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要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新任务,必须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为抓手,加大投资,强化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把"慢"这个贵州的主要矛盾解决好,在"好"上补差距,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要义之一就是今后几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视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由消费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由当前我国的投资、出口和消费的不协调状况决定的。当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必须千方百计增强消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3.
城市增长方式转型是城镇化转型的基础和核心。城市增长方式转型的首要问题是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市增长方式转型的第二大问题是城市空间拓展方式转型。促进城市社会发展方式转型,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公平性、包容性,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尽快消除同城居民在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等方面的实际差别;要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要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构造相互包容、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城市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了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运行的若干指标,建立一组回归模型,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针对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应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供给结构和加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与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城镇化含义界定及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分析,可以勾勒出中国城市化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城镇化、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镇化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实现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彩霞 《理论前沿》2001,(22):19-20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需要三化并举 ,即 :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推进农村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抉择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化是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按此速度,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可达80%左右。这样的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城镇化历史上的奇迹,但也带来广泛而深刻的震荡,产生了诸  相似文献   

9.
增长动力转型的本质是要为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繁荣寻找可持续的动力之源,最原始的动力通常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化过程中生产率的提高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结构效率,即人口从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在这个阶段,生产率的提升和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大体保持一致。50%的城镇化率是一个标志性的临界点,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10.
内需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中国所实施的出口导向战略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内外阻力,付出越来越高昂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成本。中国要保持经济的长期快速健康增长,就必须改变当前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的增长动力由过多依赖出口转移到内需、出口、投资“三驾马车”上来,尤其要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与主要国家对比,当前我国内需不足,尤其是消费需求持续低迷。二次分配效果有限是造成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表现在: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偏低,强化居民谨慎性储蓄动机;财富过多流向政府,居民收入增长有限而消费不足;区域、部门之间支出失衡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从而抑制内需。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方向。从二次分配视角提出"十二五"期间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必须把握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采取适当的措施 ,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近些年的一个热门话题,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那么,城镇化的完整的科学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城镇化的外在形态,无疑是生活和工作区域的集中化,但其内在的实质应该是城镇文明甚至是现代城市文明的嵌入和弥散.相对于农村,城镇的优越性之一就在于它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正我作为《新华文摘》的编辑,近年来,非常关注新型城镇化问题。想把我研究社会政治冲突的视角和维度奉献给大家,以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城镇化问题。第一个维度就是让我们传统文化里面讲的境、行、果。境就是环境、境界的境,行就是行为,果就是结果、效果。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认识城镇化,那么就要认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它是因为我们国家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状态决定而做出选择的一种重大国策。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预示着我国改革的再深化、发展的再跨越。加快延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着重经济增长拉动力、经济增长贡献率和经济增长源的三大转变,进而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无疑与我国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我们应当借危机之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一是充分注重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内需和外需两个轮子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创新,有利于经济结构提升和自主品牌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诸多积极和消极因素。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动力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继续确保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战略部署、民间资本的启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景气效应、巨大的国内市场和丰富的资源等都决定了,中国具备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但是,制度性、社会性、领域性、冲突性、国际风险等不利因素带来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贫富差距、失业、银行风险等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国应更加关注消极因素带来的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观念和制度创新、建立全面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我国所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城镇化道路。改革开放以前,主要选择的是非城镇化道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城市人口逆向流动之势得以扭转,特别是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城镇化战略,这使中国的城镇化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刚刚闭幕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都鲜明地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任务,这是在全面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客观趋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经济在著名的“雁阵模式”的引领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然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亚洲的经济在上个世纪末落入低谷。在21世纪里,亚洲各国集中力量恢复发展本国经济,整个亚洲经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中国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一直保持良好势头。GDP持续快速增长,从2002年到2005年分别为7.5%、8.3%、9.5%、9.5%,远远高于世界的3%左右的增长速度。2005年,GDP总量达到2.2万亿美元,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