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法益学说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益学说在我国主要有权利说、秩序说和环境利益说,这些学说在揭示环境犯罪本质方面都存在不足。环境法益学说应遵循三点要求:环境法益必须成为刑法学的基本范畴,必须体现环境犯罪的特点,必须协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据此,环境法益新说———环境生态法益作为环境刑法的法益是比较适宜的,它体现了生态环境作为生态体系维持其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和发展对人类永续繁衍、发展的价值,具有社会性、客观性、全球性以及其被衡量方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明确法的保护对象是法学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环境法的保护对象是环境法学的基础性概念,更是环境立法和环境保护实践的重要指引。本文在探讨法的保护对象之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对于环境法这一具体领域法的保护对象的研究,整理出了界定环境法保护对象的五条标准。在考察国外环境法保护对象的立法模式,并检视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关于保护对象立法中所存问题之基础上,结合五条界定标准,对《环境保护法》第2条的完善提出了法律因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物权法与环境法的关系——以公民环境权的保护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法律,在民法通则基础上更新了一些传统法律制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权是环境法的基石,环境权的私权化保护使环境法与物权法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理清物权法与环境法关系,不仅有助于运用与完善两大部门法,且有益于落实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生活环境权益与人们密切相关,对我国民法和环境法中的环境权益进行分析和认识,有助于了解法律的社会属性。法律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样,权利也是由经济基础中的社会关系决定的。生活环境权益反映了自然资源的社会化过程,不管是民法中的生活环境权益还是环境法中的公众环境权益,都属于民法传统权利①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国际环境法是国际法的一部分,其渊源与传统的国际法具有同一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国际环境条约具有五个特点:其制定的系统性(框架性)、发展和改变条约的程序方便性、可以在批准生效前临时适用、强调地球整体的观念和使NGO通过条约制度进入环境保护领域;在国际环境法中,有些习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确认;一般法律原则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如善意原则、公平原则等;由于司法判例的一致性的要求、宣告性及决定国际环境法的存在和确定其内容,直接关系到争议各方的权益,是国际环境法重要的渊源之一;著名公法家学说,由于其主观性和可能的偏见,作为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影响力比司法判例显然小多了;软法(没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在国际环境保护中扮演了基础性的作用,可以作为国际环境法的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人类的基本生存都受到了严重威胁,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球性、迫切性、转折性的问题。全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环境,它是不分国界的,它需要全世界的人们形成共识,进行广泛的国际环保合作,维护全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国际环境法即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完善的。  相似文献   

7.
按照传统的法学观点 ,制定和实施环境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环境的外在价值 ,确认和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因此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的社会关系。但是 ,环境的内在和外在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存在共损共荣的关系。承认和保护环境的内在价值对于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维护其他物种在自然法则面前的平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应该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的最好方法是承认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不断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环境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就促使环境法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同趋完善。为此本文深入探讨了环境立法体系、环境立法体例和环境权利体系三方面的内容 ,以求对环境法的不断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民环境权益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之一,是公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环境权益上的公平与公正.目前,作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农民的环境权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文章着重从确立环境权,调整国家公共政策,完善环保机构,建立权利补偿机制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农民环境参与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民环境权益保护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国际实践表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遭受挫折: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承诺远远没有兑现,2002年召开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全球环境持续恶化。国际环境法遭受挫析的根本原因是南北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利益冲突,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也制约了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外延上,虽然已有很多学者就该问题进行了有益和深入的研究,但仍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看法存在偏差,未能形成共识、通说,所以还有待于学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探讨。本文参考各方学者的文献著作,试厘清若干相关理论问题,归纳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外延之确立标准,并评述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国际环境法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两大潮流的交汇 ,催生了国际环境法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并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贸易与环境之间之所以出现冲突与矛盾 ,是因为贸易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贸易与环境问题具体体现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需求与发达国家的环境政策的冲突 ,其实质也就是如何改变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建立新的、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浅析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政府组织是国际环境法的参与者、监督者和促进者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了国际环境法的编纂和逐步发展 ,强化了国际环境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实施 ,同时也对国际社会和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许多学者都把公民环境权当成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但在明确了人们常说的环境公益实际上包含环境公益和环境私益两种情况之后,便容易判断环境权这种属于个人的权利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关系。环境公益诉讼是为环境公共利益而为的诉讼。实践中的环境公益诉讼拒绝接纳环境权假说。这种诉讼既不需要以所谓的个人环境权为理由,也不以实现个人的环境权为目的。  相似文献   

16.
独立的环境法益是否该当,争议较多。修正的环境法益理论认为基于传统环境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上“完备”的环境立法还缺乏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生态的环境理论基于自然存在的客观性认为生态的伦理学是“生态”(自然存在)与“伦理学”(社会性存在)的结合,在该结合体系下,人处于自然序列而非当然的“统治者”。如此一来,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存在便只需要法规范的认可了。  相似文献   

17.
王红艳 《工会论坛》2007,13(1):127-128
作为一门新兴法学学科,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很多不同主张。本文试从法理学的角度,从分析相关概念的内涵入手,对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内涵、外延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主权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就是主权与环境的关系从矛盾走向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国际法的主权观念不是被抛弃,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完善和提高,即国家主权原则和尊重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原则的并存,这种变化可使得主权原则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其应有的威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是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被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环境法一切效力范围、构成国际环境法基础的准则。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突出的特征应是各国公认和接受的法律原则,体现着国际环境法自身的特殊性。作为应然性的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有预防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国家环境主权原则、国际合作原则。这些原则在实际法律生活中,可提供订立国际环境保护的具体规则时的交涉框架,成为司法机关解释具体规则时的指针,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对实现国际环境法目的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环境权是公民的合法权益之一,是公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环境权益上的公平与公正。目前,作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农民的环境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文章着重从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力度,完善农村环境司法救济,加大农村环保投入,构建农村环保新机制,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几方面的途径来论证农民环境权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