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邹立刚 《新东方》2013,(4):23-27
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冷战后演变中的南海安全保障机制是美日等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与南海周边国家"大国平衡"战略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应对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已采取诸多措施,但仍须有综合性的南海战略和适宜的举措,以维护南海的稳定及中国在南海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角力黄岩岛 南海需要“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岳峰 《小康》2012,(5):60-63
南海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的海洋问题、领土主权问题、岛屿争端问题,它越来越多承载了多国经济安全及战略安全问题。中国应如何突破南海问题?南海的未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3.
郭渊 《新东方》2013,(3):18-23
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是文莱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是文莱制定南海政策的宏观背景因素。文莱在处理外交南海争端上以东盟为依托,将自身置于东盟的框架下与他国进行交涉,其南海政策总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不让南海问题影响东盟—中国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童庆平  洪民富 《传承》2009,(6):138-139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维护我国在南海的权益,必须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相似文献   

5.
南海问题是制约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健康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南海周边多国凭借国内法、国际法强行侵占我国南海合法权益,且引入仲裁机制,提升矛盾性质,不断加深南海问题的复杂与困难程度。南海海洋权益的争议一定程度上是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关海洋划界的论述所引起的,单一的国际法视角已无法透彻剖析南海问题,只有引入权力、安全、利益等国际政治概念,寻找国家间政治协商、对话与合作机制建设、文化思想互信,才能更好地理解争端、认识争端,实现海洋权益争议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6.
回顾冷战时期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并对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考虑与立场转变,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海问题激化时美国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政策、行为进行分析、阐述,可以对今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及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并预测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战略意图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7.
海南在南海问题中的作用——兼谈区域竞争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霖 《新东方》2012,(4):17-20
当前的南海问题日趋复杂,随着三沙市的成立,如何在南海维权中充分发挥海南省的作用,同时在区域合作中找准海南省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海南省自建省以来的发展沿革、当前南海问题的发展与挑战、区域和合作与发展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南在应对南海问题及区域竞争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维护我国在南海的权益,必须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参与南海搜救区域合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大意义,符合南海周边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近年来中国对参与南海搜救区域合作问题高度重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海上搜救区域合作活动。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参与南海搜救区域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应在总结已往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南海搜救区域合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搜救效率和成功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0.
王连伟 《台声》2011,(9):70-71
8月初,第一份由海峡两岸南海问题专家合作撰写的《2010年度南海地区形势评估报告》出炉。据介绍,这份由中国南海研究院和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组织、编撰的《报告》共分7章,每章分别由两岸各一位学者共同撰写,并经两岸南海问题专家集体讨论定稿。首份南海形势评估报告的出版,表达了两岸学者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和合作意愿。  相似文献   

11.
刘石燕  康霖 《新东方》2016,(4):29-3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南海战略稳步推进,相关国家忧其利益受损,极力介入南海事务,企图搅乱地区局势,致使我海洋资源受掠、南海主权受侵、国家安全屏障受险。如何破解南海问题争端,有效掌控南海局势,是当前紧迫而现实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南海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决定了其复杂的地缘特性、重要的战略地位、激烈的海权争夺.中国与南海地区邻国关系密切同时又存在着敏感的南海问题.中国长期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却得到了其他争议国家"争议搁置、我先开发"的结果.在南海危机频发的今天,中国需要一种新的思维和方式应对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康霖 《新东方》2014,(6):16-22
泰国、缅甸、柬埔寨属于南海问题的非争端当事国,在该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比较中立,与争端当事国不尽相同,个别国家甚至带有一定的"亲华"色彩。在南海争端日益东盟化、国际化的今天,这些国家的态度对整个南海问题的走向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成为各方争夺的主要对象。对中国而言,应将其置于中国—东盟总体关系大局下加以考虑,继续深化彼此间合作,使其成为推介我南海政策主张,冲破"对华包围圈",破解当前南海"能源困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越之间并不曾存在类似当代的南海争端问题。相反,两国海上合作构成友好交往的渠道之一。越南关于南海争议问题起源的一些说法,显然是与历史事实相悖的。中国传统的南海疆域历史上已经形成,中国对于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水域的主权不容置疑。南海争端问题是当代中越关系发展过程中才出现的问题,要顺应历史上友好交往主流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寻求妥善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与措施,推动中越睦邻友好关系和海上合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有效维护南海权益成为两岸共同责任。南海主权主张相同、政策相似以及"一中共识"为两岸南海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两岸长期对峙、外部势力干扰、台岛内部纷争又为两岸南海携手制造了障碍。两岸应坚持"先易后难、先民间后官方、先经济后军事、先功能性后政治性"总体原则,稳步推进南海合作向前发展,共同维护南海"祖权"。  相似文献   

16.
《新东方》2017,(4)
南沙争端包括岛礁陆权之争和海域权利之争。中国在西沙群岛的直线基线,面临南海争端东盟声索国的非议。中国反对南海问题东盟化,也同样面临非议。灵活运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妥善处理南沙基线问题,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中国将找到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7.
论两岸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合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南海问题是一个具有战略价值的议题.两岸是否需要和能否在当前激烈的南海争端中进行战略合作,需要进行全面的考察.马英九执政以来,台湾当局的南海政策重新回到了1994年的政策轨道,重申"中华民国"拥有南海主权,并有意推动两岸合作开发南海资源.但是,两岸的"南海合作"不得不面对内外因素的制约.两岸之间能否搁置争议、构筑互信和建立必要的沟通平台是必须考虑的内部制约因素,而制约两岸合作的外部因素则主要是美国的阻挠和南海周边国家的分化.总体看来,两岸在南海问题上谋求合作,符合两岸的根本利益,既有利于维持中国的海洋权益,也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围绕着南海问题的争端不断升温,直接影响到这一地区的安全稳定。随着南海争端热度持续上升,一些非南海周边国也积极主动地掺和进来,把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形成了对中国的围攻之势。  相似文献   

19.
刘云亮 《新东方》2013,(1):14-19
我国开发利用保护南海资源,需要一个强有力起到保障作用的基地,国务院在确定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目标时,将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列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六大战略目标之一。围绕我国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问题,可以从南海资源开发的实际需求出发,立足海南,积极拓宽和延伸海南岛的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加大出台促进南海油气、旅游、渔业等资源开发力度的政策措施,综合提升我国南海维权"软实力",充分发挥海南作为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南海争端逐步加剧,其复杂程度也逐步增强,究其原因,不外乎:南海巨大的油气资源、重要的地理位置、领土所有权归属、美国的"抑制围堵中国的政策"和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南海周边的国家已频频向中国出牌,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几个大国更是虎视眈眈,南海资源不断被侵吞,南沙群岛岌岌可危。因此,我们要正确分析南海争端加剧的原因,抓住时机,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果断解决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