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日本鬼子侵占了湘阴县城,左钦彝当上了日伪县长兼保安司令。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军,开辟新的根据地,年底,王震将军率领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赴湖南,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杨宗胜,这位救国军第六支队司令员,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同左钦彝拜把结义,携起手来,共同抗日……析左八,定计策反汨罗境内,有两条山脉,一条是神鼎山脉,连绵十多里,大小山头十多个,古木参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后期,戴季英坚决贯彻毛泽东关于"开展豫西工作基地"的战略决策,深入河南敌后,指挥八路军南下豫西各支队展开英勇顽强的抗日反顽斗争,号召豫西广大民众揭竿而起,组成声势浩大的人民抗日武装,支援八路军打击日伪顽、保卫根据地,使豫西抗日根据地迅速创建发展,为后来八路军、新四军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1944年的秋天,王树声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河南军区司令员后,就着手组建豫西纵队.跨太岳,转太行,王树声率领南下纵队日夜兼程,直插豫西. 嵩山脚下的登封,是日伪军的大本营之一.驻守在这里的日军军团长龟田对王树声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王树声指挥部队在山里和敌人兜起了“圈子”,专打敌人补给队,对孤军深入的小股敌军,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面对我军的“麻雀战”,日伪军变得谨慎起来.于是,王树声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分析敌情,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鑫炎  刘阳 《奋斗》2022,(11):65-66
<正>七七事变爆发后,词作家桂涛声随游击队转战于太行山的“千山万壑”,见证了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就铜墙铁壁,创作了《在太行山上》,传递出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发动群众,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为全国的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千百万太行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更铸就了光耀千古的伟大太行精神。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后期,戴季英坚决贯彻毛泽东关于“开展豫西工作基地”的战略决策,深入河南敌后,指挥八路军南下豫西各支队展开英勇顽强的抗日反顽斗争,号召豫西广大民众揭竿而起,组成声势浩大的人民抗日武装,支援八路军打击日伪顽、保卫根据地,使豫西抗日根据地迅速创建发展,为后来八路军、新四军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行超 《党史文汇》2009,(5):35-39
巍巍太行,民族脊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太行山地区先后开辟了晋察冀、太行、太岳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无数英雄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日乐章.  相似文献   

7.
太行文联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活跃于太行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群众文化团体,也是这一区域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的领导机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其铁蹄迅速践踏我华北的大部分地区。11月,我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迅即进军到太行山上党地区,开始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初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抗日工作的局面很快开展起来,在抗日群众运动中,工、农、青、妇等抗日团体纷纷建立,其时,文化界的抗日团体也在紧张热烈的酝酿当中。  相似文献   

8.
正1937年9月底,八路军一二九师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到达抗日最前沿。根据毛泽东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直接领导下,八路军一二九师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开创根据地的工作。他们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抗日自卫武装,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9.
在太行抗日根据地的8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间,1938年1月,邓小平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1940年4月,任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1942年9月,邓小平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他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抗战的岁月中,邓小平以太行山为基地,领导着晋冀鲁豫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分为四个大的战略区:太行区、太岳区、冀南区和冀鲁豫区),特别是在代理北方局书记期间,他负责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他指挥根据地军民,积极主动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日伪军一次次的残…  相似文献   

10.
开刀 1939年深秋,冀南消灭了顽军石友三部,太行消灭了顽军朱怀冰部,打退了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剪除了日顽联合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威胁,使晋冀鲁豫地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步入正常轨道。三八六旅在太行山上又获得短暂的休整时间。  相似文献   

11.
抗战一周年,第一本毛泽东著作在河北太行山中出版 1937年底,受中共中央委托,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率部来到太行山北部,在晋察冀地区开辟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同年,中共晋察冀区党委机关报《抗敌报》诞生.到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的邓拓任《抗敌报》主编.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6,(8)
正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毛泽东同志亲自部署创建的,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8年,中共中央指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至关重要,并于这年8月派遣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和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及其所属第四支队共2000余人挺进大青山,随后开辟了绥中、绥西、绥南抗日游击区,在这些地区建立起基层组织,领导蒙汉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完成了配合整个中国抗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纪念王树声大将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他英勇善战的光辉事迹,本文主要选取了中原突围前后王树声大将的几个小故事,以飨读者。一、王树声巧用“离间计”,漂亮解放古城登封1944年秋天,王树声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河南军区司令员后,就着手组建豫西纵队。为发动各地群众,建立政权,王树声踏上了南下的征程,跨太岳,转太行,率领南下纵队日夜兼程,直插豫西。日军闻风而动,派出大批部队围追堵截。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王树声率领部下来到了晋豫交界的中条山下。  相似文献   

14.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广泛而深入的民众动员,其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文化动员,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民众团结到抗战的队伍中来。在太行山筑起抗日的铜墙铁壁,在抗战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深入研究太行文化动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展华南抗日根据地,配合我军在华北、华中对日作战,为转入全面反攻创造条件,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准备蒋介石发动内战,八路军三五九旅3000多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王震、王首道同志率领下,于1944年11月从延安出发南下广东。1945年7月15日,中央军委指示中共广东省临委:东江纵队主力要向北转移,要迅速派出部队北上,配合王震部队行动,开辟五岭根据地,并强调要以极大的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位于山西与华北平原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下,在太行山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当地民众与罪恶滔天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目前太行山地区留存的大量抗日英烈碑,包括墓志...  相似文献   

17.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当我听到这首由桂涛生作词、冼星海作曲的脍炙人口的抗日战歌时,不由得想起曾为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雪峰。李雪峰1907年1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永济县(现为永济市)任阳村。5岁开始上私塾,1917年考入永济县第五高等小学,1925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该校是辛亥革…  相似文献   

18.
李珍  魏永刚 《党史文汇》2013,(11):57-61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盟军有多架飞机在我国战场上失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功营救了120多位美国飞行员。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飞行员,是通过太行抗日根据地山西黎城县的长凝机场转送的。而长凝机场的修建与使用,又与1944年坠落在平顺县阳高乡榔树园村的美军B-29轰炸机机组人员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正>创建、扎根和发展于太行山脉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在抗战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期间,聂荣臻司令员率领部队在风景秀丽、溪水长流的山西五台县金岗库村先后工作、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同村里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亲民爱民故事。修建爱民桥建爱民桥1938年初,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由河北阜平县迁驻山西五台县金岗库村。  相似文献   

20.
正1949年解放上海战役打响前,我是人民解放军第33军政治部的支前队队长,主要负责为部队筹措粮食和战略物资。支前队多是女同志淮海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大步南下,距离根据地越来越远。这意味着部队不能再靠根据地来实现供给,需要有专门的队伍负责四处动员和筹措物资。第33军政治部设立支前部,下设支前工作队。我被调入支前队时,队里才10余人。1949年4月21日,我们支前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