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雪芹写性     
《红楼梦》在它问世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被道学家视作淫书。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红楼梦》的命意时,“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见解):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部书,读者毫无歧异,不一定就是好书。相反,你说你的,我道我的,观点癥牾,形同水火,不一定就是坏书。《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不朽著作,甚至有读者为看法相悖,争议不下,最后到挥拳相向的事件发生。任何作品,因读者见仁见智,品味不同,读后感也很难一致。这就是苏轼诗《题西林壁》所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相似文献   

2.
读红者甚众,因为它是一部名著,而食红者更众,则由于它是一个饭碗。一部《红楼梦》,不知养活多少吃白食者,如果曹雪芹先生穿过时光隧道,回到现在的北京城,向每个吃他的人,收取十块钱入场券的话,他马上就是大款,买一辆奥迪代步,开回西郊黄叶村,不成丝毫问题。但是我读了那么许多研究红学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卒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是中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祖籍河北省丰润县,迁东北辽阳,汉军正白旗(后抬旗赐满正白旗)人。自其高祖曹玺起三代任江宁织造。由于雪芹之高祖母曾当过康熙奶妈,被康熙帝称为“吾家老人”。其祖曹寅为康熙帝幼时伴读。因此曹家累受皇恩,家势贵显。康熙帝六次南巡,一次半途而返,一次因故未去江宁,其余四次皆驻曹家。雍正五年,雪芹父曹頫以事获罪,产业抄没,家遂衰落。雪芹性傲岸孤高,不谐于俗,传以贡生终老。一说曾官内务府堂主事。中年后居于北京西郊,生活困苦,以卖画和依靠朋友接济度日。他用生命的最后十年时间,写成了巨著《红楼梦》。雪芹在京城期间,虽住在崇文门蒜市口,但主要活动皆在北京西城。  相似文献   

4.
不必爱屋及乌──论《红楼梦》诗词的评价问题任蒙10年前,关于《红楼梦》诗词的艺术评价问题有过一场小小的争论,南北间都曾有报刊发过文章,观点迥异,令人莫衷一是。但我总感到那些文章大多局限在就诗论诗的思路中,把握上难免失之偏颇。应当充分看到,作为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5.
由“红楼宴”,我也联想到作家和他成长的环境。不是我们写不出,不是我们不会写。这是要请读者原谅的:一个没有三代为官,只吃过猪头肉,只吃过炸酱面的平民社会中走出来的作家。要他来写满汉全席,那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抄本的好奇,我们对《沈鸿生书红楼梦》前八十回进行了阅读,发现如下三方面的问题,特披露于媒体,以引起有关方面关注。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座极为优美动人的园林——大观园。雪芹借元妃之口,《题大观园》绝句云:“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这首诗既说明了这座园林名称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我在你的歌声里毕业 祖国在你的旋律中站起 然而,隔了这么多年后 很老的我才来看你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在《围城》里,借小说人物的口说,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最叫人本相毕现的。经过长期苦旅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于是钱先生说,婚姻与蜜月旅行应该倒过来,先苦旅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大意),方可放心结婚。  相似文献   

10.
《海内与海外》2013,(12):74-75
作者为北京市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北京曹雪芹学会副会长。多年来研究《红楼梦》与曹学文化,创作有关诗词、书法与绘画,  相似文献   

11.
守望絮风     
"江南江北一般同"(《红楼梦》咏絮词《西江月》)?我不知其它地方有无春风中的柳絮,北京却是一景。春月融融,熏风乍起,团絮飞扬,此起彼伏,漫天飞舞似雪似雾。  相似文献   

12.
我记不起在哪里读到过,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的一则轶事。说他好美食,喜佳人。这位明神宗的首辅,完全按照先贤“食色,性也”的教导,不仅好食,同时好色。有正式编制的姨太太,达七位之多,还不包括众多的姬妾,和长期、短期的性伴侣。为了性欲不减,为了旺盛的荷尔蒙,自然要吃各式各样,能够壮阳的东西。食和色,在他这里达到了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     
马常  白伯骅 《海内与海外》2005,(11):73-75,70
伟大作家曹雪芹的伟大著作《红楼梦》,是清朝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涉面极广。举凡典章制度,园林建筑,服装器物,书法绘画,诗词曲赋,灯谜联语,文玩古董,医药丹方,民间工艺,无所不所。其中,有关饮食肴馔的描写,也占有一定篇幅。是全书整体艺术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多侧面描写生活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4.
日前,收到父亲老同事、原人民出版社编辑杨哲与女儿宋敏合著的《中国现代百科全书奠基人——姜椿芳》一书。杨哲曾参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任《外国文学》卷和《中国文学》卷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传》①,总结出一整套关于小说人物创造的理论。他认识到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和魅力所在;提出小说的人物形象不但应反映同类人的共性,更应具有鲜明的个性,还要表现出性格的丰富性;作者要想创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必须处处设身处地,进入角色,尊重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客观逻辑,并掌握反衬、严冷和纤琐描写等各种艺术技巧。金圣叹的小说人物论相当丰富和深刻,不仅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居于最突出的地位②,而且与西方古代乃至近代著名哲学家、批评家的文学人物论相比也毫无逊色,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京郊雁栖湖畔,饱蘸穿窗而入的融融春色,手里这支写了近30年新闻的笔,几度举起,又几度放下。放在我案头上的是尘封70年,即将付梓印刷的《古城返照记》,这部鸿篇巨制,展皇城都市文化之全景,开京味纪实小说之先河,曾一时轰动京沪,使双城纸贵。夜半与我促膝相语的,却是在上世纪初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他阅读的第一部小说周恩来出生于书香世家。周家祖祖辈辈均走读书、考秀才、考举人、做官这一仕途之路。按周家祖训,男孩子五岁就要进家塾馆读书,写字均是习颜体(当时只有毛笔)。连周家灶台上的对联也是“敬祖宗清白二字,教儿孙耕读两行。”其实,周家土地很少,也无人种地,主要是读书。周恩来的祖父辈亲兄弟五人中,个个都是读书,考秀才,学师爷,后来有四位当上了知县。而在他的叔伯辈中,竟有三位考中了举人,做的官也就更大些。这是1964年8月2日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对所有在京周家亲属讲的。周恩来入家塾馆读书是1903年秋天,…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1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桑迪”飓风重创美国。10月29日至11月1日,飓风“桑迪”肆虐美国,重创人口稠密的东海岸。据《洛杉矶时报》统计,美全境因“桑迪”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13人,数百万家庭和商户断电,高峰时达到850万户,并造成美国三个核电站关闭,一个核电站处于“警戒”状态.  相似文献   

19.
《海内与海外》2009,(10):42-43
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问世,以“红楼梦”为题材的戏剧层出不穷。据笔者不完全了解,在清朝,就有如下剧本问世:红豆村樵的《红楼梦传奇》、陈钟麟的《红楼梦传奇》、万玉卿的《醒石缘传奇》、吴兰徵的《绛蘅秋传奇》、花韵庵主的《红楼梦》、悼红楼主人的《红楼佳话》、荆石山民的《红楼梦散套》、朱凤森的《十二钗》、观楼主人的《三钗梦》、荃溪的《葬花》、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真故事》是资深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的著作,是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雪芹原著中的暗线伏脉脂批等证据信息及许多考证资料,推考出的后三十回中主要人物命运结局与故事情节的寻真探佚巨著。读来如获至宝,如饮甘露。对《红楼梦》全书整体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感悟极有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