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确处理“富田事变”项英从对中央苏区各项工作的调查中发现,大家反映最多、意见最大的不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而是抓“AB团”和“富田事变”。AB团是国民党右派程天放等人为了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夺取江西国民党省党部和各县级地方党部的控制权,在1927年1月秘密组织的反革命小组织。A代表省级组织,B代表县级组织。他们以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名义,把AB团分子派往各地,破坏革命,抢夺党权,曾在南昌嚣张一时。但为时很短,仅4个月时间,就在方志敏等率领的革命群众的打击下土崩瓦解了,AB团头子程天放也被群众杀了。但由…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回想起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年代时,可有人还记得那红红火火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里,在江西中央苏区发生过一起惊心动魄的富田事变!它在党的历史上曾经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其教训是十分沉痛的……中央苏区抓“AB团”分子引发富田事变富田事变是由抓“AB团”分子  相似文献   

3.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江西出现过反共反人民的AB团,不久即被人民摧毁,其"寿命仅三个月".但20世纪30年代,江西中央苏区却发生过一起由打"AB团"引发的富田事变.富田事变的爆发,是肃反扩大化和严刑逼供及滥捕、滥杀AB团的结果.这一事变的发生,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其教训是十分沉重的.  相似文献   

4.
从我党历史上反“AB团”和“富田事变”的教训入手,看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及法德并济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5.
周少华  任大立 《湘潮》2023,(5):11-13
<正>编前语:1930年10月,国民党调集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大规模“围剿”,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拉开序幕。此时,根据地内部掀起了一场以反AB团、反改组派为主要内容的肃反运动,后由错误肃反引起了富田事变。富田事变如后院之火,与国民党的前门之敌相夹击,形成了危险局面。12月17日,彭德怀与朱德、黄公略联名发表宣言,对长期共事的战友毛泽东毫无保留地表示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党史天地》2007,(8):35-36
项英认为“富田事变”是反革命暴动证据不足 毛泽东说:必须对其进行坚决打击 项英一上任,就遇到了“富田事变”。为了解“富田事变”的原因,项英从总前委调来了各种文件、材料。当天夜里,在一盏小油灯下,仔细地阅读着。其中,毛泽东于1930年12月20日写的《总前委答辩的一封信》引起了他的注意。毛泽东在这封信中写道:“此次红军中破获AB团4400以上,AB团已在红军中设置了AB团的总指挥、总司令、军师团长,5次定期暴动。制好了暴动旗,若不严厉捕灭,恐红军早已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7.
从我党历史上反"AB团"和"富田事变"的教训入手,看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及法德并济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8.
正由肃反扩大化引起的"富田事变",作为中央苏区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广大党史爱好者来说,可能比较熟悉。但与此相关的"信丰事件",熟知的人可能不多。笔者根据相关史料,现将这一事件的原貌"复原"如下:"信丰事件"是"富田事变"的余音受"左"的思想影响,1930年5月,赣西南苏区的肃反进一步扩大化,子虚乌有的AB团事件不断发酵升级,反AB团的斗争从党外转入党内,苏区党政机关和军队内部一些同志被误为AB团的人被捕、杀。12月初,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毛泽东为书记)根据严刑逼供下的"口供",决定派李韶九(湖南嘉和县人,1903年生,  相似文献   

9.
关于富田事变发生的原因,在我党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当年,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中央认为富田事变是AB团里应外合,公开叛变革命。朱德在延安时说地主要复辟乃是红军第二十军哗变的真正原因。而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等人认为,富田事变是“因为过去赣西南党的路线和工作错误的结果。——党内一般无原则的小组织派别斗争”演变而成的。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有这些争论与分歧都是围绕着其性质展开的,很少考量发生富田事变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们知道,臭名昭著的 AB 团早已在南昌人民的“四·二”暴动中被彻底摧毁,毫无疑义的已“寿终正寝”了。但中国共产党的江西党组织却从未间断过反 AB 团的斗争,并错误地把国民党右派的活动,一律视为 AB团的活动;把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视为 AB团的斗争;把客籍军阀同土著军阀的斗争,也视为 AB 团的斗争;把地主豪绅势力,统称为 AB 团的势力。这是幼年的、马列主义水平不高的党在尖锐复杂斗争中所犯的难以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东固和富田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富田事变和长达5年之久的肃AB团运动。时任红一方面军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与此有何干系?其应负的责任是什么?在肃AB团问题上毛泽东为什么会犯错误以及又为纠正这一错误作了哪些努力?对此,本文力求作一客观、求实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2.
福建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在全国抗日反蒋的高潮形势下发动的,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事变发生在1933年11月至1934年初,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人的领导下,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势力,停止与红军的敌对行动,公开宣布抗日反蒋,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即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这一事件被人们称为“福建事变”。参与这一事件的地方人士中,时年75岁的海军耆宿萨镇冰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震惊全党的富田事变的主要引发者李韶九,事变后被人们诅咒为“灾星”,并得到了相应的处罚:1931年1月中旬,前来赣西南担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推翻了总前委确定的“事变为破坏阶级决战的AB团领导的反革命叛乱”的政治性质,决定以党内教育的方式和平地处理这场内讧,同时对由于滥抓滥杀而激成事变的李韶九,予以开除党籍的处分。 然而,人的命运又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乎意外地再现转机、对李韶九“开除党籍”的决议尚未实行,随着4月中旬新的中央三人代表团的到来和“青塘会议”的召开,富田事变的性质又一次被扭转过来。  相似文献   

14.
1931年初刚就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批评和抵制了总前委在处理富田事变中肃AB团的严重错误,一度缓解了赣西南苏区的肃反扩大化。然而,由于项英后来犯了“左”倾和右倾错误的缘故,以至这段历史及项英同志本人,都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今天,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重新认识和评价项英在赣西南苏区抵制肃AB团错误中的作用,是我们史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论肃“AB团”误区的形成武国有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授意段锡朋等在江西建立国民党右派组织AB团,以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阴谋篡党夺权。AB团成立后,进行种种反革命活动,遭到了江西人民的强烈反对。1927年4月2日,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江西人民组织了大...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时期,其间发生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事件,也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那么,史学界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研究进展如何?还有哪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继续探讨?本文选取了中央苏区若干事件,即富田事变、宁都起义、宁都会议、反罗明路线及反江西罗明路线、查田运动等作为学术史考察对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事件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总的来说,在中央苏区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受人瞩目、影响深远。如1930年引发中央苏区大规模肃反的富田事变,1931年改造国民党军的典范事件宁都起义,1932年中央苏区反腐反贪案谢步升案,1932年排挤和剥夺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宁都会议,1933年严重侵犯中农利益的查田运动,1933年错误的党内斗争反罗明路线事件,等等。这些历史事件,一方面体现了苏区政府在政权、经济、法制、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积极建设,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受共产国际错误指导而推行"左"倾路线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迫害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在江西设立了两个集中营:一个是人所共知的上饶集中营,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官兵;另一个是泰和马家洲集中营,主要囚禁中共地方干部、地下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前者由“军统”特务机关看管,后者由“中统”特务机关看管。被关押在集中营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为了抗日和自由,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抗和斗争。囚于马家洲集中营的谢育才夫妇,弃子越狱,终于逃出了虎口。  相似文献   

18.
“福建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它是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广大群众对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的卖国反共政策强烈不满的情况下,从国民党营垒中冲杀出来的一部分进步势力发动的抗日反蒋爱国运动。事变发生在1933年11月20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的领导下,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反蒋势力,公开宣布抗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苏区肃反的对象因地而异。中央苏区以反“AB团”为主,鄂豫皖苏区主要肃“第三党”、“改组派”,湘鄂西苏区的肃反则以反国民党“改组派”为主要内容。1932年春至1934年夏,湘鄂西苏区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反“改组派”斗争。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这种长达两年多的肃反斗争,给湘鄂西根据地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本文对这一历史事件作初步评述,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后期.都昌出现了一个反共“五人团”。围绕“五人团”。共产党、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右派以及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这场斗争.从武汉国民政府延续到南京国民政府,历时四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党江西外来势力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