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荣桓元帅一贯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建国后,他就如何学习毛泽东著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正确主张,并与林彪在学习毛泽东著作方面的“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罗荣桓提出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许多主张,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1、写给儿子的一封信1960年秋,林彪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一年后,就对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谭政极为不满,其原因是谭政不同意林彪提出的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可以走捷径的提法,主张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于是,林彪借此在军内发动了对谭政的批判斗争,并无限上纲上线,甚至把谭政说成是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政治部主任”。1960年底,在林彪的诬陷下,谭政被降为总政治部副主任。毛泽东通过听取党内和军内部分领导的意见,同意罗荣桓元帅复出,再次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就在这时,林彪就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3.
萧华和罗荣桓,一个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帅,他们最初相识在中央苏区的红土地上.虽然在年龄上相差14岁,但在30多年的并肩战斗生活中,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可以说既是良师益友,又亲如兄弟手足.萧华对于罗荣桓怀有深厚的感情,生前常常说他是在罗荣桓同志亲自教育下长大的,罗荣桓同志手把手地教会他怎样做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唯一的政治元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心耿耿,心胸坦荡,深得毛泽东的信任和全军将士的爱戴,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痛苦地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以志悼念。 罗荣桓元帅一生中,多次与林彪共事。早在井冈山时期的1930年,罗任红四军政委,林彪是军长。以后在红一军团、在一一五师、在东北野战军,林彪是  相似文献   

5.
罗帅的品格     
罗荣桓同志离开我们快三十年了。我每每想到刘亚楼同志的教诲,脑海里立时会呈现出罗元帅的光辉形象,久久不会消失。罗帅是刘亚楼同志一生敬重的首长和战友,他生前经常教导身边工作人员要向罗帅学习,说罗帅是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典范。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列经典著作,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我虽然和罗帅接触不算多,但由于长期在刘亚楼将军身  相似文献   

6.
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罗荣桓和林彪作为一对军政老搭档进行了长期的合作,但建国以后,在"大办民兵师"问题和关于谭政问题,特别是如何学习毛泽东著作方面,二人产生了重大分歧。随着林彪地位的日益上升,欲借学习毛泽东著作以突出自己,先后抛出了所谓"带着问题学"、"立竿见影"等"左倾"论调。罗荣桓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习毛泽东著作,与林彪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提出一系列正确的主张,表现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勇于斗争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7.
吕芳文 《湘潮》2006,(12):1-1
罗荣桓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多次与林彪发生分歧和斗争。特别是林彪就任国防部长后,罗荣桓在“大办民兵师”、免去谭政职务、学用毛泽东著作等诸问题上同林彪发生严重分歧,被林彪诬蔑为“反党”。1959年,新的军委组成后,罗荣桓分管民兵建设,担任工作组长  相似文献   

8.
翻开《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2页,有一篇关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重要文献。文章在开头就开宗明义地写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林彪否定毛泽东思想,说‘老三篇’就代表了毛泽东思想。林彪还把毛泽东思想同马克  相似文献   

9.
(一) 因为战争关系,罗荣桓35岁时,还没有解决婚姻问题。他的老战友们,都主动地要为他找个合适的女同志。 有一天,许建国对爱人刘桂兰谈起罗荣桓的个人问题。刘桂兰对罗荣桓也比较了解,知道他这个人非常老实忠厚。许建国一提这件事,刘桂兰马上想起了自己的同学林月琴。 林月琴是安徽人,长征时在四方面军,当过工兵营长,为人娴雅、大方,性格热情、开朗,这时正在中央党校学习。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全面正确评价毛泽东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典范张继禄邓小平同志从"文化大革命"中复出后在抓全面整顿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完整的宣传毛泽东思想,反对片面宣传、割裂和庸俗化。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出时,经过反复考虑后向中央负责同志写信和谈话,郑...  相似文献   

11.
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党中央确定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展示了理论界关于毛泽东研究的最新成果。这次会议主要内容和意义包括:学习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当代中国的关系;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研究和宣传,探讨毛泽东同志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他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宣传,研讨毛泽东同志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更加清楚地认识了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的基础;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宣传,研讨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安康是万立春的故乡。自省委。省纪委作出《向优秀纪检干部万立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地区行署积极响应,隆重召开向万立春同志学习动员大会。 会上地委书记陈有德同志亲自作动员讲话,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开展学习万立春活动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来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万立春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积极寻找差距,自觉向万立春同志看齐,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加快安康发展贡献力量。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各级各单位学习万立春同志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效果、好典型,在…  相似文献   

13.
稼祥同志很像一个学者,他不太会“交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太会“公关”。虽然他当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时间很久,但对红军的干部并不很熟悉。客观原因是,在第四次反“围剿”时,他负伤了(是在开会时被国民党飞机炸伤的),因此,他任职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在中央红军中,军团一级的干部他熟悉。当时一军团司令员是林彪,政委是聂荣臻,政治部主任是罗荣桓;三军团司令员是彭德怀,政委开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党史党建单元的学习,收获是很多的,其中最主要一点是使我弄懂了为什么必须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区别开来的问题。 来党校学习前,总认为毛泽东思想不必和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区别开。我是这样想的:一个人的一系列主张、意见、观点之类东西,不管他正确与否?只要是他的,就可  相似文献   

15.
1963年2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相继报道了雷锋的事迹。毛泽东主席仔细阅读以后,激动地踱着步子,他深情地对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要向雷锋学习。”毛泽东主席对雷锋的重视,马上就引起罗瑞卿和中央军委的重视。总政起草了《关于号召全军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活动的通知》。《中国青年》杂志为了把宣传雷锋搞得更集中一些,更有深度、更有声势,决定出一期学雷锋专辑,请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题词。大约在2月中旬,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请求题词的信,派人送到中南海西门传达室,过了两天,他们向毛主席办公室的同志打电话询问,回答说主席还没有什么表示;又过了两天,再打电话,办公室同志告  相似文献   

16.
罗荣桓元帅是我军杰出领导人之一。在战争年代,他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曾长期与林彪合作共事,以他既坚持原则又能团结人的卓越风范,协助林彪做好军事工作,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但在解放以后,两人的关系却逐渐发生了改变。 一 平津战役以后,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罗荣恒原打算也随军南下,但北平解放后就病倒了,不得不留在天津治疗。  相似文献   

17.
罗荣桓元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一贯与战士同甘共苦,受到战士们的衷心爱戴与尊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1 红军时期,罗帅的勤务兵王东保是个孤儿,没有读过书.有一天,罗荣桓同志亲切地问他想不想学文化,小王回答想学.罗荣桓同志高兴地说:“学了文化,可以懂得很多道理,更好地干革命.”从此之后,他无论工作多忙,总是挤出时间手把手地教小王写字;并且边写边给小王讲解.他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讲述农民为什么穷,地主为什么富,革命就是要推翻人剥削人的旧制度.这些循循善诱的教导,就象把小王的心打开了一扇窗户,照进了真理的阳光.罗帅还对小王的学习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有一点进步,就表扬鼓励;作业本上有错字就耐心地给予纠正.在罗荣桓同志的悉心教育下,王东保进步很快,逐渐能够写标语,并学会了油印文件和宣传材料.当罗帅看到小王写的标语的时候,非常高兴地说:“小鬼,进步不小啊!”  相似文献   

18.
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特殊的一页,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页.为什么叫拨乱反正?邓小平在当年是这样界定的,他说:"我们现在讲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0页)胡耀邦对拨乱反正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92,(4)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运动初期,党政军不少领导同志都不自觉地卷入了这场历史动乱。他们当时对发动“文革”的决定没有怀疑,以“反修防修”为出发点,去参加这场运动。然而,他们后来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现象不正常,许多做法越来越不对头,逐渐对“文革”产生怀疑,进而发展到抵触。以至最终背离“文革”的“大方向”,成为运动的“阻力”,纷纷被林彪、江青一伙所打倒,成了“革命”的对象。“文革”之初,刘志坚同志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管总政的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也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到这一历史内乱的漩涡之中的一个。他当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求实》1982,(2)
问: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这段话,不公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而且对于我们党的集体和毛泽东同志个人在毛泽东思想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