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中,我国的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当前,我们要坚定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及依据,正确认清如何坚持我国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继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调整是对农民利益的合理补偿,实质是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校正长期以来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实现以工补农和以城带乡。因此,各地应立足实际,找准制约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新性地进行建设,切忌将其作为主要满足政绩需求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突出表现为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农业风险大、比较利益低与加快农村奔小康的矛盾 ;农产品生产急速增长与加工业发展缓慢的矛盾 ;农业地区第二、三产业不发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大批转移的矛盾 ;农业丰收和农业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层。解决这些矛盾 ,要从多方面下功夫 ,关键是要对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而发展产业化进…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诸多挑战和难点都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是化解这些矛盾的关键。从实现包容性城市化的视角看,被附加了很多利益功能的现行户籍制度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探索现行户籍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并在对典型户籍制度改革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推进包容性城市化进程的户籍制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从建立到改革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其中既有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少惨痛的失误教训。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内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启示: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不改革,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难以巩固,没有一个正确的改革理论与策略,将会导致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6.
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到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再到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在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人格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位置,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这一理论主要是围绕着如下十大命题展开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伟大的试验、伟大的实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赶上时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对外开放;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是否有利于”是判断改革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指出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和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开始进人综合改革的新阶段。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大关县乡村的调查,全面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一个令人民瞩目与期盼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着重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背景:黄金发展期、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这是人们普遍认定的中国目前的阶段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令人瞩目的高增长,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而在国际上,小的冲突不断,大的战争好象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面推进,将触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各种利益,从而将引发各种矛盾,其中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本文从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内涵入手,探讨了人民内部矛盾中出现的对抗、激化及转化以及如何防止人民内部矛盾的对抗、激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在改革和发展的过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东西差距、城乡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形成城市和农村两个在生活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的群体,即城市居民和农民.这种差距的存在,不仅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相悖的,而且已经严重地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目的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还是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给予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4.
学习领会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出发,顺应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期待,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重大胜利,消灭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改造后期由于工作过粗、过急,遗留了一些问题,在经济建设中,迫切要求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条件的经济改革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6.
杨启先 《理论前沿》2002,(14):12-13
理论创新,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国经济改革几十年的实践已经反复证明,没有理论创新,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推进、甚至会寸步难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运行方式乃至一些主要的经济活动,都是受一定的理论指导的.如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在理论上就集中概括为三大标准或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共有200多个县参与综合试点工作,并取得有益经验,但到九十年代中期改革难以推进,面临难以逾越的困难。这些困难是冗员分流难、政府职能转变难、权力再分配难和改革成果巩固难。笔者以新制度主义分析视角认为制度困境是造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难以推进的根源,具体表现为正式制度失效导致冗员分流难、制度滞后导致政府职能转变难、制度僵化导致权力再分配难和制度虚化导致改革成果巩固难。  相似文献   

18.
改革辩证法十题——唯物辩证法是改革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改革的二重性、改革的全局与局部、改革的破与立、改革的目的与手段、改革的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改革中的主体性与客观性、改革的根据与条件、改革中的经济与政治、改革中的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总结了我国改革的经验教训 ;阐述了坚持唯物法 ,坚持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形而上学 ,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的深入,广东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改革滞后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进现代化的重大障碍.广东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我们如何认识理解,特别是如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呢?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推进与税费改革相配套的改革。这种配套改革就是既要加强乡镇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服务型乡镇行政体制;又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效益;还要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只有如此,才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