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平台     
我国学者构建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研究在我国结出了创新之果。继德国学者提出生态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等现代化理论之后,中科院研究员何传启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这种理论提出,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从18世纪到21世纪末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第二次现代化不是文明进程的终点,将来还有新的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的过程及其深刻变化。第二次现代化指从工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现代化的概念、现代化的特征及我国现代化等问题,是我们搞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现代化的概念狭义的现代化理论产生于50年代发展中国家寻求自身发展的历史性冲动中。西方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各个领域论证构建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工业资本主义是现代化的主要模式之一,是现代化社会的同义词;西方化和现代化事实上是不能区别的。这就是说,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世界上一切国家都将遵循的唯一发展模式,还强调社会文化传统、价…  相似文献   

3.
高放 《同舟共进》2010,(4):15-16
纵观世界近现代历史,各国从古代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笔者认为可综合归纳为下述四条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合理的并不断向高一级演进的工价结构是工价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实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迫切要求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因此,对工业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工业劳动力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我省工业经济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推动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1985年和1995年两次工业普查资料试对湖北工业劳动力结构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工业劳动力结构及其变动的基本态势1986-1995年10年间,随着工业经…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现代化?其内涵与标准又如何?这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有的认为现代化是作为工业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还有的把现代化作为一种发展结果存在方式。而一般认为,所谓现代化还是一个不太清晰的概念,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不同的解释和引伸。在时空区限上,有的认为现代化是个相对的无限概念,从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直到今天,还处在现代化进程之中,只有不同时期的现代化标准,而没  相似文献   

6.
卓爱平 《前进》2001,(3):30-32
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 80年的历史行程。 8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变迁,从现代化在中国显示的生机和活力来看,这 80年的历史,无疑就是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奋斗的历史。   一、实现了统一与独立,为中国走上主动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前提   以西方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它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脱离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从世界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加以审视,事实上从 1840年后,中国就在某种程度上卷入了世界现代…  相似文献   

7.
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 尽管有艰难无数,但广西已经昂首走在这条路上。2001年,广西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两个决定,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期间,广西工业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0年的28%提高到2005年的47.6%;城镇经济实力增强,城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28.15%提高到2005年的33.62%。  相似文献   

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辛探索的历程,可以发现从建国伊始,党和政府就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上海科技工作会议上更明确表达了这种思想:“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工业人口教育状况分析“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提高全民族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工业的现代化是保证其他方面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在当前重要的是转换企业经营机...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词语中,“现代化”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个世界性的历史范畴是很值得人们倾心的。什么是现代化?人们通常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来解释它。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以现代工业、科学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使现代生产力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狭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经济落后、不发达国家采取适合本国的道路和方式,通过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经验,带动广泛的社会变革,转变为先进工业国的发展过程。现代化作为一个综合的社…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府社会管理王彦坤伴随现代化建设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即从产品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全面转型。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而全面...  相似文献   

12.
<正>面对20世纪以来的现代化洪流,中国当有自己的航道。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的认识横跨了半个多世纪:从1960年代提出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到1970年代认识到"四化"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内容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理论的科学逻辑、历史的必然逻辑、实践的正确逻辑作为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可从根本属性、基本特征两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从实践要求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必须把其本质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江畅 《求索》2023,(1):19-30
中国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更不能直接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而必须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具有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能够创造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中国式现代化实质内涵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创造;它在充分吸取西方现代化的有益内容的同时努力纠正其理论错误并吸取其实践教训;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论从目的还是从手段看,无论是从动机还是从效果看,中国式现代化都是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其实质在于人民性。它是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幸福为终极追求的现代化。因此,它是至善,也是大善,无疑具有道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陈独秀对农民问题认识之比较及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有着极端重要的地位,毛泽东、陈独秀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比较和研究他们这方面的认识,对于我们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实现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仍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实现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转变,农村向城市化的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如何实现这样的转变,如何在大中城市的郊区农村加速城市化进程,如何解决转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一、农村城市化的客观必然性发展是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向复杂的上升运动。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然没有改变农业和农民大国的形象。而现代化不是少数城市人口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包炜杰 《求索》2023,(4):53-58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学术追问,这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作出符合中国经验事实与改革逻辑的系统性回答。从主体逻辑来看,党、政府与市场的内在关系成为中国国家建构的组织保障;从制度逻辑来看,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从价值逻辑来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治理鲜活实践深刻反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驾驭好资本的价值底蕴。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西方治理理论窠臼,而且在实践中以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后工业社会”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工业社会”与中国现代化周敦仁在探讨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西方社会发展动向,预测下一世纪前景的时候,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服务业社会”等等。后工业社会虽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但并不是在渺茫的未来和遥远的天边。从世界大事到我...  相似文献   

19.
杨嵘均 《思想战线》2023,49(1):31-4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情境决定的,是一条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又不同于前苏联模式的符合世情、党情和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也蕴藏着深刻的思维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现代化道路,既具有现代化道路的一般特征又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智慧;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是系统性和整体性相促进、全面性和协调性相统一、渐进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相协调、包容发展和共建共享相统筹的现代化道路。从思维创新角度来说,站在新时代这一历史的新起点,必须明确: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开辟未来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条件;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未来的制度保障;敢于打破路径锁定与勇于开拓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未来的根本途径和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20.
冯金荣  朱文君 《政策》2004,(2):56-58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成效显著,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江西在中部崛起的良好开端。特别是南昌、井冈山两市,近两年招商引资热潮涌动,工业园区快速崛起,旅游经济方兴未艾,发展态势咄咄逼人,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