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讲话中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官本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产生官僚主义的主要思想根源,为我们克服官僚主义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  相似文献   

2.
《党建文汇》2001,(10):21-22
《决定》指出:“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本位’意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必须坚决加以克服。”这个判断,鲜明地揭示了“官本位”意识的严重危害性,需要引起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消除“官本位”意识,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讲话中郑重提出来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强调指出:“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本位’意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必须坚决加以克服。”这个判断,鲜明地揭示了“官本位”意识的严重危害性,需要引起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官本位思想是腐败产生的源头之一,对权力的向往导致了官本位思想的形成,官本位思想的存在必然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腐败更加重了官本位思想的盛行。官本位思想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反腐败必须消除官本位思想。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二是限制官员权力;三是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一直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痼疾,我国社会的腐败问题也是尤为严峻,除了政治、经济等显性的原因外,也有一定的文化根源。中国社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产生了滋养腐败的温床,宗法制下的血缘亲情、封建体制下的官本位、关系本位下的人情交织,都在不同程度上促成了中国社会腐败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四、关于腐败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一)权力是腐败产生的根源,腐败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有的同志认为,“权力的普遍存在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原因”,“腐败的实质,在于公共权力的异化”,“腐败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它的根本属性,就是某种权力的蜕化和变质”,“腐败是权力的赘生物,其实质是权力变异”。这种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权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官本位”意识是影响确立正确政绩观的一个重要原因。“官本位”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陈腐意识,在我国,“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克服并弱化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24):53-54
“官本位”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长期、多方面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及其制度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从当前实际来看,官员权力过大、“灰色”利益过多,缺乏有效监督而引发的官场“富营养化”是催生“官本位”意识的关键因素。破除“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官本位”意识是影响确立正确政绩观的一个重要原因。“官本位”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陈腐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克服并弱化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张晓林 《发展论坛》2001,(10):27-29
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一文中,江泽民同志尖锐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论断,它不仅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官僚主义滋生的根源,同时也警示我们要认真地对待流行于社会生活中的“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从词语学上很难找到渊源,大致是从“金本位”的概念引申而来的。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金钱为本,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尺度;而“官本位”,则是指“‘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地区某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选用干部问题上的权力腐败行为,严重阻碍着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贯彻执行。因此,要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跨世纪领导人才,必须反对这种权力腐败。 一、干部选用上权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 干部选用上的权力腐败有种种表现,主要是:任人唯亲;权权交换、权钱交换;嫉贤妒能;不愿让位;等等。干部选用上权力腐败的产生,既有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又有其历史根源。主要是:(一)历史上存在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任人唯亲等种种剥削阶级思想没有肃清,在适当的“气候”下,沉渣再  相似文献   

12.
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腐败文化”是腐败现象赖以孳生、存在和蔓延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社会的“腐败文化”在孳生和蔓延,使反腐败斗争面临着“腐败文化”的严峻挑战。因此,深入剖析当今的“腐败文化”现象,找出其孳生和蔓延的根源、危害及遏制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刻认识当前的腐败现象,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至关重要。“腐败文化”的种种表现时下,“腐败文化”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从比较普遍的社会舆论、心态和意识方面来说,概括起来有以下种种:一曰:“容忍腐败”。一些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官本位”意识是影响确立正确政绩观的一个重要原因。“官本位”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陈腐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弱化消弭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14.
就我国社会转型期腐败产生根源问题,许多学者从政治学、伦理学角度进行了精彩的论述,获得了一些精辟的认识。但是,这些分析腐败产生根源的观点,仅提供了一种解释腐败原因的思路,并没有解释清楚行为主体是如何使潜在的腐败动机和机会变为现实的。这就涉及到对腐败产生根源的制度层面探讨,在此可以借助西方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这一研究工具。一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有利己心的“经济人”。人们的行为,都包含着“成本、收益”的经济学计算,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权力是由掌权人来行使和运用的,是廉洁还是腐败关键在于掌…  相似文献   

15.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指出:"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本位'意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必须坚决克服."深刻理解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从思想根源上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6.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泛滥”是全党的艰巨任务和重要工作。因此,在反腐败斗争过程中,必须冷静客观地评价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明确区分腐败“产生”(滋生)与“蔓延”(泛滥)两个概念;探究腐败现象在所有国家产生的“共性根源”;分析腐败现象在我国蔓延、泛滥的特殊原因;进而最大限度地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17.
一、腐败的根源与成因腐败现象危害极大,正确认识其根源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方向和成败的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正确认识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这一问题时,指出腐败“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①要正确理解这一论断,正确地认识腐败产生的根源,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腐败行为就其构成要素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私利的追逐,二是以权谋取的行为。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腐败现象追逐私利的利己主义思想动因和偷盗、诈骗、抢劫等其他丑恶现象所具有的思想动因具…  相似文献   

18.
竞内的腐败现象,是当前人们广为议论的中心话题。能否治好腐败,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为此,许多同志在深入探讨它的产生根源时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本文拟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上探析对这一问题产生的缘由。 一、权力与腐败不能划等号,关键是看掌权人的世界观如何 有人说:“有权就必然腐败”。我不以为然。所谓“权  相似文献   

19.
1.“政府干预市场导致寻租活动高涨和腐败的猖撅”这种观点不仅可以解释经济领域许多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而且也有助于解释政治和行政领域的腐败现象特别是用人问题上的腐败行为产生的根源。不足之处在于,由寻租理论所推出的“国家干预的程度与腐败程度成正比”的命题不能成立。在新加坡,政府干预的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官本位问题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对官本位意识"必须狠狠批判和坚决破除"的讲话精神,本文结合社会实际和干部制度改革,对官本位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探讨.文章从传统、经济、政治、体制、社会环境诸方面分析了官本位存在的社会根源,认为官本位问题是一种历史顽症,要彻底根治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