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婚内强奸:没有起诉的家庭暴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丈夫强奸妻子是否构成强奸罪?我国现行刑法没有排除丈夫成为强奸罪的主体资格; 德国、瑞士刑法典把强奸罪的对象限制为无夫妻关系的女性,在美国的某些州,强奸罪仅仅是指男方未经不是他妻子的女方同意,使用暴力与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丈夫强奸妻子的强奸案处理时特别慎重,取证难是很难的问题,法院一般区分不同的婚姻状况以及行为人的暴力方式、方法,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具体事实、情节,依法处理,有的行为可以构成强奸罪(判例很少),有的不构成强奸罪但可能构成其他相关犯罪(比如伤害罪); 近日,长沙市公安局新近出台《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规定》的七项实施意见,为各级公安机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执行办法。其中包括:公安机关对于家庭暴力违法犯罪行为引起的报案、控告、检举,都应当热情接待,问明情况,并作笔录,不得以“家庭纠纷”为由拒绝、推脱;对轻微违法行为人,一般应采取严厉批评教育的方法或依法给予警告处罚;对影响大、后果较严重,但又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给予治安拘留处罚;对多次受治安处罚仍屡教不改,且够劳动教养的,应依法进行劳动教养。 这样,长沙市妇女受家庭暴力侵犯无人管的现状将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保障妇女权益,浙江省人大针对近几年反映突出的“农嫁女”权益保障、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两大问题进行了重点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全省性的“农嫁女”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加强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备案、审查和撤销工作,制定《浙江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等多项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概念伴随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进入我国文化,它是《婚姻法》修改讨论中有意见分歧的又一个问题。笔者在 2000年 3- 4月在湖北省 6市,即黄冈、咸宁、黄石三地级市和钟祥、孝昌、潜江三县级市妇联干部中召开调查会 6次,参加的妇联干部包括市、县、乡 (镇 )妇联主席、维权部长共计 73人。调查题目是:“你市城乡丈夫对妻子的家庭暴力”。本文从调查材料入手谈及《婚姻法〈修正草案〉中的法律空白,以事实作根据旨在对《婚姻法》修改发展个人意见。   一、夫打妻家庭暴力典型案例   以下是 6次妇联干部调查会上反映出来的丈夫…  相似文献   

4.
法律宽恕杀夫女子——对“以暴抗暴”杀夫案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持续关注家庭暴力之时,深受家庭暴力之苦的弱势群体——妻子们一直是本刊关注的重点。有一种说法:监狱里关押的女性杀人犯,她们杀害的对象大都是自己的丈夫。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受家庭暴力之害的妻子采取了极端手段“以暴抗暴”。而“杀夫”之后,法律对于这些妻子的审判也经历了从严厉到“宽容”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认真关注的问题。我国现行法律中虽然有关于制止家庭暴力的规定,但还存有一些漏洞与缺失。为了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应尽快制订《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法》,明确界定家庭暴力的涵义与范围,确立离婚损害赔偿、民事保护令无拘票逮捕等制度。  相似文献   

6.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美籍妻子遭打、女演员白静因家庭纠纷被丈夫残忍杀害、北京女子董珊珊新婚不久被殴致死……近年来,类似可被贴上“家庭暴力”标签的“家事案”频现报端。但或许不久后,这些“家事”将有专门的法律来“管”。日前,全国妇联表示,一部专门针对此问题的《反家庭暴力法》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妇女运动关注家庭暴力时,警察的责任同时被提出。现阶段,我国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立法缺失、执法思想陈旧等方面的问题。当前,全国妇联正会同公安部等九个部委,拟推出《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将为警方参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提供政策依据。在此形势下,加强对警察干预家庭暴力实践与理论的研究,构建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有效模式,成为一个迫切而必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阿颖 《公民与法治》2011,(15):17-19
据全国妇联2004年一项调查显示,我国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其中95%以上都是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女性遭遇家庭暴力,社区、妇联、公安等部门往往只能从中起到调节缓和作用,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不构成刑事案件.连法院有时也“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9.
刘建 《政府法制》2012,(7):54-54
生活中,面对丈夫的老拳,不少妻子选择忍受,因为家丑不可外扬。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的概念里基本等同于“打老婆”。随着家暴、虐童事件屡屡曝光,反家暴一再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和反家庭暴力工作,并不能全然画上等号。不管有没有立法,反家庭暴力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认识,也是各相关部门的分内之事。反家庭暴力要落到实处,执法恐怕比立法更重要。首先,家庭暴力早已为法律所禁止。《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公安、  相似文献   

11.
王立君 《法制与社会》2013,(31):132-132,140
家庭暴力犯罪是近些年来发生在家庭中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犯罪,由于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和对家庭产生的破坏性,因而引起了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家庭暴力犯罪的概念、特点入手,通过对家庭暴力犯罪的危害性、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论述,来探讨我国应如何加强立法和改进制度设计,从而完善我国对家庭暴力犯罪的预防和制止.  相似文献   

12.
刘云凤 《法制与社会》2012,(14):245-246
不管在法学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司法实践方面,家庭暴力都日趋成为热点.家庭暴力已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进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各级地方人大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进行立法,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地方立法的局限性、地方性法规已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发展,不能有效解决家庭暴力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妇女的人身健康和合法权益,有效地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我国现在必须着手制定统一的反家庭暴力法.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01年12月21日起公布施行。为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解释》的内容,笔者将《解释》起草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及对部分条款的理解与适用问题作一介绍。一、对《婚姻法》“家庭暴力”、“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问题的理解(一)对《婚姻法》禁止家庭暴力中“家庭暴力”问题的理解《婚姻法》及《解释》中规定的家庭暴力问题与人们正在研究的反对家庭暴力运动中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是不一致的。具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对暴…  相似文献   

14.
张亚楠 《法制与社会》2013,(32):211-212
在建设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今社会家庭暴力的特点和危害,并提出了借助城市社区法律宣传教育大力完善立法规制家庭暴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新概念:包括对身体、精神、性和财产的蹂躏与掠夺对家庭暴力,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1993年联合国发表的《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的宣言》第一次给“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下了定义:不论发生在公共场所或私人生活中,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上或性行为上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家庭暴力项目组《家庭暴力防治法》专家建议稿起草的专家的定义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身体、精神、性或财产上损害的行为。2002年12月5日,《法律与生活》半月刊记者在新浪网上点击“家庭暴力”4个字时,3050条新闻惊现电脑屏幕,赫然传递着…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家庭暴力的法治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家庭暴力在世界各国普遍、长期地存在,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丈夫对妻子的暴力,仗广大妇女深受其害。本文对家庭暴力的成因、特点以及西方国家的治暴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完善现有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制暴,将是中国打击家庭暴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经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宁波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1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
他刚把妻子痛打了一顿,喘着气对前来的邻居诉说:“外面都说我是个好人: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追逐别的女人。但是,就是说我经常抽打妻子,甚至使她昏迷过去。”象他这样常打妻子的人,在美国是司空见惯的,估计每隔18秒,就有一个女人挨了丈夫或男友的打。纽约市妇女教育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说,“男人打妻子简直随心所欲”。许多男人认为自己有权有责管住自己的妻子,可以随时欢喜,也可以随时打骂。他们不许妻子和别的男人交往,丈夫一出门就把门铃摘掉  相似文献   

19.
一对昔日恩爱的夫妻今日因家庭暴力对簿公堂,让人意外的是:原告是强壮的丈夫,被告是瘦小的妻子。丈夫一再强调因怕妻子杀他才要求离婚,妻子却提出"为了14岁的儿子"而拒绝离婚。  相似文献   

20.
陈虹 《法制与社会》2010,(15):44-45
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伤害,严重的家庭暴力构成违法犯罪行为。由于制度保障的缺失,家庭暴力总是游离于法律之外。家庭暴力需要综合的预防、制止、处理等相关制度的配套保障。防治家庭暴力,需要我们理念和措施的更新:预防为先,兼并制止,着重处理,事后回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