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为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对刑事司法侵权造成损害应否承担法律责任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和标准,对于确定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及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的负担以及承担责任的范围具有重大意义.刑事赔偿归责原则的确定,不仅体现了国家刑事赔偿的立法政策和价值取向,同时还受到本国的法律传统、民情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术界、实务界对于我国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问题,认识还很不一致.笔者通过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具体国情,分析国家赔偿法(包括刑事赔偿制度)的立法背景,并将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与当时的刑法、刑事诉讼法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我国的刑事赔偿,无论从立法背影看,还是从国家赔偿法总则的规定和刑事赔偿的具体规定看,其所确立的惟一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刑事赔偿立法和执法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易使司法部门在理解和执法标准上产生分歧。因而有必要对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确认中存在的问题、存疑案件和错捕的认识及二者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刑事赔偿制度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下发的个案解答和刑事赔偿判例为视角,针对其在刑事赔偿中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侵犯公民(或者法人)财产权等三种不同性质的赔偿请求所确立的归责原则进行归纳、分析和论证,肯定其合理之处,指出存在的不足,为科学的归责原则的最终建立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刑事赔偿的立法精神在司法实务中得以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5.
超期羁押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违法行为。对于被超期羁押者应当贯彻全面的国家赔偿原则,不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终是否被判处“无罪”为条件。一个人即使最终被判有罪,判决前如果存在超期羁押的情形,那么也应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我国的国家赔偿应当实现“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违法”责任原则的结合,对被超期羁押者予以全面的经济上救济。当然,这在目前中国还存在严重的制度和观念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法之重要组成部分 ,刑事赔偿归责原则的确立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刑事赔偿实行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 ,它有赔偿范围过窄等缺陷 ,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违法刑事行为所致损害以违法为归责原则 ;合法刑事行为所致损害以无过失责任为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7.
刑事赔偿请求人在提出请求后 ,可以撤回请求 ,并在二年内再行提出请求 ;刑事赔偿义务机关可以根据赔偿请求的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地与请求人达成赔偿协议 ;对错拘或错捕等侵权行为 ,被羁押人有过错责任 ,按该款规定不予赔偿的 ,必须指明赔偿请求人的过错 ,具体违反什么法律规定 ,承担何种责任  相似文献   

8.
对刑事赔偿案件中“确认”程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赔偿的确认主体侵害应当由独立第三方机构承担,存疑不诉案造成的应当赔偿,确认程序侵害应当明确规定一个合理期限,侵犯财产权承担赔偿“直接损失”中应包括应得财产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9.
刑事赔偿是对公民权利进行救济的最后屏障,在归责原则上经历了过错原则到无过错原则的演进,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认可.我国已经颁布了统一的《国家赔偿法》,侵犯人身权之刑事赔偿得以广泛关注,但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尚存在诸多问题,在财产权被宪法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后,完善我国刑事赔偿势在必行.刑事赔偿制度既包括对实体性要件的界定,如刑事赔偿参与主体、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方式;也包括程序性规范的具体设计,即狭义的刑事赔偿程序和追偿程序.  相似文献   

10.
刑事赔偿是对公民权利进行救济的最后屏障,在归责原则上经历了过错原则到无过错原则的演进,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认可。我国已经颁布了统一的《国家赔偿法》,侵犯人身权之刑事赔偿得以广泛关注,但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尚存在诸多问题,在财产权被宪法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后,完善我国刑事赔偿势在必行。刑事赔偿制度既包括对实体性要件的界定,如刑事赔偿参与主体、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方式;也包括程序性规范的具体设计,即狭义的刑事赔偿程序和追偿程序。  相似文献   

11.
刑事赔偿程序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现行的政治、司法体制和目前刑事赔偿程序复议制存在的痼疾 ,我国刑事赔偿程序应改为诉讼模式。取消目前的刑事赔偿确认程序 ,由赔偿义务机关对刑事赔偿争议先行处理 ,赔偿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的先行处理决定不服 ,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  相似文献   

12.
刑事赔偿程序是国家赔偿责任的实现过程,更是受害人的权益得到救济或恢复的途径,其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赔偿请求人的权利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缺乏程序保障的权利谈不上真正的权利.现行程序设计不但没有给申请人实现救济、参与赔偿决定的作出提供便利,反而成为申请人实现请求权的障碍.完善刑事赔偿程序:一要取消确认程序,改确认违法和具体赔偿合二为一;二要采用诉讼形式.  相似文献   

13.
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及时地弥补了公民因国家机关侵权而遭受的物质损失,慰抚了他们受伤的心灵,同时从法律上规范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的行为,提高了他们自觉执法、严格执法的水平和能力,良化了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密切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开展国家刑事赔偿制度的课题研究,认真分析国家刑事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采取相应办法改良我国国家刑事赔偿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该修正案从总体上对原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修改。在刑事赔偿制度方面,删除了原国家赔偿法要求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规定,取消国家赔偿的确认程序,完善了刑事赔偿程序和国家赔偿费用支付程序,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保障当事人有效得到的赔偿。但《国家赔偿法》仍有需要完善之处,如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由于各国的不同法律价值观和政策选择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兼结果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是适用于国家侵权责任的一般原则,结果责任原则适用于根据违法责任原则难以归责的特殊情形。存疑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无罪推定"的原则,在法律上是无罪案件,依违法归责原则难以解决其刑事赔偿问题,对其应该适用结果责任原则,只要对当事人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后因证据不足而撤案、不起诉、判无罪的,应该给予刑事赔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赔偿立法的宗旨就是为了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实现司法公平与公正 ,制约权力的无限滥用。从这一角度讲 ,应当能够得出我国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纯正的"存疑不起诉"案件应贯彻"疑罪从无"的精神,以赔偿为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对非纯正"存疑不起诉"案件的分析,区分具体案件情况."存疑不起诉"并非一定是错捕.防止"存疑不起诉"案件进入刑事赔偿程序有两种途径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虽然国家赔偿法对刑事赔偿的范围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但由于内容的理解和时间的演进 ,对此仍然存在较多的分歧。特别是关于刑事赔偿中人身损害赔偿 ,就错拘、错捕、错判的认定分歧更大。为此 ,对刑事赔偿中有关问题的评析则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刑事申诉制度的完善与否涉及当事人合法诉讼权利的保障与裁判的稳定性。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申诉的规定相对简单化、原则化。这种法律规定的不尽人意,导致了理论上对申诉性质的认识不一,造成实践中一些人的申诉权无法行使而不正当申诉又得不到抑制。因此,为保障人权、维护司法权威,厘清刑事申诉的性质以及完善申诉管辖、期限、审查程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佘祥林"案暴露了我国刑事侦查、审判及国家赔偿程序中的诸多问题.从赔偿法角度考察,该案反映了我国<国家赔偿法>在"确认"前置程序、赔偿标准、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等规定方面的不足.我们应反思现行刑事赔偿制度之缺陷,全面革新"确认"前置程序、提高赔偿标准、重置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以期更好的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