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具有一些突出的优点,然而,鉴于目前中国的国情和相关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具体情况,建立新闻发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较大的隐忧。因此,有必要从如何准确定位新闻发布制度、如何做到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良性运作、如何做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和重视落实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法律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闻发布制度为基础,并结合行政行为组织学、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变化做一个基本的梳理,以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之后三个阶段作为考察的重点,揭示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和价值取向及施政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框架基本完善的情况下,建立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该在主流意识得到强化后,建立一套狱务公开的正式约束机制,以此进一步完善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运行机制。对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首先应从建立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依据、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核心和运行动力、监狱与媒体的关系、狱务公开等一系列问题开始。通过监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际运行,监狱及有关司法机关应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努力建设成一个以罪犯改造为考核目标的主动开放、沟通媒体、使罪犯贴近群众、促进社会稳定的权威、规范、高效的监狱机关。  相似文献   

4.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传媒大众化和政府信息公开化的中国已得到广泛运用,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全部省级检察院以及部分地市级检察院已建立起新闻发言人制度,而基层检察院对该制度的引入应用不容乐观。但政府和最高检的日益重视、公民知情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多媒体竞争的白热化等客观动力以及基层检察院自身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基层检察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具有了符合发展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由专人代表党派、团体、单位或其他集体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新闻的制度,是我国新闻制度的重要方面。从1983年外交部首设新闻发言人制度起,此项制度在国内从尝试到推行已历时20余载。  相似文献   

6.
公共新闻(或称公民新闻)在美国的兴起,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公共新闻活动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同城媒介联合行动,共同设置话题,直接介入公共事务,试图解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公共新闻活动是对此前所有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和社会学理论的巨大冲击.它的实践和理论对于我国新闻媒介的改革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本文从公共新闻与舆论市场、与媒介议程设置、与我国媒介改革诸方面对公共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影响和可借鉴之处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从国家民族利益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司法知情权是公民知情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司法知情权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专业化的司法行为与社会民众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否将现代社会宣传工具——新闻发言人制度引入司法领域,以加强司法机关与社会的沟通,妥善处理司法与媒体的关系,实现公民司法知情权?本文试探讨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检察机关建立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具体建构,以期把这一有效的宣传制度引入检察机关,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龙 《法制与社会》2010,(9):292-292
本文对CNKI中收录的从1994年至今的203篇研究议程设置理论的论文进行文献综述,然后对中国传播学整体研究情况进行探讨。文中论述了议程设置理论的产生和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其次,归纳了议程设置理论在中国研究和应用的四个主要方向;再次,指出了中国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中国传播学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要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性问题 ,就必须在政府制度的一切行为中贯彻落实必要的伦理精神 ,使政府的所有制度行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合目的性要求 ;明确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原则 ;建立规范政府行为的道德保障系统 ,以便从外在着手制约政府行为中的不道德现象 ;构建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理性必须实施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时代,政府新闻发言人不说话、说空话、说错话的代价很大。近几年来,一些网络"流行语"出自某些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之口,比如"俯卧撑"、"躲猫猫"、"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某地方政府大楼被质疑过于奢华,当地政府新闻办公室回应称"为的是方便服务群众,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后却被曝群众"门难进",甚至禁止拍照;网民吐槽到某省旅游屡次"被坑",该省旅游局发言人回应称"有批评声很正常,游客永远都是嫌价格贵的";某地一公职人员被曝"赴澳门豪赌"并经证实,而当地政府曾第一时间回应称举报不实……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之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品责任法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新《产品质量法》颁布时间不长 ,但我国现行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有必要依据保护消费者利益与促进生产发展并重的基本原则、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用的归责原则及全部赔偿、限定赔偿和惩罚性赔偿并行的赔偿原则做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民法典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体系化与系统化是民法典的内在要求。仅适用个别的局部性的民事关系的 ,或常会发生改变的 ,或处于公法与私法交叉地带的 ,或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的程序性规定 ,均应由单行法加以规定。我国民法典体系要采纳德国潘德克顿模式 ,应以法律关系的要素来构建总则 ,以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民事权利来展开分则。分则应为人格权、亲属法、继承法、物权、债权总则、合同法的一般规定 ;在分则关于民事权利的各编之后 ,应规定一个对各类民事权利加以保护的侵权责任编。  相似文献   

13.
张利改 《河北法学》2007,25(12):138-140
股东有限责任乃现代公司法律之基石.股东有限责任是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并非股东无责任,也并非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并不必然导致股东有限责任之例外适用.我国公司法应坚持股东有限责任为原则,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为例外.主要从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概念、历史渊源、功能及局限性、人格否认理论及其完善几个方面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我国应建立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 ,并可以引进巨灾风险证券化等制度 ,以更有效地分散风险。对于突发性环境侵权行为的责任保险应作为商业保险看待 ,对于持续性环境侵权的责任保险应作为政策性保险看待。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应采取分步走的策略 ,即先承保突发性的环境侵权行为 ,待条件成熟时再承保持续性的环境侵权行为。针对环境侵权的危险性、突发性、持续性等因素 ,应采取强制投保和自愿投保相结合的方式。在给予受害人赔偿时 ,应实行责任限额制。  相似文献   

15.
论宪法在我国民事案件中的适用--以新闻侵权案件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德志 《法学论坛》2004,19(6):36-43
我国的新闻侵权案件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或隐私权的冲突;另一类则为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冲突.从法律关系的性质看,体现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冲突的新闻侵权案件,不是民事案件,而是宪法案件;纠纷双方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宪法关系.公民或媒体享有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权,而接受这种监督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宪法义务.所以,对这类案件中侵权行为的认定,不应当适用民法的归责原则,而应当适用宪法的归责标准.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改革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配套制度革命性地变动了我国食品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了我国食品召回法律制度。在发掘食品召回制度学理、比较发达国家相关制度设计、缕析我国先前制度演进与实践之后,笔者对当下法律及相关规则中涉及食品召回制度召回主体、召回程序、召回责任保险、食品安全赔偿基金、食品溯源管理制度等内容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复议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举证责任规定不够全面、证据开示和质证有所缺失、证据认定规则缺失、证明标准可操作性不强且严苛。修改的方向和原则应当是准司法化、兼顾效率与公正、内容体系化。具体来说,应当在总则中规定总体要求,完善举证责任制度,增加证据交换、保全、排除、自认、补强制度,限制复议机关所调取证据的效力,根据行政复议的目的和使命合理设定证明标准,对证据和程序两部分的内容分类归并,等等。  相似文献   

18.
民法典中的侵权行为法体系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法的体系应当顺时而变以满足现代工业社会的需要。侵权法的目的应当从保障行为人自由向填补受害人损失发展,侵权法上的归责事由应当包括自己过错责任、替代责任和物的责任三种,立法模式应当包括一般条款、有限列举、无限列举三种模式。在内容上侵权行为法应当包括归责事由、责任类型、损害赔偿等。  相似文献   

19.
试论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兴 《时代法学》2003,1(1):83-93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包涵两层意思: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但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并分别具有丰富的内涵。确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历史发展所使然。由于该原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权益和平等地参与国际谈判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意愿,故而其对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该原则具有很强的实践品格,其适用范围主要局限于环境保护领域。它是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能获得国际习惯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相似文献   

20.
政府临时雇员制度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辅助性"、"灵活性"和"临时性"是该制度的重要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赋予行政首长的用人自主权,短期雇用人员以应付辅助性、临时性事务。然而,我国政府雇员完全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结果,其在制度目的、适用范围、薪酬水平、考核与管理、权利义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甚至背离了制度本身的设计初衷。因此,需要在检讨现行地方政府雇员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统一政府雇员法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雇员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