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夹江县有个千佛岩,也算得川中一景。如今千佛岩下又添一处新景:一家农民开办的“千佛电影院”。更引人注目的是电影院大门上有张别具一格的匾额,这是开张时乡邻们送的,上书赫然五个大字:“敢为天下先”。 一次笔者随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下农村,路过夹江,看到这个农民个人开办的电影院。杨汝岱一见这五个大字,就连声说“好!”他站在匾额下仔细端详,象是陷入了沉思,好一会才说“‘敢为天下先’,写得好啊!”  相似文献   

2.
刘秉光 《各界》2013,(12):74-75
唐太宗李世民说发动“玄武门兵变”是被逼的,赵匡胤笑了;宋太祖赵匡胤说“黄袍加身”是被逼的,曹丕笑了;魏文帝曹丕说接受汉帝禅让是被逼的,司马炎笑了;晋武帝司马炎说以晋代魏是被大臣们逼的,石敬瑭笑了;后晋高祖石敬瑭说给契丹人当“儿皇帝”是被逼的,张邦昌笑了;伪楚皇帝张邦昌说替金人统治中原是被逼的,刘协笑了;汉献帝刘协说当傀儡皇帝是被逼的,石弘笑了,不过他哭得更难看.  相似文献   

3.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从唐高祖手上接过大唐江山,为了一洗前朝积弊,打击官员腐败,澄清吏治,太宗皇帝动了一番脑筋. 为了摸底官员群体中到底哪些人是贪官,唐太宗用了个“小方法”——秘密派遣亲信故意去行贿要害部门的官员,就是“钓鱼”.有鱼饵,果然就有“鱼”上钩,“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唐太宗立即派人把这个司门令史给抓了起来,并且要杀他以警诫其他官员.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辱骂皇帝可不是罚款就能打发的小事.而在民国,却有一家报社,戏称当时的大总统为日本子孙的“私生子”,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官司闹到报社所在地,即,上海租界里.最终,外国法官也只是让报社“罚款两百大洋”了事,这起轰动民国的诽谤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以小制大”被认为是很重要的一项机制.对“以小制大”机制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表现的考察和分析证明,从监察权力自身固有的特点、监察官员积极性的发挥和防止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干扰几个方面,这一机制确立具有必然性;从监察官员直属于皇帝和对监察官员的管理措施两个方面可以寻找到这一机制实施的保障条件;“以小制大”机制并未随着历史的终结而完全失去现实价值,其对中国当代监察制度的改革完善依旧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保命要紧,不顾光彩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突厥人奉干(也作宰干)因无力偿还官府债务而跑路,跑到北边的奚族地区时,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眼看性命不保,他心生一计:“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奚王和亲的使者,你们要是杀了我,恐怕没好果子吃.” 奚王看他气度非凡,还真把他当成了大唐派来的使者,赶紧命人松绑,以贵宾之礼相待,并派100人跟着他去大唐朝拜皇帝.这么一来,不是要露馅了吗?奉干思前想后,定出了一个“三步走计划”.他先对奚王说:“这100人虽然不少,但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人物,怎能见大唐皇帝呢?听说你手下有一个才华超群的琐高(将领称号),不如让他去吧.”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我国法制建设速度之快、效益之大,令世人瞩目.公文法规建设与全社会同步发展,党、政、军各方面公文法规比较健全.但是,三方比较,行政机关公文法规建设相对落后.本文立足一个“法”字,提出公文法规建设、公文法规实施和公文法规意识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促进一个法规硬件的诞生.一、我国公文的法制传统我国有悠久的公文法制传统,对公文文种和公文行文,特别是对臣僚报君的公文(即当今的上行文),各代都有规定,有的还十分严格,稍有差错,轻则丢官,重则杀身灭族.秦代实行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改革的同时,也对公文进行了改革,统一了公文的程式,皇帝制作的公文,“命”叫“制”,“令” 叫“诏”.汉承秦制,对公文文种作了明确规定,皇帝对臣下有制、诏、敕、册,臣下对皇帝有章、奏、表、议,首创了较成型的公文.同时对公文的撰制也立有章法.例如早在西汉时期,“吏民上书,字谬则劾;是以‘马’宇缺画,石建惧死”,石建写的奏章批下来,看到其中的马字少了一笔,恐惧异常,说要“获谴(责)死矣”.石建固然为文为人过于谨慎,但也见出当时公文法规之严苛.  相似文献   

8.
正午时分,杭州大龙门酒店里宾客满堂。酒店经理周达波笑眯着眼说:“看来改了名并不影响生意呀!”这里原叫大富豪酒店,在今年夏季的清除不良文化活动中率先改名。至今,浙江全省已有2000多家企业摘除了原有的不良招牌。由于改善了企业形象,有的商家吸引到了更多工薪阶层的顾客。 此前一段时间,商场酒楼、舞厅歌馆的“妮”、“莎”、“富”、“帝”一类的招牌满目皆是。明明销售普通的国内服装,取的店名却是“丹佛”、“卡迪尼”、“盖普”、“马莎拉堤”;明明经营一般的餐饮娱乐,挂的匾额却是“帝皇酒店”、“皇都饭庄”、“金伯爵”。有的甚至打出了“南霸天”的旗号。不少商家称,取个新鲜醒目的名字,只是想多招徕些生意。  相似文献   

9.
在布鲁塞尔“百年宫”的正门顶端,矗立着四座动人心魄的大型塑像。这是比利时民族精神的象征。其中有一尊是当年中国留学生张充仁与比利时雕塑家夏克马伦合作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议大礼”,是明史上有名的故事。前不久《瞭望》周刊尚有文及此,并说,这是皇帝的家务事,不必细论的。 诚然“家务事”矣,但彼时的天下,本是皇帝的家天下,则皇帝的家务事,亦与国事无异。何况“议大礼”引起的风波,又早超出所议本身。 细论自然不必,我能记下的,也极是简略——孝宗(弘治皇帝)死,继位者为武宗(正德皇帝)。武宗三十一岁死于豹房,无后,于是阁臣杨廷和以遗诏迎兴献王(孝宗的弟弟)之子朱厚熜入继大统,是为  相似文献   

11.
云中君 《各界》2012,(12):41-43
隆庆开关 1566年,炼了一辈子丹药的嘉靖皇帝终于魂归道山,隆庆皇帝即位,在辅臣高拱和张居正的辅助下,隆庆皇帝很是励精图治了一番,革除弊政,百业俱兴。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正式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区二洋,开放对蒙古和西域的通商口岸,大明朝全面开放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读过一篇写在瑞典购物的随感,题为《顾客是皇帝》,在中国购物常常受气的我不由得心向往之.几年以后当我真的来到这里时,最想做的事情之一,便是尝一尝当“皇帝”的滋味.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只有六七十万人,大大小小的商店却一个挨一个,商品来自世界各地,品种繁多,花色齐全.这里无论大店小店,都能热情、周到地接待顾客.周末的上午,我约了同伴一起逛商店.由于圣诞节刚过不久,大小店铺饰满了“打折扣”、“降价”或“半价”等醒目标志,皮货店则把降价的皮大衣挂到了店外.朋友告诉我,节后是  相似文献   

13.
皇帝怕什么?     
李兴濂 《各界》2011,(4):35-35
不知从何时起,皇帝身边有个起居舍人,专门负责“起居注”的工作,也就是专门记载皇帝每天的一言一行,包括皇帝的“幸”事等隐私,也要如实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4.
赵畅 《党政论坛》2009,(5):63-63
封建王朝治理国家,往往靠“奏折”。“奏折”是下面官员向朝廷汇报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请示工作的手段。皇帝依此掌握情况,做出决断,发出号令.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省汕头市郊桑浦山南麓,一个占地一千三百多.亩的建筑群正在全面施工。朝南一座先期完工的大门楼,左侧挂着叶剑英同志题写的“汕头大学”匾额,右侧镶着以金凤花、凤凰、书本和海浪组成图案的汕头大学校徽。这就是香港知名人士、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汕头大学。继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早年独资创办厦门大学之后,象李嘉诚这样捐赠港币一亿七千万元兴建大学,在我国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报上看到一组图文并茂的新闻摄影作品:某文化娱乐公司推出“参与性娱乐项目”:“请您当皇帝”。某公司总经理“财大气粗”,抛出68888元巨款,买来了当“开国皇帝”的权利,他看龙袍、坐龙椅、受朝拜、品御点,着实过了一把皇帝瘾,其夫人也夫荣妻贵过了一把皇后  相似文献   

17.
汤礼春 《侨园》2012,(8):56
《百家姓》上没有“让”姓记载,但在中国的土地上,又确有为数不多的“让”姓存在.这“让”姓何以源来,几百年来在中国民间一直是个谜.笔者最近在湖北老河口市妇幼保健院让庆秋医生家中,终于得以解开这个谜.年近古稀的让庆秋医生告诉我:“让”姓系明惠帝建文皇帝之后.  相似文献   

18.
余显斌 《各界》2014,(9):46-49
古代皇帝也有偶像,刘备大概算一粉丝,诸葛亮就是其偶像。因此,刘备言“我得孔明,如鱼得水”,崇拜之极。今天看来,不唯关张不服,后世史家也有异议。另一个是北魏太武帝,也算超级粉丝,他的偶像,则是他的谋臣崔浩。崔浩行军用兵之道,高于孔明:在北魏一统北方底定中原中,其功之大,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一个版本的北京旅游地图上,西郊玉渊潭都是一块没有任何标志的绿色。但每个北京人都会告诉你,这片90多公顷的“绿色”中,便有号称“东方第一宾馆”的钓鱼台国宾馆。超五星级国家宾馆钓鱼台是一处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园林胜地,1190年,金代章宗皇帝曾在此筑台垂钓,因此得名,故后世有“皇帝的钓鱼台”之称,数百年来,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衰,这座园林时荒时葺。  相似文献   

20.
反映溥仪传奇人生的影视作品很多,最著名的当属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影片的后半部分,英若诚扮演的战犯管理所所长被游街批斗,溥仪感念所长的教诲和帮助,不顾一切地冲上去说:“你们弄错了,我认识这个人,他是好人.”红卫兵昂首问道:“你是谁?”溥仪迟疑片刻,回答:“我是一个园丁.” 这是一段意味深长的台词,新时代已彻底改造溥仪的身份,他终于当上渴望已久的普通公民,也体会了人微言轻的无力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