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从价值、制度、组织三个维度对公共权力体系的秩序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在对中国公共权力的秩序的形成、调整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国公共权力体系秩序的改革方向。中国公共权力体系秩序变革的方向,体现在价值层面上就是构建中国国情下的市场规则和法制秩序中内生性成长起来的公共权力体系、现代价值理念及权力运行规则;体现在制度上就是要恢复法制,要使各利益主体的权力行使都回到宪政秩序的制约之下;体现在组织层面上就是依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这是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5,(3)
政治价值的实现即主观形态或应然形态的政治价值成为客观形态或实然形态的政治价值,至少需要在选择民主政治制度、制约政治权力机器、培育先进政治文化等方面来努力推进。第一,在确认民主政治制度是实现政治价值的"最不坏"的制度载体的前提下,需要从根本政治制度体系、完善具体政治制度机制与操作程序、强化民主政治制度运行实践等方面完善民主政治制度。第二,需要从政治权力体系的内部制约、公民社会的外部制约、公民权利的价值制约等方面制约政治权力机器。第三,需要从培育先进政治价值体系,吸取传统政治文化和不同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寻找培育先进政治文化的合宜路径与合宜方式等方面培育先进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总病根"仍然是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医治政治体制的弊端,必须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推动权力结构理性化,确保公共权力科学、高效、公正履行职权,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政治体制权力过分集中的基本路径。本文认为应该从党政关系、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等方面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权力结构理性化。  相似文献   

4.
李军鹏 《新视野》2007,(2):29-32
公共行政体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建立公共行政体制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公共行政体制的实质在于其公共性、公正性和服务性.公共行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管理职能、公共权力运行、公共组织体系、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治理结构与公共效能管理等方面.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这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公共管理职能、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健全公共组织体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公共治理进程、提高政府公共效能,全面推进政府管理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5.
叶利钦时期,“超级总统制“的权威主义政治结构最终形成.普京执政以来,延续和深化了权威主义政治.实践证明,在俄罗斯转型时期,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政治体系的公共权威,对实现整个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为俄罗斯大国的复兴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但同时,权威主义在政治构架和权力运作方面的集权特征也带来了某些消极后果.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及其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政治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是权力资源或政治资本,其拥有者构成政治阶级。政治阶级并不同源,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可以发现其内部不同的构造。根据其进入权力体系方式之不同,可将其分为官僚化群体、选举化群体及立法化群体。根据其权力的大小或其掌握政治资本的数量亦可进行纵向的区分。政治阶级的结构分析是精英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周师 《求实》2015,(5):4-9
权力作为确保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力量,其基本功能寓于权力结构之中。马克思立足于批判资本主义政治关系,从权力概念的基本内涵、权力分类的不同维度、社会主义权力的性质及与资本主义权力的关系等方面对此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证和分析。这些论析对我们今天探析通过健全社会主义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瓶颈是政治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关键在于从体制上解决权能结构的转型问题,使公共权力机构能够有效地提供统一性的法律,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一、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现状及缺欠(一)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中国政治形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中央集权 ,国家权力全面渗透进社会生活 ,形成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政治权力关系。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开始分化。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政治权力从中央到地方呈下行态势 ,政治权力从政治领域流向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10.
政治权力是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共意志的象征。监督的缺失,是政治权力经济化的原因。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完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政治制度文明;要科学构建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建设政治权力文明;要把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德制权,建设政治意识文明。  相似文献   

11.
反腐败的关键是权力运行法制化,这是由腐败现象和权力现象的相关性决定的。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腐败的产生主要和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相联系。正是使用和操作权力的固有特点为权力的滥用提供了潜在的机会,就形成了部分人代行集团整体权力的情况,即国家把管理社会的具体权力委托给特定人员行使后,具体用权人的意志就自然地渗透到权力过程中。如果个别意志与权力所有者整体意志不一致时,就很可能出现权力在国家意志范围之外运行的结果,如滥用权力、违法用权等。这种权力的变质即公共权力私有化现象就是腐败,要从根本上治理腐败,就要加…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政治生活中公共决策系统的经常性活动。在现代社会,由于公共政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审视,以公意为价值取向、以政治权力为基本依托、以政治秩序为最终归宿,才能建立起人民期待的合理、公正、有效的公共政策,从而进一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值诉求不仅内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也反映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主要问题,即权力过分集中。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理解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即规范和制衡公共权力的运行。而发展一种以公众参与和影响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决策等过程为核心价值的参与式民主,为规范和制衡公共权力运行提供了一种异体性力量,可以有效消解政治体制存在与伴生的问题,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终使人们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政治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政治家、政治学家的视野中,"政治"的涵义、地位和作用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基 本问题之一。我们认为,在一般意义上,政治是公共权力主体对社会资源的强制性分配及由此达成的相互关 系,其具体涵义主要体现在时间范围、空间范围、政治主体、根本目的、内在特质和主要内容等六方面。  相似文献   

15.
岑树海 《世纪桥》2007,(3):32-34
一个国家的政治遗产往往决定了其现代化政治变迁的不同道路。传统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无法容忍政治组合对自身权力的冲击,这种制度本身无法包容政治参与的扩大化。从权力组合和配置的角度可以看出传统中国政体的集权性质对政治参与的扩大化造成了制度性的障碍,由此影响了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政治结社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刘小冰 《唯实》2007,(9):129-133
国家紧急权力就是国家在突发公共事件下依法紧急改变权力与权利正常逻辑结构的法律制度.国家紧急权力是国家的自然权力,其实体条件是存在达到相应危害程度的突发公共事件,程序条件是依法运作;国家紧急权力的基本内容是权力与权利正常逻辑结构的依法紧急改变.  相似文献   

17.
刘小冰 《唯实》2007,(8):129-133
国家紧急权力就是国家在突发公共事件下依法紧急改变权力与权利正常逻辑结构的法律制度.国家紧急权力是国家的自然权力,其实体条件是存在达到相应危害程度的突发公共事件,程序条件是依法运作;国家紧急权力的基本内容是权力与权利正常逻辑结构的依法紧急改变.  相似文献   

18.
朱庆跃 《探索》2012,(6):31-35
如何预防、遏制党的权力运行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和行为,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除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既继承之前相关成果又立足于新阶段新情况的基础上,就反腐政治体系深度化构建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从党的权力运行秩序视域来解读,这种总结与展望表现在政党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等诸多层级上:政党文化层面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属性,以保障新阶段党的权力运行真正实践人民性宗旨;政治社会化层面必须充分实现政党文化的行为规范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的"合一";政治制度层面必须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以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政治关系层面必须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行深度调构,以促进党的权力运行方式的科学民主化和法治化;政治行为层面必须继续坚持反腐认识方面由自在向自为的转化,以及群众参与反腐的渠道拓宽和权利保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全能主义政治与后全能主义社会的国家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能主义政治是20世纪中国政治的一个明显特色。全能主义政治的产生直接根源于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全面危机 ,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全能主义政治在中国必将走向终结 ,而被国家与社会的适度分离、遇事谈判的二元政治形态所替代。因此 ,如何以新的理念构建后全能主义时代的国家形态就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关键。一、全能主义政治 :界定及特征全能主义政治是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的一个明显特色。全能主义(totalism)与集权主义(totalitarianism)是不同的概念 ,它指“政治机构的权力可以随时地无限制地侵入和控制社会…  相似文献   

20.
李劲 《理论文萃》2007,(1):56-62
哈贝马斯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首次明晰地阐述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与发展。“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描述的是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它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向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生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公众。”①哈氏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