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也很艰巨。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出发,在分析了英国节能减排所采取的措施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对策建议,供有关部门阅读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熊海龙 《江淮法治》2009,(15):59-59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我比较关注节能减排。我认为企业节能减排最为重要的还是技术创新。目前,企业很多机器设备虽然被淘汰,但是找不到可以替代的节能设备,常常因为一个环节中断,而影响了整个生产线的正常工作,现状令人堪忧。所以,节能减排不仅需要关闭能耗大、污染重的工业企业,更需要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这才是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
贺荣兰 《法制与社会》2011,(23):286-287
节能减排工作实施和推进的重要动力来源于国家在每个经济关键发展时期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法律、法规、规章为一体的多层次制度体系,本文主要就我国节能减排制度的发展历程、宏观制度创新以及辅助制度支撑体系的完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开展CDM项目,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入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既有助于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又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吸引技术含量高、结构更加合理的外商直接投资,还有利于引进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发展CDM项目既有助于推进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也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具有开展CDM项目的优势,抓住CDM项目机遇,对于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日本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日本颁布了第一部专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法律——《地球变暖对策推进法》。为实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目标,让日本国内企业积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日本政府提供补贴,鼓励企业自愿参与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这种不采取命令控制模式(command-and-control),而是以自主参加与补贴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有效地降低了减排温室气体所需的管制成本。目前,我国虽然不承担减排义务,但我国政府提出了自主减排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借鉴日本这种柔性立法范例。  相似文献   

6.
王哲  杨锦儒 《法制与社会》2011,(16):149-150
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乃至全球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地方政府在促进节能减排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往往能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有效杠杆。而美国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先行与我国,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有效的措施。本文以沈阳为例,首先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政策上存在的问题,并对比阐述美国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给予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3月28日下午消息,"十二五"末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两大工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都锁定为比2010年下降18%,专家分析认为两指标强度有保留.分析认为,工业企业实现这一节能减排目标每年需投入1500-2000亿元.  相似文献   

8.
刘碧海 《江淮法治》2007,(9S):49-50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节能减排工作也越来越备受各方关注。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禁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节能减排,我们应该做什么?本期“代表访谈”栏目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对3位省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节能减排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必须常抓不懈,必须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指出全国没有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而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就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故今年以来."节能减排"、"区域限批"等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成为我国政府工作重点之一。但是,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鹿泉市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抓手,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张茂 《刑警与科技》2013,(11):97-99
<正>对于智能环保这块广阔天地,高清数字网络化、智能化、人性化、规范化、适用化,安防企业大有作为,高清智能分析技术对于环保应用来说任重道远,是挑战,更是机遇。前言我国对环保问题也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指标体系和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度,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明确要求对国家重  相似文献   

12.
薛晨 《江淮法治》2010,(17):8-12
今年是我省实现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任务的最后之年,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为促进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江淮环保世纪行”组委会研究决定,2010年“江淮环保世纪行”活动以“推动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  相似文献   

13.
刘勇 《公民与法治》2010,(21):F0002-F0002
今年是省人大常委会确定“双三十”单位三年节能减排兑现承诺目标的最后一年。为全面检查检阅“双三十”单位节能减排工作,10月13日至25日,省人大常委会组成“双三十”单位节能减排工作执法检查团,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山西省晋中市环保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完成“蓝天碧水”工程年度任务,实现节能减排为目标,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三个历史性转变”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节能减排是国家在2006年全国人大会议上讨论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一项重要指标,它旨在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而当前在我国环境立法中有关节能减排方面依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立法现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结合具体实际,认为节能减排的立法可走政策法之路并提出了具体原则以及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6.
节能减排法律体系应是由节约能量资源、节约物质资源、清洁能源和污染控制四个方面的法律体系组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能减排立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和内容性缺陷。明确立法指导思想、确立立法指导原则、构建立法框架体系,应是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法律体系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欧盟减排承诺责任的执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冬梅 《河北法学》2011,29(1):164-171
欧盟减排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只依靠技术手段,而且还积极寻求政府间的可持续合作。对欧盟实现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的措施选择和未来前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欧盟目前的执行优势、弱点和机遇做出评介,以期为我国"未来承诺"提供经验借鉴,实现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邢台市政府在邢台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工作了关于邢台市30个重点工业集中区和30家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向代表承诺的专题报告,选择30个重点工业集中区和30家重点企业,就其节能减排下作在会议上向人大代表作出承诺,实行市直接考核。要求在三年内必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否则重点工业集中区所在县(市、区)长自动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山西省平陆县节能减排工作在省、市环保部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平陆县环境保护局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通过细化工程减排、量化结构减排、强化管理减排等策略,把各项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我国低碳交通运输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面临挑战,同时也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政策的法律定位应当调整和提升,注重政策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借此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进程。低碳交通运输业专门立法,可借鉴英国的做法,以可再生交通燃料义务作为切入点统领低碳交通运输业;立法上整合相关产业和经济活动;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面临更为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它更需要相关领域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与配合,在法律修订中适时引入低碳交通运输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