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道德经》中,在《道德经》中,老子从哲学和人生两个层面阐述了“道”,“道法自然”玄之又玄,“道”作用于人生,是治国用兵之良方,休生养性、为人处世之秘诀。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其撰写的《道德经》反映了老子的哲学、人生观、政治主张、社会理想等方面的思想,对我国后世思想文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载体,唐代李世民大力提倡道教,《老子》被称为《道德经》,到了唐玄宗时代,《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老庄”成了道教的必读经文。《老子》原著不过五千言,《庄子》一书也不过三十三篇,它们是一字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包揽三玄三要的妙义,从中能体会到许多艺术的法则。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老庄”,历代的中国山水画也充分体现了“老庄”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老子生活在战乱频发、动荡不安,又充满生机、变革图新的春秋时代,其代表作《道德经》一书,不乏对战争问题的探究.“道”是干、是源,而老子的战争观是枝、是流,是对“道”的运用.在对“道”的准确把握基础上,从战争论、兵略论两个方面透析老子的战争观,展现老子战争观的精神实质,并指出老子战争观对后世特别是兵家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平日的工作十分忙碌,难得有时间出门放松。前几日,我忙里偷闲,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近郊游——河南鹿邑"老子故里"文化行。在短暂的"老子故里"参观旅游期间,我对老子以及老子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老子所提出的"无为"、"不争"等思想充满钦佩,  相似文献   

6.
老子生活在战乱频发、动荡不安,又充满生机、变革图新的春秋时代,其代表作《道德经》一书,不乏对战争问题的探究。“道”是干、是源,而老子的战争观是枝、是流,是对“道”的运用。在对“道”的准确把握基础上,从战争论、兵略论两个方面透析老子的战争观,展现老予战争观的精神实质,并指出老子战争观对后世特别是兵家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道家自然美学的开创者,其《道德经》印证了高远深邃的人生智慧。"上善若水"、"为而不争"、"自然皈依"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君子人格模式,体认着老子"以水喻道"的敏锐睿智的思辨特质,召唤了历代仁人志士在人格实现上日趋走向完善、达求和升华,从而使得老子哲学始终蕴含着悠长隽永的生命意趣。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道德经》,言简意赅,通篇阐述“道”的本质和如何以“道”为人处事,宣扬道家思想。书中运用大量比喻等修辞手法,围绕“无为”和“不争”两大主题展开。这里所说的“无为”,不止是一种治术或管理艺术,而是“道”的体现,如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老子》第二十五章)的宇宙本原,在他看来,道自身是无为的,而道在宇宙之间运行的结果即宇宙万事万物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各有其序、各遂其性、各得其所,达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同我国的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任何宗教都有它推崇的最高偶像,道教当然也不例外,它尊奉老子为惟一教祖,以老子所著《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但是老子生活的年代与道教创立的年代中间相隔数百年,已经死去数百年的老子为什么能成为道教教祖?本文对此做了一些探讨,同时对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也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今之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先哲,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他留给后人的《道德经》却千古传诵,誉及五洲,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老子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简要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内涵,同时对老子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对今之鉴重点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一书描述了一个最高的存在,"道",这个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哲学内涵,同时也是老子构建理想社会所提倡的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在第四章里,老子阐述了道之"用"是什么,以及道如何"用"的问题。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它是讲述人的生活态度的问题。由于现在流传下来的文本非常多,而各个文本的短句注释都不尽相同,为减少歧义,本文以河上公注老子为蓝本,简单分析老子的道之"用"。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创始者,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所著《道德经》中凸显和谐的哲学精神,体现于形而上的天道与形而下的人道的统一,即"天人合一"。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我们今天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渊源;"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与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倡导天人合一,弘扬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畅销书之一《改变思想改变生活》是美国作家韦恩·W·戴尔写的《道德经》对他思想的启迪。该书体现了一位当代美国人对《道德经》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道德经》的东方思维方式对西方人的启发,也看到这种启发中仍旧带有浓厚的基督教的影子。韦恩·W·戴尔对《道德经》的推崇与误解,与长期以来《道德经》传播所受基督教的影响有关,也体现出新的时代条件下,世界哲学的发展以及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对《道德经》哲学思想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事物变化发展中的初始定位,以及对过程中的应变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人们要能做到正固守中、纠过补弊。正固一词频繁出现于《周易》之中,守中则一直是老子《道德经》中强调的,作为中华民族智慧高峰的两部书中的精华,一直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依据翻译学中的“冰山模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应该把显文本译出,而且隐文本的适时添加也是必要的。本文试图用冰山模型来分析中文经典作品老子《道德经》的英译,借以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6.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诠释的“道法自然”“万物自化”“天人合一”等生态伦理思想,对当前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生态构想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足"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结合《老子》相关文本、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可以看出,老子提倡的"知足"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统治者等上层人士而言。老子提倡"知足",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社会安定和谐的理想状态,实践自己"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意味。  相似文献   

18.
老子哲学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和谐理念,《老子》关于"道法自然"、"为而不争"、"损有余而补不足"、"大邦者下流"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从小就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本人则是最崇拜《道德经》中老子的道德思想,并信奉中国道家的对立统一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他的创作中。黑塞的作品尽管题材不同,情节各异,但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可以说是其小说创作中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在目睹人民痛苦,而统治者又昏庸无道、统治无术后,提出了以"道"为中心的领导观。老子主张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作为理想的统治者应潜心磨炼,时刻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达到"微妙玄通"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从而实现无为而治。学习老子的领导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