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宗浩 《工会论坛》2006,12(6):22-23
职代会是中国特色的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基本形式,员工持股是工业发达国家员工参与制度的重要形式。本文在对职代会与职工持股会进行基本法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要以职代会为主导进行职工持股制度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一些国企改制后,企业中并存着两个代表职工利益的机构:职代会与职工持股会,在这种新情况下,职代会如何发挥作用是一个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在对职代会与职工持股会进行基本法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发挥职工持股制度的应有效能,必须发挥职代会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与改革模式没有必然联系,防止产权制度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管理层和职工持股作为一种产权制度改革模式,其优势在于容易被国有企业管理层和职工接受,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减轻改制过程中的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企业管理层的新老交替,提高国有控股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因而值得推广。但在实施中必须坚持阳光操作,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且要解决职工持股会的法律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宁 《工会论坛》2006,12(1):15-16
本文就职工持股计划(简称ESOP)在国际国内实施的现状及各种持股方式的弊端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在中国企业实施职工持股制度与信托相结合也就是职工信托持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实施这些方法的政策建议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职工持股”作为一种筹集资金的形式,起源于欧美地区。二战前,日本有少量企业也曾采纳实行,但数量微不足道。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职工持股”作为一种制度在日本各企业中推广开来。 到1988年,共有1978家股份公司注册上市,其中1800家实行了职工持股制度,占总数的91%左右,而持有公司股票的职工则占全体职工的45.8%。这些持股职工组成的持股职工工会中有25%左右已跻身于本公司10大股东之列,尤其是四国银行、大成建筑公司的持股职工工会,分别成为本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在公司事务上拥有很大的参与权,具有相当大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6.
朱超 《工会论坛》2014,(4):19-2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实行的职工持股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偏差,影响到这项制度的实际效果和健康发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构中国式企业员工持股制度需要纠正以往偏差。在重构员工持股制度探索中,工会从自己的视角提出的对策和主张是:一是在现代产权制度变革中探索建立和发展人力产权,努力打通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资本的科学通道;二是重构员工持股应与鼓励职工提升技能、"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统筹设计;三是重构员工持股制度要与完善劳动者参与公司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四是重构职工持股制度应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政府)支持、工会参与、员工响应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7.
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是公司现代化管理必然要求,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但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到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行使。我国应从强化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完善公司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及加强职工对董事和职工监事的特殊保护等完善职工参与治理法律制度。我国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对于高校教师参与治理制度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高校教师参与治理制度可借鉴职工参与公司监事、董事制度,在高校党委会、校务会等决策、执行机制中,设立非领导职务教师代表参与管理机制,以强化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权利保障与强化学校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社会改革过程,实质是利益调整的过程。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建立改革主体的利益机制、完善职工持股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及当家做主的责任心,形成职工和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对国企改革的深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职工持股成为产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杨霞 《工会论坛》2005,11(3):17-17
公有制企业改制对传统的企业民主管理提出了挑战,民主管理的依据是劳动者权利,而不是资本者权利,传统民主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职工持股制度为企业民主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激励效率和加大监督力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论职工持股对职工权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玉芳 《工会论坛》2001,7(6):23-26
实行职工持股制度 ,使企业职工拥有企业的部分所有权 ,职工不仅享有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 ,而且也成为有产者 ,成为股东 ,它对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深化国企改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过程中 ,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完善有关职工持股方面的法律法规 ;规范职工股的管理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改变现金支付为主 ,实行有偿购买与无偿配送相结合 ;鼓励长期投资 ,解决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在分析缺陷的基础上,优化股权结构,强化董事会建设,加强公司治理监管,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2.
公司"两权分离"引发了其管理人员的"代理问题",为克服公司(股东)与其管理人员行为目标的不相一致问题,股票期权这一能将公司管理人员劳动付出及其薪酬与公司业绩结合且卓有成效的长期激励方式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长期以来,我国公司经营的低效率与其激励机制的欠缺不无关系,结合我国公司治理实践并借鉴股票期权这一制度对提升公司价值将著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一人公司制度的出现和日益普及,对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实际上也暴露了西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基础的局限性。以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和“效率至上”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前提和价值取向是完全不适当的,是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两者分离”的误读和误解。以公司形式出现的中小企业,实际上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向中小企业的延伸,所以中国企业制度的改革应当摒弃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到以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不同,财务管理目标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本国国情,充分考虑转轨过程中的特定情况,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本市场特点的公司治理模式,建立“以业务关联的企业法人交叉持股为核心,鼓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共同持股,国家、其他企业法人、社会公众等参与持股,银行相机控制和机构投资者外部监督”的治理结构,与此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目标应为相关利益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西方国家频频发生的公司丑闻,表明了西方公司治理机制自身存在缺陷。通过分析这些缺陷,可以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监控机制和治理理念方面发现市场导向型模式和网络导向型模式的差异。对于中国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公司治理文化和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都是关注企业如何更好地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但迄今为止,两者之间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基于对我国企业的经验分析,公司治理文化与企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生成层面和形成主体的不同,企业文化可分为公司治理文化、管理文化和执行文化,且公司治理文化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我们通过一个崭新的视角:公司治理文化-企业文化-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组织绩效-企业竞争力,来解释公司治理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公司治理文化构成企业竞争力的路径模式。这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企业高管股票期权属于一种选择权,看涨期权,高管是股票期权的唯一持有者。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着不足之处。须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健全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加强信息披露,健全外部监管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对高管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8.
On the subject of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under multiple shareholders structure, this paper conduc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mments on the multiple large shareholders, the check and balance owner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ly, the reason of imbalance of the check and balance ownership in the multiple large shareholder structure is the cognitive confusion of “relationship of large shareholders”; secondly, consideration of the governance of microcosmic body, particularly the second largest shareholder is an effective breakthrough point to balance the check and balance ownership.  相似文献   

19.
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开始的证券交易所公司制改革趋势,已经使公司制成为当前全球证券交易所的主导治理模式。鉴于公司化改革可以强化证券交易所的自治地位,改善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建议大胆借鉴国外证交所公司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股份化和最终上市。在证交所公司制改革以后,还要强调证交所在发挥自律监管职责方面的社会责任,并推出具体的制度设计与措施保障。  相似文献   

20.
按共同治理原则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在单一委托—代理框架内强调股东主权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随着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利益相关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兴起 ,尤其是 2 0世纪 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恶意收购浪潮和反收购立法运动 ,人们对传统公司治理的经济学逻辑产生怀疑 ,共同治理原则开始孕育并日益为人们所接受。按照共同治理原则 ,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关键是在扬弃股东至上原则的基础上确认共同治理主体 ,建立有效的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