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必武,何莲芝重返红岩时与原大有农场工人何荣森(后排右二)、罗大娘(前排右二)合影195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在视察云南、四川等地的工农业发展后途经重庆。重返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11月10日这天上午11时半,在通往红岩村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旧址的一条石板小路上,一行人簇拥着一位身材魁梧、雪白的八字胡须挂满上唇的老人,沿着小路朝旧址方向走来。当这位面容慈祥精神饱满的老人步入旧址大门时,眼尖的工作人员一下子就认出是董老,“董老回红岩”的消息顿时传开了。附近的群众闻悉…  相似文献   

2.
一张照片的来历 1939年5月3日、4日,日本侵略者接连两天对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狂轰滥炸。重庆市区变成一片瓦砾。 刚在重庆建立不久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所在的机房街70号、棉花街30号等地房屋也被炸毁。南方局和办事处搬迁到了郊外的红岩嘴,从此在这里建起一处红岩村,成为雾都重庆高扬爱国主义大旗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群年轻人荣幸地在红岩嘴(即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就设在这里,董必武同志也是南方局的主要负责人。 那一段团结战斗、丰富多采的经历对我的一生影响极大。当时的学习热潮,就常常令我神往不已。 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分高、中、初三个学习班。初级班主要是上文化课,中级班有人辅导学理论,高级班是一些对理论有研究的同志和高级干部参加。我们这群年轻人多数参加中级班。  相似文献   

4.
《湘潮》2021,(8)
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唱出了革命者矢志不渝、不畏生死的坚定信念。歌词中提及的红岩,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作为地域的红岩,是重庆红岩嘴13号(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驻地)、曾家岩50号(周公馆)和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红色三岩"的总称,其代表性所在是重庆红岩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曾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机关所在地和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的驻地,  相似文献   

5.
我于194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1943年到1946年间曾3次到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汇报工作,接受任务。当时正是抗日战争从相持到反攻以至胜利前后,形势紧急,来去匆匆,没有来得及仔细了解、观察红岩的一切。但红岩精神始终鼓舞、激励着我。初到红岩1943年6月,我从广西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以世界大药房董事长身份开展工作。这时,徐鸣告诉我,他将调回重庆,组织上有意要我利用暑假同他一起去,集中一段时间学点理论。我们7月8日到达重庆,10日上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虽然地理条件较好,但依然处在国民党特务、军、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重庆解放前夕牺牲于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革命先烈英雄业绩和光辉精神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为了使这一宣传更加完美,如实反映历史真相,成为白璧无瑕的精品,与那些不负责任的“地摊文学”、商业炒作划清界限,出于历史责任感,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一,关于“红岩精神”。红岩,指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居住过的重庆化龙桥红岩嘴山上旧址,当年对外以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名义公开活动,一般称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记得“延安名角”1940年8月底,周恩来去苏联治疗臂伤后经延安返回重庆,在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他回到红岩使整个气氛都改变了,大家在生活上好像也活跃起来,所有同志对他都非常尊敬爱戴。恩来同志本人对大家都很亲切,没有一点首长架子。那时,我对他不熟悉,在延安的时候听过他作报告,我们从延安新来的这批年青人在离开延安前,他和其他首长一起接见过我们,他还和我开过一句玩笑,说我是个“小广东”。有一天,我抄完急电,小鹏不在,我拿着一叠电报到恩来同志处,他很快专心地读完,抬头看见是我,有点惊愕地说:“你不是…  相似文献   

8.
初到红岩     
那是1939年的春夏之交,我从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转赴重庆红岩八路军办事处。那时我只是个16岁的小姑娘,向往着到延安参加革命。由于有外祖父徐特立的介绍,我到了八路军办事处就仿佛到了家,办事处的领导们,都把我当作他们的孩子,热情照顾,谆谆教导,使我深深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我的母亲——徐特立老人的长女徐守珍(原名徐静涵),是上海南方大学学生,赤色工会积极分子,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失踪。同志们都认为她已经牺牲了(直到解放后她才跟外祖父和我们联系上),因此对我这个革命后代十分关照。我初到红岩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对重庆进行大轰…  相似文献   

9.
红岩村,原名红岩嘴,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所在地,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工作八年,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党建》1999,(3)
红岩精神是重庆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团结、领导人民同反动势力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培育、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包含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  相似文献   

11.
静谧的夜幕下,寒风呼呼地吹着。 红岩嘴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的竹篱笆墙内有全幅武装的警卫在巡视着,红岩村内显得气氛紧张。 三楼机要电台前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监听着,希望能再次收到来自皖南新四军军部的电波 这是1941年1月17日之夜。 红岩的全体党员都集中在办事处大楼二楼的过道上,静静地等待着。 不祥的征兆越来越强烈,几乎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自从得知新四军军部北上抗日途中被国民党七八万人围攻的消息后,同志们就一直关注着局势  相似文献   

12.
我于1940年11月到达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地红岩嘴。这时南方局组织部长博古同志已去延安,由孔原同志代理。 在红岩嘴,我住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二楼,一楼是办事处的办公室,三楼房子很少,是机要科和电台。办事处主任是钱之光同志,我们名义上是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做南方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前夕,国民党迁都重庆。为了领导中南、西南地区党的组织和八路军、新四军,加强国共合作,抵御日军侵略,1939年1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成立南方局,同时设立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重庆办事处。办事处开始设在机房街70号,后迁红岩咀13号。由于红岩咀离市区较远,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在曾家岩50  相似文献   

14.
从周恩来过生谈起 1943年3月18日,山城重庆,红岩嘴上的八路军办事处,已是落日衔山时分。办事处的全体工作人员还在听取周恩来为配合整风学习而作的自我反省报告。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听周恩来讲述他的身世和经历。  相似文献   

15.
正27岁时我到了红岩1945年12月在重庆红岩,我初次见到周副主席。当时是张友渔带我上山的。王炳南、龚澎还考了我的英文程度,让我翻译了一篇《新华日报》社论。我翻完后,他们看我还行,就把我留下了。周副主席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是跟龚澎在一起的吗?"我说:"不是,我比她小  相似文献   

16.
1940年夏,日机经常空袭重庆,当时防空设备很差,管理不好,经常是敌机已临上空,才发出警报,人们来不及躲避,炸弹已经扔下来了,死伤人数不少。在5月的一天,也是这样,日机已经飞临重庆上空,才发出了警报。红岩咀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的同志们从房子里跑出来奔向防空洞。在远处看到一个矫健的身躯,站在农场的空地上指挥奔跑的人群,他就  相似文献   

17.
凄厉的空袭警报声在天空回响.日机又要来轰炸了.预备警报拉响后,周恩来招呼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到防空洞中躲避.进了防空洞,周恩来拉了一把椅子坐下,准备看一些文件.抬头,却突然看见办事处厨房冒起烟来,正诧异间,已有与办事处毗邻而居的国民参政会的人跑来提抗议,说办事处有人和日本人勾结,烧火放烟为日机指示轰炸目标.  相似文献   

18.
回延安汇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友渔奉召从 成都回到重庆,这时,《新华日报》总 编辑章汉夫已经随董老到旧金山出席联 合国大会去了。因此,张友渔代理过一 段《新华日报》的总编辑,同时负责写 社论;并和乔冠华分别写国内述评、国 际评述,每周一次。 9月间,我党代表团与国民党谈 判,张友渔担任代表团顾问,研究民主 宪政方面的问题,协助邓颖超工作。当 时还成立了一个修改"五五宪草"小 组。李维汉是组长,组员有何思敬、华 岗、张友渔。 1946年3、4月间,周恩来让张友 渔回延安向毛泽东、党中央汇报请示过 一次工作,是乘美军飞机去的。当天上  相似文献   

19.
资讯     
《红岩春秋》2021,(1):4-5
正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大楼拟于4月对外开放2021年1月5日,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大楼保护修缮工程进入尾声,计划4月底对公众开放。目前,红岩革命文物遗址已修缮完工的有18栋,正在修缮的有9栋,这些文物遗址将在今年7月1日前全部修缮、布展完成,面向公众开放,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相似文献   

20.
1945年9月,我奉召回红岩办事处 参加南方局组织部举办的党训班。在党 训班内又同原来在万县地区工作过的大 部分领导干部一起学习。万县中心县委 委员、宣传部长唐虚谷告诉我:明波同 志已于当年春末在达县患脑膜炎逝世。 南方局组织部对明波入党后一贯表现和 对地下党的贡献作出了充分的肯定,破 例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悼念明波同志 的文章。与此同时,南方局组织部为保 护明波同志的遗孀郭里怡同志,决定调 她到红岩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这些都反 映了领导和战友们对英年早逝的明波同 志深深的怀念! 周明波,原名周远侯,合川保合 乡人。1916年7月出生在一个商业经营 者家庭。幼年在本乡私塾上学,后到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