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在司法实践中,许多本身适合取保候审个案因办案人员营造继续羁押理由或规避法律规定被隐性超期羁押.基于惩罚犯罪和人权保障之间的平衡,应促进在羁押状态下取保候审的适用.应确立以原则和例外相结合的取保候审启动条件体系,完善羁押状态下取保候审变更条件体系,确立在取保候审申请权构造中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确立对办案机关拒绝适用取保候审的司法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2.
羁押期限的延长及重新计算均由侦查部门自行决定,无需其他单位批准审核 “三类人员”的刑拘扩大化《刑诉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犯,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相似文献   

3.
隐性超期羁押是形式上合法但实质不合法的超期羁押,由于相对的隐蔽性,危害性更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应借鉴国外的保释制度,对法律中的模糊规定加以明确,并完善取保候审、司法救济及责任追究,进而从根本上预防和纠正隐性超期羁押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因补充侦查而造成超期羁押的现象。这不仅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正确适用补充侦查措施,避免由此而造成超期羁押。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侦查机关超期羁押的现状和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存在的严重社会危害;同时阐述了侦查机关侦查超期羁押的症结所在,并从思想认识方面加强监督、完善规章制度方面以及具体操作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杜绝侦查机关超期羁押的对策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2年《刑诉法》增设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可用来防范隐形超期羁押现象。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前提在于需要被追诉人处于捕后羁押状态且公安机关尚未变更羁押措施。合并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和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审批程序不足以保证前者效力,可以现有的防范超期羁押的制度保证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效力。目前,侦查羁押期限的监督机制难以切实发挥不当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防范作用,应设立双轨式的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先行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7.
讯问犯罪嫌疑人作为审查起诉阶段的必经程序和调查核实证据的核心环节,较之侦查、庭审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办案人员应当认识到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价值,并慎重对待,以期全面掌握案情。文章通过分析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不同的案情、不同的嫌疑人采取不同的讯问策略,规范讯问语言,有效把握讯问节奏等提升审查起诉阶段讯问技巧的路径,为法庭指控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8.
审查起诉在刑事公诉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觉,作为洞悉过去的“灵魂之眼”,孕育司法理性的智慧温床,在审查起诉阶段证据分析、证据整合、避免主观臆断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直觉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限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公诉人对非法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的权力。司法实践中,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存在诸多问题,应注重提升司法人员证据意识,建立相关制度和机制,以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各方当事人权益。  相似文献   

10.
11.
超期羁押是长期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问题。超期羁押是有关机构超出法定的办案期限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予以限制,这对于保障人权、司法公正都具有极大地危害。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超期羁押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羁押制度中存在的违法羁押、超期羁押、一押到底等问题,与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中缺乏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权。检察机关如何在审查案件的同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情况进行刑事诉讼监督,本文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尝试探讨审查起诉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构建,以期实现案件办理过程中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羁押是剥夺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最严厉的强制措施,使用羁押手段必须慎之又慎。《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逮捕犯罪嫌疑人后需继续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制度。文章从捕后羁押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提出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国家追诉与法律监督的概念、内容、特性的阐述,国家追诉和法律监督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国家追诉权与法律监督权必须由国家追诉机关兼行.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侦查羁押期限普遍较长,侦查羁押期限与案件的难易程度不成比例,司法控制机制尚不够健全,侦查羁押制度的功能主要是刑事追诉的手段.究其原因,从实证角度分析主要是侦查对口供的过分依赖,缺乏外部控制和救济机制.因此,应当以比例性原则和司法救济原则为基础,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强化司法控制,建立羁押司法审查和刑事羁押独立制度,赋予犯罪嫌疑人申请权、申诉权,以完善侦查羁押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监所检察部门对于分押分管活动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完善目前的派驻检察机构设置,纠正违法和检察建议执行情况的后续监督程序,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思路,促进分押分管检察监督工作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新《刑事诉讼法》在特殊程序一章中,首次确立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这标志着运行多年的刑事和解制度在立法上获得了确认。审查起诉阶段的刑事和解是刑事和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权运行的重要载体。基于对该阶段检察机关作用的实践考察,刑事和解实践模式可分为检察机关参与模式和主导模式。通过对这两种实践模式的理论分析,指出未来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应当以能动监督模式作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羁押必要性通常是指羁押对于实现刑事诉讼目的是必需的,具有法定性、合理性和变动性三个特征。羁押必要性与羁押要件(条件)、羁押理由(事由)、逮捕必要性等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羁押必要性的内容,主要由羁押目的所决定,具体包括保全必要性和预防必要性两个方面。羁押必要性是羁押要件的基本元素,是区分羁押与其他替代性强制措施的基本标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设立了逮捕后对羁押必要性继续审查的制度,凸显了刑事诉讼保障人权措施的中国特色。羁押必要性的继续审查既强化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同时又明确了刑事诉讼各阶段办案机关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