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任父母     
郑衍文 《法制博览》2008,(10):18-19
为人父母,无论权势多大、财富多少,往往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显得那么无能为力。且不要自责,先来看看人类的第一任父母——上帝——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相似文献   

2.
郭晴 《工会博览》2008,(12):53-53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也常常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孩子扭头就去玩耍了,父母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跑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其实,孩子是否孝敬父母是关系到其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由复杂的社会现象引起的。它同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社会某些功能不健全紧密相联,即与当前家庭教育职能的退化,学校教育工作的薄弱,社会、街道管理工作的滞后,一些基层组织政治思想工作的放松,以及民风、党风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不开。但是,由于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因此,在青少年犯罪的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教育孩子是永远的话题,几乎所有的父母心中都装着对孩子的切切关爱,讲究教育艺术,科学培育孩子成人成才,给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现代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孩子更高层次的爱。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第一手调查资料分析了闲散未成年犯的家庭背景,在与城市普通学生家庭状况的对比中显示其突出特征是在父母感情不好不生活在一起、父母文化程度偏低、职业为进城农民和个体户、经济困难、家庭成员有不良记录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犯罪比例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6.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确规定,这也是婚姻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婚姻法第29条第一、二款明确指出:“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父母抚养子女是一种不可附加任何条件的义务。目前,离婚案件在各基层法院民事案件中的比例一直较高,而且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离婚诉讼中,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司法保护、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不管是男女双方争夺孩子的…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偏僻”角落这群被称为“罪犯子女”的孩子是不幸的,只是由于父母犯罪,他们得不到一般孤儿享受的救济和扶助,被社会有意无意地长期忽视,如果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而且不利于教育与改造罪犯,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影响。本文是作者暑期赴北京市顺义区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中心调查所得,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认真分析,希望寻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也常常可以在家庭生活中看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孩子扭头就去玩耍了,父母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跑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其实,孩子是否孝敬父母是关系到其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执教14年来.第一次感到了一种揪心。缘于班上孩子父母离婚率的直线上升。看着孩子们因父母离异而受到了伤害.我却毫无办法。只有感叹:离婚哦!到底为了啥?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孩子在,父母游,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人到中年烦恼多,最头疼的莫过于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才好。中年家长的孩子已经到了最容易叛逆的阶段,做父母的一不小心就会“得罪”孩子,在与孩子的交流上很容易发生障碍。万一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偏见,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隔阂就会越来越深。这时候,最需要一个“和事佬”。那么谁能充当这个“和事佬”,化解笼罩在家庭上空的紧张气氛呢?  相似文献   

12.
郭晴 《工会博览》2008,(22):61-61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和自己说话越来越少,他心里有什么想法宁肯和同学们说也不愿和父母说。在心理上好像和父母有了距离,有了隔阂。很多家长对此很苦恼,但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里就给大家提供几条打开孩子话匣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13.
鲁迅曾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而在当今社会,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儿童——服刑人员子女。他们本该像同龄人一样,享受社会明媚阳光,快乐生活,可由于父母的罪错.  相似文献   

14.
黄倩是个不幸的孩子,父母离异,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她又是幸运的,她承载着离异父母的爱心,幸福生活、努力进取,多才多艺,还考进了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吴学 《法制博览》2011,(14):6-6
孩子,虽然你还在上幼儿园,虽说你还不懂生存之压力,社会之复杂,人性之险恶。但是,父母爱你心切,因此便将把你培养成啥样的人材,长大后将从事何等职业,提早列入你的长期栽培规划。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01,(1)
小时候,孩子的健康,父母最关心;长大了,孩子的学习,父母最担心;这考刚过、那考又来,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可怜天下父母心!期中考试,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更是心急如焚。怎样让孩子在剩下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天才的大脑理论上大脑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藏书1000万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  相似文献   

17.
贾容韬 《工会博览》2013,(30):38-39
我们正处于一个网络时代,为防止网络的负面影响而让孩子和网络隔绝是不现实的。但是,身为家长的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贾容韬老师曾帮助500余名“网瘾少年”走出虚拟世界。在他看来,拯救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父母是在和虚拟世界进行一场拔河赛,只要坚持,就能把孩子赢回来。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贾容韬老师是如何帮助他的孩子戒除网瘾的。  相似文献   

18.
蒋方舟 《法制博览》2010,(18):76-77
父母最擅长三种谎言。一种是替孩子消毒,一种是替孩子判断,一种是替孩子生活。每一种都号称善意,每一种都打着“保护”的旗号,每一种曾出现在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里赚人热泪,每一种都让孩子在成人后郁闷愤怒委屈后悔,最后却化成一声叹息:“他们也是为了我好。”  相似文献   

19.
侯会 《法制博览》2011,(14):16-1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变得特别金贵。可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吧?孩子一家只有一个,可父母加上四位老人,“幸福六加一”,真应了那句话: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脑袋上怕吓着。  相似文献   

20.
郭晴 《工会博览》2008,(2):55-55
小学时期是孩子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而逆反心理又是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它是儿童知识经验增长、个性和独立性发展的必然表现,每个儿童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逆反心理。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应持冷静、民主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