效防止越权和滥用权力。目前有两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一是行政审批,二是红头文件。有的地方、部门,因越权和滥用权力导致…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谋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损害公众对政府的信赖感,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行为,其主要表现为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它是权力腐败的极端表现,也是社会最敏感、  相似文献   

8.
饶文波 《先锋队》2014,(7):54-54
追求素衣清贫的人,掌权的味道是一手泥土味;追求升官发财的人,掌权的味道是一手铜臭味。当权力可以商品化,转化为商品货币时,其带来的利益就成了权力腐败的"原罪"。掌权者滥用权力或者偏离公共职责,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的特殊利益,  相似文献   

9.
权力腐败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曾月英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请看本刊专论──权力腐败,是严重的渎职犯罪。它不仅侵犯了国家财产所有权,而且诱发其它犯罪发生,已...  相似文献   

10.
反腐败的关键是权力运行法制化,这是由腐败现象和权力现象的相关性决定的。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腐败的产生主要和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相联系。正是使用和操作权力的固有特点为权力的滥用提供了潜在的机会,就形成了部分人代行集团整体权力的情况,即国家把管理社会的具体权力委托给特定人员行使后,具体用权人的意志就自然地渗透到权力过程中。如果个别意志与权力所有者整体意志不一致时,就很可能出现权力在国家意志范围之外运行的结果,如滥用权力、违法用权等。这种权力的变质即公共权力私有化现象就是腐败,要从根本上治理腐败,就要加…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五大上 ,江泽民同志指出 ,反对腐败“教育是基础 ,法制是保证 ,监督是关键” ,指明了反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的内涵。这对当前和今后深入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党是执政党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大都掌握一定的权力 ,应当用来为民造福 ,为人民服务 ,绝不可以用来谋取私利 ,损害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为了防止领导干部滥用权力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就应当建立权力约束机制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一、建立领导干部的自我约束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经不起考验和诱惑 ,以权谋私 ,贪…  相似文献   

12.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大权独揽的专权者“香销玉殒”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滥用权力腐败丛生权力是柄双刃剑,一旦权力失去约束,产生了变异,就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架空组织。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而崇拜权力绝对化的贪官们…  相似文献   

13.
一、导致腐败的制度缺陷1.民主监督乏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公职人员主要是依靠公共权力,而人民群众则主要是运用法定权力。在具体生活中,公共权力是为实现人民的利益服务的,为了保证权力的正当合理的行使,通常必须建立和完善权力对权力的监控制度,防止权力践踏和侵犯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是现代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虽然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负责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但这种监督的实效性不够,有时往往处于虚化状态,这样权力的运用就很容易离开人民群众权利的监控,导致权力被滥用,寻租腐败。2.法治力度不…  相似文献   

14.
王春 《廉政瞭望》2011,(5):18-20
不让权力走向腐败,就必须有效制约监督它,让掌权者无法滥用权力。在成都诞生的村民议事会,实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成功分解了以往村官手中的权力,变村“两委”“代民做主”为“为民服务”,是民众草根智慧与现代民主理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党建文汇》2001,(10):34-35
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权力对人有陶冶锻炼的作用,可以用它来做好事,造福于群众和社会;另一方面,权力又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如果失去监督和制约,也可以用它来干坏事,造孽于群众和社会。古今中外的历史一再证明,如果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就必然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绝对的权力只能导致腐败。针对容易出与滥用权力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既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性质,又指明了国家权力的意义和目的。权力的性质决定着权力的功能,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通过学习和一系列调查研究,我们认识到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强化“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坚持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警惕和防止滥用权力的现象,切实做到执政为民。一是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甘当人民公仆。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  相似文献   

17.
权力的运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活动。它起源于人类实现自身基本权利的需要 ,其实际运用是对各种社会利益的整合、分配、传输和调整的过程。权力的腐败导源于领导干部对各种社会利益的误解和曲解 ,也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损害和侵犯。在权力腐败错综复杂的原因中 ,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道德缺失是一重要根源。因此 ,根除权力腐败 ,保持执政党的纯洁性 ,德治的途径极其重要。这就有必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对党政干部进行制度层面的监督 ,要求他们恪守个人道德修养 ,真正用权力维护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当时刻代表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各级干部受人民的委派行使权力,应当戒慎恐惧,谨慎务政,防止滥用权力。我们的党员干部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增强党性觉悟。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掌权者出于私利而滥用权力造成的权力越轨。历史和现实已充分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腐败。纵观中国共产党近80年的历史,特别是执政以来50多年的历史,党始终信奉“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很好地服务于人民”,不断加强党的廉政建设。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提出通过民主监督的办法防止和克服权力腐化现象,跳出历史上朝代兴亡的周期率,指出:“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谈到克服特权等腐败现象时就尖锐指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通过各级人大选举决定国家公职人员,并赋予各种权力。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必须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人大行使监督权是人民监督公仆的重要形式。人大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是一种横向的监督形式,这种监督形式能够有效地监督当权者,以权力制约权力,铲除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土壤。目前,人大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完全制度化、法律化,这是行政、司法腐败及官僚主义等滥用权力现象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