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典语录     
正在己无不尽之心为忠,在人无不实之言为信。(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养生主》)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焉。(东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相似文献   

2.
经典语录     
正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澹然《寤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东汉·王符《潜夫论》)  相似文献   

3.
比较早地系统论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要算东汉人王符。他的著作《潜夫论》中的《明暗第六》对此曾进行过专门论述。在该编中,他说:“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这段话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4.
"太平"一词产生于战国时期,到东汉中后期而终成人们观念世界中理想社会的代名词,其标志便是王充所著《论衡》和王符的《潜夫论》。王充在赞同五帝三王的时代为"太平"之世的同时,并不认为"太平"是遥不可及的一种社会政治局面,在他看来,判断一个时代是否属于"太平"之世,首先要看统治体系中的成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政德和作风,其次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风气的好坏,而社会安定有序和民众安居乐业是"太平"之世的根本标志和征验。如果说王充的《论衡》执着于对古往今来"太平"之世的如数家珍和对"太平"之世基本特征的阐述,那么王符则在此基础之上扮演了"接着讲"的角色,即着重围绕何为"太平之基"及何以"致太平",展开了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李涛 《前线》2017,(10):98-100
<正>舜帝是五帝的最后一位。在神话人物中,舜帝出现较晚,和历史记载时代更加接近,因而神性进一步消退,人性开始突出。一方面,他也有神圣的出生、神圣的长相、神圣的宝物和超自然能力;另一方面,他的家庭生活、人生履历,也变得更加清晰起来。他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家庭和政治生活方面,比如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历山耕种等等。舜帝的诞生与青年时代传说舜帝是黄帝的第八代孙。他的父亲是瞽叟。"瞽叟"的意思是瞎眼老头,并不是他的原名,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5,(9)
<正>第五伦,字伯鱼,东汉时官员。复姓"第五",章帝刘炟即位后,第五伦升任司空,成为"三公"之一。第五伦虽然长期身居高位、俸禄优厚,但他从不骄奢淫逸,生活十分节俭。担任太守时,他常常自己动手割草喂马,妻子亲自下厨房烧火做饭。每领到俸粮,除留下自己一家食用之需,其余全部赠送或以最低价卖给百姓中的贫困者。升为司空后,他依然"不修威仪"。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摆官架子、不装  相似文献   

7.
<周易>及易学的启示和影响,始终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东汉后期,社会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为了解决社会危机,挽救东汉政权,王符、仲长统、荀悦等人借助易学阐发了一系列社会批判思想.这些思想更多地摆脱了象数易学的束缚,在义理解<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并促使易学最终向玄学转型,成为东汉后期易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1东汉安帝在位时,品学兼优的杨震被大将军邓骘看重,诚邀其入仕。杨震从政后,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多次得到提拔升迁。 2从荆州刺史改任莱州太守时,杨震不想让地方百姓为他锣鼓喧天地送行,也不想有人以盘缠之名送上银两,因为他厌恶这些。  相似文献   

9.
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唐甄,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思想,就是“富民”思想。这个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潜书》中。《潜书》,原名《衡书》,是作者“权衡天下”,品评世事的论著。唐甄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原籍四川达县,中举后到山西长子县作了十个月的知县,去职后流寓苏州,在困顿的生活中发愤著书,《潜书》就是这时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潜夫山下,茹水之滨,一位默默无闻的共产党员、基层法律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用心血和汗水将党的光辉形象和法律的公正威严,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他就是镇原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欣.  相似文献   

11.
东汉时期,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有一县,叫朝那(音朱挪)县,县址大约在今彭阳县古城镇。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曾出过不少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东汉和帝永元十五年(103年),东汉名将皇甫规就出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观     
《咬文嚼字》开咬《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说汉武帝晚年"迷恋黄老、烧香拜佛,是道家的无为"。这错在知识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为西汉衰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一说为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武帝时期是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相似文献   

13.
“认识大时代 ,在大时代中生活奋斗 ,站在大时代的前卫为大时代服务!这就是现代文艺家的使命”。这是张闻天同志1938年4月20日为祝贺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时的题词。这个题词所处的时代 ,正是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时代 ,而劫夫正是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民音乐家。1 劫夫 ,原名李云龙 ,1913年农历10月12日 ,出生于吉林农安县一个自由职业家庭。小时候 ,他聪明好学 ,记忆力强 ,跟着哥姐学绘画、学乐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他结识了中共长春特支书记刘作恒 ,接受了进步思想 ,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打日本、救中国的道…  相似文献   

14.
网闻摘录     
正克去贪欲需不自欺《后汉书》记载,东汉名臣杨震路过昌邑县时,县令王密为报答他过去的提携之恩,"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断然拒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羞愧而出。宋代钱时评价杨震:"常存此心,内省不疚,暗室屋漏,无异十目十手之时,则庶乎其不欺矣。"  相似文献   

15.
吴玉章一生始终将自己置身于时代的前列,在每一次重大的历史关头,他总能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艰苦奋斗,临危不惧。正如毛泽东同志对他的高度评价:“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他的生活和传奇般的经历,也如党中央在他六十寿辰时的祝词中所说:“是近几十年里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东汉末年 ,京师洛阳流传着“直如弦 ,死道边 ;曲如钩 ,反封侯”的民谣 ,反映了当时黑暗无道的政治现实。民谣中赞颂的刚直如弦、不折不弯的人物就是李固。东汉王朝到和帝时 ,朝廷大权已旁落到外戚手中 ,皇帝的废立都由外戚所左右。外戚梁冀本是一个纨绔子弟 ,嗜酒、贪色、好赌、斗鸡玩狗 ,无所不精。就是这样一个败类 ,竟被任命做了大将军。从此 ,东汉名义上是刘家天下 ,实际是梁氏王朝当政。面对这样一股凶残腐朽的政治势力 ,正直的大臣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抗争 ,最优秀的代表人物是荆州刺史李固和杜乔。他们对诬、贬、罢、狱、杀全然不顾 ,浑…  相似文献   

17.
赵壹(122年—196年),字元叔,生于汉顺帝永建年间,卒于汉灵帝中平年间,汉阳郡西县(今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人.东汉著名辞赋家,与书法家张芝,思想家王符并称"陇上三大家". 史书记载,赵壹体格魁梧,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汉阳郡举荐赵壹为上郡吏,去洛阳汇报情况,接见他的是司徒袁滂.当时袁滂权高位显,拜见的官吏有数百人,都不敢抬头仰视,唯独赵壹长揖不跪.袁滂望而异之,赵壹答曰:"昔郦食其长揖汉王,今揖三公,何遽怪哉?"袁滂暗暗惊叹,邀其上坐,询问西部事务,赵壹对答如流,袁滂大喜过望曰:"小小西县,竞有如此人才,国之大幸."  相似文献   

18.
<正>东汉末年,王纲解纽,“郡郡作帝,县县自王”。军阀们肆意践踏着纲常伦理,以往尊贵的天子,也在他们手中沦为“提线木偶”。奇怪的是,这些手握重兵的诸侯又不约而同地遵循着汉家传统,行事多依汉世故事。董卓无道,关东诸侯群起而攻之,依东汉初年窦融故事,推袁绍为盟主。“窦融行西河五郡大将军事,以梁统为武威太守”,袁绍照葫芦画瓢,令曹操暂代兖州刺史。多年以后,曹操独揽大权,天子赐他“赞拜不名,  相似文献   

19.
魏瑾 《党的建设》2021,(1):49-50
镇原,东汉著名政论家、思想家王符的故乡,"中国书法之乡",闻名遐迩的文化大县.提及镇原,与"文化"标签齐名的,还有贫困——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梁峁交错,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贫困"这顶帽子,镇原戴了很多年.5年前,经精准识别,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23万人,贫困发生率达36.21%.和全县十几万贫困群众一样,新城镇孙庵行政村村民徐文森也一直让"贫困"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脱贫不是"等靠要",变化要从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说起,也要从徐文森"撸起袖子加油干"说起.  相似文献   

20.
东汉安帝年问,有一个叫杨震的官吏.接连出任荆州刺史、东莱郡太守等职。在他前往东莱郡任职时,途经昌邑县,过去他所举荐的王密做了昌邑县令。为表示感思之情,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敬重,王密夜晚亲自带了十斤黄金送给杨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