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力帮助下,越南终于在越共手中获得独立。但是,独立后的越南心情始终十分复杂,既对历史上曾长期属于中国而对中国充满疑虑,又对印支联邦的“大越南”充满渴望。于是,在中苏交恶的历史大背景下,在苏联的引诱和拉拢下,在胡志明去世后,越南迅速转向苏联,尾随苏联同中国尖锐对抗。  相似文献   

2.
亲历中越关系正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忠 《湘潮》2010,(4):36-39
<正>1950年1月18日,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同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是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后并与之建交的国家。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作为越南的大后方,全  相似文献   

3.
中越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国在艺术交流方面的交流不断。在近代,中越两国的艺术交流更为广泛。近代中越两国的艺术交流,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建筑艺术等方面。艺术交流丰富了两国的艺术宝库,也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相似文献   

4.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关系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联合声明的发表使中日两国人民为之奋斗了整整20年的邦交正常化终于实现了,这是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毛泽东、周恩来、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都为此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边岩 《党史纵横》2001,(2):F002-F002
&&永恒的瞬间——邓小平与外国友人在一起@边岩  相似文献   

6.
钱江 《湘潮》2004,(6):10-13
1954年6月下旬,日内瓦会议暂时休会。周恩来于6月30日赶回国内,前往柳州与胡志明等越南领导人举行会谈,协调中越双方在日内瓦会议上的立场。柳州会议第一天,中越双方阐明了各自的观点,找到了共同点。  相似文献   

7.
裴华 《党史纵横》2004,(5):29-30
1988年8月26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时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时,随同来访的参议员金丸三郎向邓小平转交了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的一封亲笔信. 接到这封信后,邓小平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他满怀感情地对金丸三郎说:"请你回国后代我向福田赳夫先生问好.我和他见过多次,我们两人都是交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8.
在2004年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笔者撰写《邓小平与红星报》一文时,意外地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在赣南》一书中发现一条十分珍贵而又鲜为人知的线索:邓小平在担任《红星报》主编时,曾经撰写过一篇通讯,报道闽西连城的“温坊战斗”。《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1931年夏,邓小平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瑞金,1933年夏,他被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便担任了《红星报》主编。当时,由邓小平担任主编的《红星报》经常报道闽西苏区红军的战斗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温坊战斗”是1934年9月初,在朱德、聂荣臻等指挥下,中  相似文献   

9.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他以一代伟人的聪明和才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打破僵局回应勃氏绝唱1979年4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决定,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80年2月14日期满后不再延长,并重申要在和  相似文献   

10.
裴华 《党史纵横》2004,(6):32-34
大平正芳,60年代曾任日本池田内阁的官方长官、外务大臣。1972年任田中内阁的外务大臣,曾陪同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中国,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由此,他的名字开始为中国人所熟悉。1974年3月,大平正芳代表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缔结《中日航空协定》达成协议,并签署了《中日贸易协定》。1976年底,他出任自由民主党干事长,积极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在福田内阁时期,他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不遗余力。1978年12月,大平正芳出任首相,日中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活跃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三句话的新闻发布会 1982年5月,我出任外交部副部长,开始主管苏联、东欧事务.  相似文献   

12.
以民促官积极在"美国后院"打开缺口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针对地处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耐心等待、多做工作、广交朋友、以民促官"和"细水常流、稳步前进"的工作方针.自1950年起的20多年中,周总理会见了150多批来华访问的拉美国家的客人,其中智利客人为数较多.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画家万徒勒里、社会活动家阿连德和贝德雷加尔等先后访华,均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  相似文献   

13.
1965年,印尼发生“九卅事件”后,对华反目成仇,中国和印尼两国关系从蜜月外交跌入冰点,恶性冲突事件不断,在历时两年的抗议照会战后,两国断交。直至1990年8月8日恢复外交。当时,笔者刘一斌主管印尼事务,经历了两国关系恶化、断交的全过程,对其中的重要情节,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菲德尔·卡斯特罗这个名字,在中国广为人知。只要一提起他,人们便会想到他的满面胡须和一身戎装,想到他的传奇经历和迷人风采。以“特殊方式”实现与中国建交1959年1月2日,卡斯特罗领导的起义军进入首都哈瓦那,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统治,建立了临时革命政府。新政府宣布愿与各种不同制度的国家保持和建立外交关系。蒋台当局立即承认古巴新政权。但是,新中国诞生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给古巴革命政府和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吸引力。新中国同刚刚获得解放的古巴之间的交往是从民间开始的。1959年4月,新华社派出记者孔迈和庞炳庵…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国际和平环境不行。只有创造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我们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因此,必须调整同一些重要国家的关系。有些事情,如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两国恢复邦交等,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就已经做了,中英香港问题也已经开始同英国进行接触。当时,真正剩下的重大国际问题就是中苏关系问题。经过对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科学分析,邓小平从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依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指导我们党和…  相似文献   

16.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到北京。这时,建国问题已迫在眉睫,中共中央领导亟需同斯大林面谈以建立今后中苏两国的新型关系。特别是苏联能否立即承认新政府,对新中国能否在国际上立足至关重要。毛泽东本来准备亲自和斯大林面谈,因当时解放战争正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各国担任过驻华大使的人士中,回到本国后曾先后担任过副总统、总统并在这两个任期内都访问过中国的,恐怕只有一位,那就是印度的科切里尔·拉曼·纳拉亚南.他是中国人民的挚友,为中印关系作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略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辩证关系,是深入认识、全面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充分彰显了时代精神,从而弘扬和超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体现在继承性、选择性、发展性等三个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创新体现在内涵的时代性、体系的系统性、揭示了人性发展的无限性等三个方面。贯彻、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有辩证、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外交战略与中非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非洲国家作为发展中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当前中国政治上的同盟军和战略依托,仍然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基础和立足点。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中国拓展政治和经济利益,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和国家形象。进一步增进中国在非洲的外交利益,需要积极利用多边机制以深化中非战略合作,采取切实措施夯实中非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大对非洲文化外交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中美缓和与援越抗美--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的越南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在大力援越抗美的现实背景下,外交战略的调整中并存着两种外交方针:一是坚持革命外交,继续援越抗美;二是确立务实外交,寻求和实现与美国缓和关系.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调整对美政策,实现中美缓和,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越南问题促中美高层对话;第二是坚持支援越南的基本方针,促进中美和解;第三是劝越谈判,结束越南战争,以促联美抗苏大战略实现.中国始终把握住既定援越立场,绝不拿原则作交易,从而取得了以小国关系带动大国关系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